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2年6月郑光路《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2年6月郑光路《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文幼章:长在成都的传教士

作者: -上传日期:2008/1/20
        
   
      
  
文幼章:长在成都的传教士  
 

文幼章:长在成都的传教士
申再望  列北

  文幼章是一名致力于和平事业的著名人士。这位加拿大传教士在成都度过了童年时代,他曾操着一口地道的川话在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激情演讲,也曾在华西协和大学当过教师。他一生的诸多经历,都与成都有莫大的渊源。
  1895年,一位加拿大传教士带着妻子从成都九眼桥乘船到乐山定居,3年后,他们的第三个孩子文幼章出世了。文幼章,意为“文学的新篇章”。 
  成都度童年
  1904年,6岁的文幼章随家人迁居成都,度过了他快乐的童年时光,这座古老而平静的城市,在异国少年心中留下了梦一般美丽的印象。 
  他儿时的回忆,有许多是和中国仆人的孩子们玩耍时获得的欢愉。放风筝,是他最为难以忘怀的经历之一。有的风筝的形状如龙,长达四十英尺,当风筝高高地在天空飞翔时,风筝线形成一条大弧圈,向下低垂,好像是要情不自禁地去亲近附近大院的围墙似的。要是在风筝线上系上一条线,末端再拴上一块石头,然后将石头调整到弧圈处,用它去捕捉别人的风筝,那真是一种没法抗拒的诱惑。 
  父亲总是告诫他们说,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然而,他们却很开心。他和弟弟两个小野人,在有围墙的教会大院里毫无顾忌,享受着自由竞争中弱肉强食的快乐。
  记忆中,在教区的最早的童年生活,几乎都是同违科犯禁的事所带来的乐趣有关。小兄弟俩常常溜到街上去买滋味无穷的糖果,不理会“吃了要生病”的多次告诫。试想一下,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毫无卫生可言,“我们居然没有死于霍乱、痢疾或伤寒热,这真是一个奇迹”。另一个犯禁的乐趣是到印刷所徒工食堂去美美地吃一顿爽口的中国饭菜。文幼章坦诚地说,这段经历使他养成了日后与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的人们和睦相处的卓越能力,使他置身中国却毫无种族差异之感。 
  家中的厨师老杨,对文幼章的心理有很大的影响。文幼章回忆说:“我们的厨师老杨是一位性格坚强的人,要教训我时,他绝不犹豫,有时他甚至毫不留情地打我的耳光,给我讲什么才是得当的行为举止。他像是我的一位叔叔,使我感到我们家里有了一位中国成员。正是由于这种关系,我从来没有任何种族偏见。” 
  一年一度的菊花展览,同样也迷住了文幼章。傲霜的秋菊,连同行吟的诗篇,让幼章觉得妙不可言。不过更让他好奇的是公开的斩首示众,因为刑场就设在教会印刷所大院紧临的校场上,那里扯起了大篷,要连唱三天大戏,还要赏给死囚酒肉饭菜,令人眼花缭乱的川剧服装和武打场面,动人心魄的紧锣密鼓,还有那热气腾腾的锅盘碗盏和哭天喊地的囚犯,简直就是一台火爆的悲喜剧。虽然父亲想冲淡幼章对这些事的兴趣,幼章仍然爬到墙头上去尽量看个够,没看到的则由中国孩子活灵活现地讲给他听。 
  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孩提时代,直到他到重庆去读英国的教会学校才告结束。 
  携妻赴中国
  文幼章后来被父亲送到重庆一所学校读书,他整日调皮捣蛋,不是在草地上疯玩,就是偷跑去打球,让老师头疼不已。在学校读了两年书后,无可奈何的母亲只得把他接回家自学。文幼章觉得在家里要比在学校自由得多。1910年,他随父母回到了加拿大多伦多。 
  因为父亲的言传身教,文幼章也成为了一名传教士。此时的他,已不再是个调皮的孩子,而是个风度翩翩的少年。1925年,因参加会议,文幼章和一名叫玛丽的美丽姑娘坠进了爱河。同年6月,两个年轻人在泰晤士河岸举行了婚礼。婚后才4个月,两人就乘坐“澳大利亚女皇号”轮船,踏上了中国之行。 
  这年年底,夫妇俩来到四川重庆,他们原本应该到成都华西协和大学先学习一年中文,但玛丽当时已有6个月身孕,不能再颠簸着赶路,只好先住在朋友家,在这里,文幼章使劲读着中国古书,还四处找人聊天,练习口语,了解风土人情。
  大概半年后,文幼章夫妇来到忠州(现重庆忠县),住在城外山上一幢改建了的破房子里。虽然房子都快塌了,但两人还是很高兴,因为总算有了个家。
  玛丽曾在信中写道:“我到中国来,就希望住在这么一个屋顶下,西式房屋根本没有这种屋顶。”文幼章也赶忙动手,找出工具修缮房子和家具。文幼章把房前的院子命名为“福盛堂”,还给妻子取了个中国名字──文月华,意指月亮的光辉。
  在忠州,文幼章还陪着另一名传教士医生出诊,给当地穷苦的老百姓看病。而当地人也很欢迎他们。日子久了,文幼章已经是一口标准的四川话,和村民们摆起龙门阵来一点问题也没有。此后,文幼章在中国呆了不少年头,后返回加拿大。 
  公园里的激情演讲
  倘若说成都在少年幼章的心中是一首充满情趣的童话诗,当他在上世纪40年代以传教士和英语教师的身份从加拿大回到四川,遭遇更多的是浪遏飞舟的激情。 
  40年代时,文幼章曾在重庆,他见到了周恩来,有过一次促膝长谈;又和龚澎结为好友,友情联系达15年。他还曾来到成都,当上了教师。 
  当时的文幼章,主要在华西协和大学授课,兼任张群和刘文辉的家庭英语教师。他住在华西校园的11号楼,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别墅式洋房,带地板的书房宽大明亮,冬天,书房里放有火炉,文幼章习惯躺在藤椅上,双脚放在炉前的一个木板凳上取暖。他同进步青年组织“星星团”的学生们往来密切,常常用开水沏茶招待大家,一边喝茶吃花生,一边讨论国家时局。他的住处,宛如冬夜里的一支红烛,分外温暖。 
  1945年12月的一天,少城公园里举行了数千人的群众聚会,声援昆明联大发起的爱国学生运动,当文幼章教授出现在保路纪念碑的讲台上,听众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从他身上,能真切地感受到全世界对中国学生争取民主与和平的同情。 
  他刚开始讲话时,忽然出了一件可怕的事,一个穿军服的人把手榴弹扔上讲台。但文幼章没有被吓倒,他的反应是继续演讲,讲得比开始还要鲜明有力。 
  40年后,他的儿子文忠志在回忆录中写道:“少城公园标志着他生命中的转折点,‘十一号住宅的耗子’引导着他越过鸿沟,从空想的知识分子改良观点转到献身革命的观点。献身革命者相信,历史上社会变化的根本途径和必由之路,就是‘叫有权柄的人失位,叫卑贱的人升高。’” 
  重回华西坝
  到了上世纪50年代,文幼章多次回到中国,当然,他的四川口音一点也没改变,郭沫若曾赞扬他,说他是为数仅存的几个把汉语讲得和中国人毫无区别的外国人之一。 
  1956年,文幼章来到成都,重温童年时代的美好记忆──花会。据说,为了迎接他的到来,青羊宫的花展提前了一天开展,以示欢迎这位成都的老朋友。当然,他也没忘记去看一看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40年代时,他在这里生活过,还曾发表了一次激动人心的演讲。他住过的房子,依旧保留着。
  1983年,白发苍苍的文幼章再次回到成都,和新老朋友们一起在华西医大校园里漫步。寻访旧地,触景生情,他的四川话就像都江堰开闸放水一般倾泻而出,简直地道极了。兴头之上,他随口道出四川轿夫“天上月光光、地上水凼凼”的顺口溜,令人叫绝。 
  在银杏树洒满绿荫的小径,在夏荷传送幽香的湖畔,在独树一帜的华西钟楼前,文幼章又一次陶醉了,他感慨地说,我终于呼吸到童年那快乐而自由的空气。同“星星团”的老朋友们重逢简直像在梦里,当年的少年如今已是两鬓斑白,可是他们的歌声还是那样年轻。 
  又过了10年,文幼章去世了。按照老人生前的心愿,他的骨灰飞越重洋,由儿子文忠志带到了成都,撒到了他的出生地──乐山的江中。据他的生前好友回忆,抛撒骨灰那一天,江面雾蒙蒙的,依稀可见如屏的青山。轮船拉响汽笛,向这位可敬的老人致意。文幼章这颗跳动的心终于可以安宁了。

 
 
关闭窗口 
 
 

   
  
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档案馆
电话:028-85462920 
传真:028-85462264 
邮编:610065    
  
                浏览次数:364--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廖亦武 朝礼失而求诸野--蜀派古琴大师王峪
----下篇文章从华西口腔毕业的著名口腔医学院系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