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文革中遭暴尸荒野 失踪遗骨41年后被找到
查看原文: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7/06/22/001731260.shtml 点击次数:1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挖出张之洞遗骨
一九六六年秋,清末重臣张之洞在文革中被暴尸荒野,暴尸后遗骨不知何处;四十一年后,这位极具影响的历史名人遗骨终于被找到。目前,张之洞遗骨暂存于南皮县烈士陵园,待今年十月四日张之洞忌日重建坟墓时再行归葬。
张之洞(一八三七——一九0九)祖籍直隶(今河北)南皮县双庙村,是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其力图外御强敌、内兴改革,是清末著名的“能吏”,是洋务运动的首领之一,更是晚清推行新政的要角,在晚清政治史上居于中心位置。其在《劝学篇》中提出的“中学为本,西学为用”教育思想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
一九六六年农历九月二十六日,张之洞被当时造反派暴尸荒野。据当时目击者回忆,当年,红卫兵和造反派带着铁镐、铁钎等工具,扛旗打锣到达现场。坟土被挖光后,露出石灰和青砖砌成的四个砖套,砖套中间开一尺见方小窗口,砖套内为四口黑红色棺。张之洞在第二口棺材里,棺分两层,空隙间填满松香(防腐、防潮),搡簧木板上同样写着生卒年月和寿终七十三岁字样。张之洞身材瘦小,神态如睡,面容安详,三寸胡须清晰可见,已经发黄。他一身朝服,头戴官帽,右手下方有毛笔、砚台、鼻烟壶各一。被抬出的张之洞尸体放在坟坑东面,尸体见风后,衣服随即风化,布片飘得满地都是。同葬的除王夫人的尸首完好外,石、唐二夫人已腐烂成尸骨。张之洞的坟茔被破坏后,几具尸体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数十天后遗骨不知去向。此后,张之洞遗骨到底在哪里,一直是个谜。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南皮县提出建张公园,并在张之洞墓地重新建起了张之洞墓,但张之洞的遗骨却难觅踪迹。只得在张之洞原墓地北侧,建空冢并刻碑勒石。一时间,各地景仰张之洞的人和海内外张氏后人,祭祀朝拜不断。
二00四年五月,南皮县张之洞研究会成立;二00五年五月,张之洞书画研究院成立;二00六年,张之洞在台湾的族曾孙张法鸣南皮祭祖;当年十二月,张之洞展览馆建成——寻找张之洞遗骨的任务又提上议程,重担落在张之洞研究会有关人员身上。二00七年三月,年届七十的张之洞研究会会长邢家训组织人员周密调研。
今年春天,邢家训萌生寻找张之洞遗骨的念头,于是他骑车四处寻访知情人,打听张公遗骨具体葬在哪里。几经周折,终于打听到当年收殓埋葬遗骨的是南关村村民张执信。张执信说,一九六六年秋,他和村民们去地里分棉花柴,有胆小的妇女提出让他把曝晒得异味扑鼻的张之洞遗骨弄走,他便冒着被批斗的危险,和一位王姓老人把两具尸骨拽到坟地的大坑里,偷偷将张之洞尸体和西侧一位夫人尸体用土掩埋起来。
今年六月初,等张之洞墓地附近的小麦收割完毕,邢家训等人雇来挖土机,来到现场,按照张执信所指的大概位置开始挖掘寻找。九日早晨,人们终于发现了两具遗骨,遗骨并列而卧,头北面上,男左女右,与张执信所说相吻合。为了验证其真实性,张之洞研究会工作人员仔细测量了遗骨的身高、手指长度等。经查证文献档案,与历史记载相吻合。又因张之洞墓至今附近方圆几十米内没有其他坟墓,研究会基本肯定是张之洞遗骨。张氏族人张厚谦亲自动手敬骨,县民政局订做了棺木。目前,张之洞和夫人遗骨被护送安置在烈士陵园,待进一步科学鉴定后,祭奠重葬。
邢家训兴奋地说,许久以来梦里都被张公遗骨的事情萦绕,这次终于可以告白天下了。“张之洞研究会在张之洞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今后将进一步扩大张之洞的影响,打造地域文化名片。”(完)
张之洞遗骨失踪41年后重现南皮
查看原文:http://www.hebeidaily.com.cn/20060606/ca762148.htm 点击次数:2

遗骨挖掘现场。李炳杰/摄

多年来,张之洞研究会成员对研究张之洞倾注了一腔心血。记者李家伟/摄
本报驻沧州记者 李家伟
张之洞神秘失踪41年的遗骨终于被重新发现!
70岁的南皮县张之洞研究会会长邢家训和南皮县一群致力于张之洞研究的志同道合者近日破解了困扰人们多年的谜团。
■一代名臣,身后惨遭暴尸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直隶(今河北)南皮人。由科举而入仕途,初为朝中清流健将,继而抚晋督粤,迁督湖广,暂署两江,入阁拜相,参赞军机。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修铁路,建工厂,兴学校,是洋务运动的首领之一。在实业、军事、教育、文化、外交等多个领域有着重要创举。
南皮县张之洞研究会副会长叶书龙介绍说,张之洞在去世后的第二年被安葬在南皮县刘八里乡双庙村外的张氏祖茔里。一代重臣终于落叶归根,安眠在家乡。
“文革”期间,1966年,一群人挖掘了张之洞坟墓。南皮县张之洞研究会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讲述了他们掌握到的当时的情况:一伙人扒掉坟土,墓里出现四口棺木,分别是张之洞与石夫人、王夫人、唐夫人的。张之洞的棺木分为两层,中间填满防腐、防潮用的松香。更令人震惊的是,也许是因为棺木与坟室封闭性很好以及部分陪葬品具有防腐作用的缘故,躺在棺木中的张之洞一身官服,竟然“神态如睡”,胡须清晰可见。见风以后,张之洞尸体上面的衣服迅速风化。
一代重臣就这样暴尸荒野。
■遗骨成谜,家乡学者苦苦寻觅
在南皮县张之洞研究会副会长、南皮县作协主席王玉良的记忆里,张之洞的墓是“高粱有花”的时候扒的,张之洞的遗骨是“刨棉花柴”的时候没的,中间大约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张之洞的遗骨没有失踪前,当时还是农民的他曾经去看过。他告诉记者,张之洞尸体被挖出后“有如生人”,甚至皮肤还有弹性。一位夫人的尸体保存也较好,但另两具尸体已经骨骼化了。
此后,张之洞遗骨神秘失踪。虽说当地后来重新建起了张之洞墓,但这只是一个“空墓”,张之洞的遗骨难觅踪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关于张之洞的研究一直在进行。
2004年5月20日,南皮县张之洞研究会成立,《张之洞研究》会刊出版;2005年5月18日,张之洞书画院成立;2006年12月25日,在南皮县第一中学建成了“张之洞展览馆”……此前,关于张之洞研究的研讨会召开,张之洞研究也得到了国内一批教授、学者的关注。研究者邢家训和叶书龙更是多次外出,循着张之洞的足迹进行考察与搜集。为了省钱,他们只买夜车票。在汉阳铁厂,面对张之洞的家乡人,工厂博物馆专门赠送了张之洞主持建造铁厂时用的专用砖、瓦,20多公斤重的东西,愣是让邢家训和叶书龙给背了回来。
但在家乡,对邢家训等南皮当地学者来说,张之洞的遗骨失踪之谜依旧是萦绕心头的一个待破难题。多年来,他们走访了大量当时的知情人,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但张之洞的遗骨却如彻底消失,一直没有让人欣喜的消息传来。
■“沉睡”41年,遗骨终发现
上世纪80年代末,当地学者曾经访问过一位90多岁的张秀红老人。据她讲,“四爷”(张之洞)“光着身子”躺在地里,让人心里觉得不好受。她曾经偷偷用被给盖上了,但后来不知怎么尸体就找不着了。
南皮当地张之洞研究人员并没有因为多年的寻找无果而选择放弃,他们选择了坚持,找到了张氏祖茔的看墓人,恳请附近村庄领导发动群众提供线索……终于,在今年麦收(6月初)前,他们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一名叫张执信的村民了解详情!找到张执信后,多年来的苦苦寻找终于有了最后的答案:正是他亲手埋掉了张之洞和夫人的尸体!
张执信告诉人们,当时张之洞和夫人的尸体一直躺在地里,有些下地的妇人、孩子挺害怕。张执信就和一位姓王的老人一起将张之洞及夫人的尸体重新移到了遭到破坏的坟里,埋在了下面。从上面看,坟墓是被破坏掉了,实际上张之洞遗骨正在坟底!这个秘密张执信保守了多年,因为当时20来岁的他因为“成分不好”
吃够了苦头,他实在是有些怕了。不过,这几年曾经有人知道他给张之洞埋尸体的事,并怂恿他以此为条件向政府或研究人员要些钱,但遭到了张执信的断然拒绝。现在,已经60多岁的张执信终于说出了事情真相!
世事沧桑,当年的坟地已经变成现在的一片麦田。6月8日下午,在已经收割完毕的麦田里,一场吸引了南皮县从政府到张之洞研究人员再到普通群众目光的搜寻开始了。按照张执信老人凭借回忆指定的位置,挖掘机以挖“条”的方式进行挖掘,未果;6月9日早晨,挖掘人员终于发现了两具遗骨!困扰当地研究人员多年的难题破解了!
■欲重建张公墓,铭记家乡先贤
张公遗骨重新发现!这个消息激动人心,但也有人提出了质疑:何以判定这是张之洞和夫人的遗骨?
对此,南皮县张之洞研究会的负责人表示,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可以断定此事。因为现场只有遗骨,没有任何棺木、衣物;两具遗骨紧挨着,不是正常下葬;凭借张执信回忆确定的挖掘地点,周围没有任何标志,也没有其他坟墓;经测量,遗骨与史载张之洞身材一致,双臂过膝……
据介绍,张公遗骨现已妥善保存。当地政府计划重修张公墓,让家乡人铭记这位先贤。南皮县张之洞研究会有关负责人说,他们还将继续深入进行张之洞研究,汲取他的思想精华,服务于当今的各项事业。
Tag: 著作 张之洞 遗骨 失踪 尸体 夫人 研究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