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王友琴 暴力性“斗争会”的最早的受难者

作者: -上传日期:2007/7/27

 

 王友琴 暴力性“斗争会”的最早的受难者


暴力性“斗争会”的最早的受难者--- 

李敬仪和吴天石之死 

作者:王友琴 

李敬仪,女,1966年时是南京师范学院教务长,中共南京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1966年8月3日,被从家里拖出“斗争”。她被“游街”和殴打,在“斗争”过程中气绝身亡,时年53岁。 

吴天石,男,李敬仪的丈夫,文革前是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文革一开始被中共江苏省委当作运动对象,在报纸上点名批判。和李敬仪一起被“斗争”。昏迷两日后死亡,时年56岁。 

李敬仪和吴天石,是江苏省最早在大规模的暴力“斗争”中死去的两个人。就现有资料来说,也是全国在文革中最早在“斗争会”过程中被打死的两个人。 

南京师范学院的校园,是原来金陵女子大学的校园。金陵女子大学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之一。教学品质很高,校园也以典雅美丽著称。1949年以后,学校改换了名字,学校的领导人也都换成了共产党人。吴天石是资深共产党人,在1949年以前就从事教育工作。共产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教育界工作,后来当了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是江苏省教育界的最高领导人。 

1966年5月1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出了一个《通知》,后来这个文件被叫做“516通知”。这个“通知”也一般被视为文革的开端。在这个“通知”中,毛泽东亲自写的段落说:“彻底批判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文艺界、出版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夺取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于是,在文革开始的时候,这五个“界”,就成为文革的重点。 

“516通知”当时只有共产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知道。一年以后,这个通知才在《人民日报》全文发表,普通老百姓才读到了这个“通知”。通过这一“通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还发放了其他文件,在那些文件中,只有毛泽东1966年5月7日给林彪的一封信,是在1969年全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其他则至今还不准老百姓和学者阅读。 

在516通知发出的同时,5月4日到26日,在北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当时的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彭真,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军队的总参谋长罗瑞卿,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后来被简称为“彭陆罗杨”,被指控为“反党份子”。他们失去了他们的职位,并且被软禁了。另外,在北京发动攻击了吴晗的京剧剧本“海瑞罢官”之后,又在报纸上攻击“三家村”,即吴晗、邓拓、廖沫沙三个人用来写杂文的一个集体笔名。然后,1966年6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北京大学聂元梓等写的大字报,攻击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陆平等人是“反革命黑帮”。 

一批人很快就被“揪出来”或者“被”打倒”了,这是当时所用的词语,“揪出来”和“打倒”的意思是失去原有的职位,被报纸“点名”,被冠以“黑帮”“反革命修正主义份子”一类罪名,“揭发”“批判”和“斗争”。同时,在当时的体制下,还意味着从原来的比较大的住房中被赶出来,家属子女受到牵连,等等。至于是什么样的“斗争”,当时的情况可能有所区别,下文还要说及。 

在各省,也象北京,都在当地找到了一些人,作为当地的文革对象。吴天石就是江苏省的在文革最开始被中共江苏省委选中的文革重点对象之一。他是教育厅长,教育结的领导人,教育界是毛泽东确定的文革的要“夺权”的五个“界”之一。另外毛泽东在1966年5月7日给林彪的那封信中明确说了:“资产阶级知识份子通知我们学校的现象在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所以吴天石是文革的总方针早已规定了的文革对象。虽然实际上教育一直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吴天石虽然是一省的教育厅长,其实没有很大权力来对教育事务自作主张地作什么。另外,吴天石和另一作者合作编写过一本小册子,题为《谈谈我国古代学者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1962年出版。当时批判“海瑞罢官”和“三家村”,对其他的出版物也往往照同样的不讲理的方式作出捕风捉影的“批判”,都变成了“毒草”。加上当时即使是教育界领导人也出过书的不多,写这本书也就是吴天石的突出的“罪行”。 

在 文革后,江苏省委的领导人说,他们受到在他们之上的“中央”的压力,所以只好把吴天石当作了打击对象。看来是“中央”规定各省必须都找到自己的“三家村”和“黑帮”。不但江苏,其他各个省也都这样作了。 

因为吴天石夫妇被“斗”死在南京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所以普通人对此也有一些解释。关于这一点,南京的一般的人的解释比较简单直接,他们说,相对来说吴天石是共产党里教育程度和文化修养比较高的人,所以被共产党里教育程度和文化修养不高的人整。另一种解释说,反正一定要有人被整,所以每一层干部都想把祸水引向别人,用以保护自己。 

文革一开始,“五界”中的人,首先遭到攻击,被打,被“斗争”,有的被“斗争”死去,有的在被残酷“斗争”后自杀,有的被长期囚禁。但是也有极个别的例外。比如,郭沫若。1966年4月14日,郭沫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发言,说:“我是一个文化人,甚至于好些人都说我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诗人,又是一个什么历史学家。几十年来,一直拿着笔杆子在写东西,也翻译了一些东西。按字数来讲,恐怕有几百万字了。但是,拿今天的标准来讲,我以前写的东西,严格地说,应该全部把它烧掉,没有一点价值。” 郭沫若后来发表在报纸上。据说是毛泽东安排让他这样作的。内部怎么和郭沫若谈的,还没有人说出。郭沫若作了这篇文章后,好象就“过关”了,在文革中没有在“斗争会”上挨过“斗争”。虽然他也遭到大字报的批评,受到压力,他的上大学的儿子被抓走死了,被说成是“自杀”的。但是每逢大会他总是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他的名字还在报纸上,他也还住在原来的住宅里。那个在后海附近的有花园和小山的大房子,原来是北京已经有三百年历史的中药店“同仁堂”的财产,政府收走后给了郭沫若。 

据当时的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陈光在文革后写的文章“难以忘怀的纪念”(《新华日报》,1986年8月3日)说,吴天石当知道自己成为“点名批判”对象时,曾经去他的家,提出对他的那本小册子,能否按照郭沫若公开声明把自己的著作付之一炬的方式来作。但是省委书记的回答是:“你的心情我了解,但你同郭老的身份不同,即使省委同意你的想法,也起不了作用呀!” 

吴天石想要和郭沫若一样作,也就是说,他愿意认错,愿意悔改,愿意否定自己,愿意表示对毛泽东的忠诚,愿意追随共产党中央的指示。他不是对抗的,不是坚持己见的。但是他不被准许他这样作。于是,吴天石被停职,被报纸公开点名批判。当时,《新华日报》点名批判了一百二十人。吴天石是其中之一。  

    文革博物館 暴力性“斗争会”的最早的受难者(下)


暴力性“斗争会”的最早的受难者--- 

李敬仪和吴天石之死(下) 

在文革后的对吴天石的悼念文章里,陈光感叹吴天石“这位饱学之士竟然天真地相信,只要真心诚意地认个‘错’(说实在的,他根本没有什么错啊),把自己的著作付之一炬,就能闯过这个关,逃过这个‘劫’。”他的感叹听起来是真诚的。但是,怎么才能不“天真”呢?他没有告诉读者一个成熟的人怎么理解共产党的制度和方式。 

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做法。在战争中,只要一方愿意投降,战争也就结束了。一方的士兵,可以当俘虏,保全性命。文革却连投降都不准许。对文革制定的打击对象,不管怎么检讨认罪,还是逃不掉被殴打侮辱甚至被打死的下场。文革的规则比战争厉害。 

事实上,在文革中,每一个阶段的打击对象,都采取了承认“错误”,检讨自己的做法。除了及其个别的例子,没有人公开表示对抗。但是,对文革打击对象的讨伐,却并不因此停止,反而更加升级。从最开始,“彭陆罗杨”检讨了。后来,刘少奇邓小平检讨了。但是,和吴天石一样,他们后来都被拉到“斗争会”上收到暴力性的“斗争”。不在权力核心中的人,也这样。作家肖军写的“检查”有二十万字。北京第八中学物理老师张连元写的“检查”,留下的底稿,也有上十万字。这里的原因,应当作更细的分析。 

1966年7月底,毛泽东在北京指责刘少奇和邓小平把文革搞得“冷冷清清”,并且下令撤出当时被派往各学校代替原来的共产党党委领导“文革”的“工作组”。 

1966年8月3日傍晚,南京师范学院的一些学生冲进李敬仪和吴天石的家,把他们架出门去。这时,他们还穿着拖鞋。他们被拖着走,吴天石的脚被戳破,一路流血。他们被拖到南京师范学院的校园,那里已经有一个搭好的高台。有人宣布“批斗黑帮份子大会开始”。有人把装垃圾的铁丝篓套在李敬仪的头上,有人把墨汁浇在他们身上。李敬仪吴天石陷入半昏迷。 

接着,又把被斗的一群“黑帮”拉到大街上,当时叫做“游街示众”。开始李敬仪和吴天石还被架着走,他们昏迷过去后,就被在发烫的马路上拖着走。拖了有一里来路。李敬仪的身上磨得血肉模糊,死在“游街”过程中。吴天石在“游街”后又被拉回学校继续“斗争”。有人用麻绳把他绑起来,还要把他绑在梯子上“示众”。在这一过程中,吴天石双臂被扭成骨折,双腿瘫痪,脑水肿,脚上的肉被磨光了。他昏迷两天后,在8月5日死去。 

李敬仪和吴天石已经死去,永远不再可能说出他们所受到的折磨的细节。李敬仪和吴天石当时的年龄是53岁和56岁,并不很老。他们在这样的“斗争”后死去。我么可以想见他们受到的折磨是多么残酷。 

在吴天石死去的那一天,在北京,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的红卫兵“批斗黑帮”,打死了副校长卞仲耘,当时50岁。打规模的校园暴力兴起了。不但是李敬仪和吴天石夫妇,不但是卞仲耘老师,还有大量的教育工作者。后来,还发展到大量的城市居民也被红卫兵抄家和殴打致死。 

1996年,李敬仪吴天石夫妇死了三十年之后,文革开始时的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出版了他的回忆录,题为《七十年的征程》(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在书中,江渭清说出了一个和吴天石有关的事情。1966年8月,江渭清到北京参加中共中央委员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他曾经在电话上和南京谈过吴天石之死。接着,在讨论修改“十六条”(中共中央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决定,1966年8月8日)的过程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曾经找他和谭启龙(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谈话。江渭清说他告诉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现在,学生把人戴高帽子,拖上街游行,打骂侮辱,把人都搞死了。(江渭清回忆录,528页)。 

实际上,北京的卞仲耘老师被打死后,红卫兵负责人宋彬彬等也在当天就向中共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吴德作了当面报告。但是吴德至今没有说出他是如何向更上面报告以及那些人是如何答复的。 

江渭清的书没有说出的事实是,在”十六条“发布之后,暴力性“斗争”大规模升级,愈演愈烈。但是从他的叙述,我们知道毛泽东和周恩来完全了解当时发生的这些残酷的打杀事件。 

在南京师范学院,在李敬仪吴天石死后,1966年8月26日,又以“清算吴李黑帮”的名义,举行了更大规模的“斗争会”,“斗争”了数十名教师和干部。 

在南京的其他学校,校园暴力迫害和杀戮也在发展。1966年夏天,我们现在知道的受难者,还有南京第二中学的历史老师朱庆颐。朱庆颐老师也是在所谓的“斗争会”上,被该校学生打死的。他的独生儿子朱世光在华东政法学院毕业后在湖南工作,在文革中因“反革命罪”被枪毙。文革后得到“平反昭雪”。 

另外,南京外国语学校的红卫兵打死了一个所谓“出身不好”的工人。他的名字还待进一步考查。我们现在还不能了解清楚的这类事情,也还有。 

在北京,现在了解到的在校园暴力中死去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除了卞仲耘老师,还有:1966年8月17日,在北京101中学,美术教师陈葆昆被打死。1966年8月19日,在北京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张辅仁和总务处工作人员张福臻被打死,该校还有两个老师自杀,学校负责人变疯。1966年8月22日,在北京第三女子中学,校长沙坪被打死。同日,北京第八中学书记华锦被打死。1966年8月2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园里,教师靳正宇,支部书记姜培良和一个学生的母亲樊希曼被打死。1966年8月27日,在北京西城区宽街小学,校长郭文玉和教师吕贞先被打死。在北京第六中学校园里的“牛鬼蛇神劳改所”里,校工徐霈田,学生王光华和附近居民何汉成被打死。在北京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园里,生物教员喻瑞芬和另一教员的弟弟、中学生田悦被打死。在北京景山中学,工友李锦坡被打死。在北京第四女子中学,一女语文老师被打死(名字还未了解到,只知道名字中有一“娴”字。)在北京第十三中学的“红色刑讯室”里,学生武素鹏被打死。1966年8月27日,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内,家住学校附近的工人陈彦荣被和另一姓名尚未查出的老年女人被打死。1966年9月8日,在北京第二十五中学,语文老师陈沅芷被打死。这个学校还有一名工友被打死,姓名已经被忘却。 

还有大量的人在被殴打和侮辱后自杀。当校园暴力扩展到校外,北京的和平居民也被大量杀害。根据政府的“内部”统计,1966年夏天,北京有1,772人被红卫兵打死。南京市或者江苏省也应该有这样的统计,但是江渭清的书中没有写出。 

由于毛泽东对红卫兵的热情支持,在当时,这些杀戮不但大张旗鼓地进行,而且被当作功绩。在南京师范学院,在1966年8月3日这一天,杀死了两个人。后来他们成立的组织,名字叫做“八三造反师”,简称“八三师”。这个“八三师”成为南京文革中最活跃的“群众组织”之一。而8月3日那天的指挥者成为成为这个组织的头头,后来又成为南京师范学院的新的权力机构“革命委员会”的负责人,也成为南京市革命委员会的负责人之一。“八三师”掌权的时候,在校园里建造了巨大的毛泽东塑像,为了纪念他们的发起日,他们建造的毛泽东塑像的高度是八点三米。  
 
 

                浏览次数:514--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受“林彪事件”牵连的开国将军们
----下篇文章196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佈的公安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