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2年6月郑光路《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2年6月郑光路《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临邛火井考实 古人称天然气井为火井。西汉时,临邛煮盐工业相当旺盛....

作者: -上传日期:2007/7/3



中国盐业协会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盐业协会 >> 盐业史话 >> 文物考古 >> 正文 2007年7月2日 星期一   
                  

                  
临邛火井考实  


                  [ 作者:魏尧西     文章录入:盐业史话  ]
                         
                        一、临邛火井的创建
                              
                        古人称天然气井为火井。西汉时,临邛煮盐工业相当旺盛。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于天下郡国设置盐官和铁官时,临邛设置了盐铁官。(1)《华阳国志》卷三载,汉宣帝地节三年(公元前69年),又穿临邛、蒲江盐井共二十所,增设盐铁官。后来,临邛在开凿盐井中发现了天然气,并利用它煮盐。临邛火井即由此而来。《水经注》卷33“临邛”条说:“县有火井、盐水。”它记下了临邛火井和盐井的相互关系。
                              
                        临邛火井的创建,至迟也在东汉时代。如三国时人著的《蜀王本纪》说:“临邛火井深六十余丈。”(2)晋张华《博物志》卷1载,临邛火井在县南百里,“诸葛丞相往视之,后火转盛。”南朝人刘敬叔《异苑》卷4说;“蜀郡临邛县有火并,汉室之隆,则炎赫弥炽。暨灵桓之际,火势渐微,诸葛亮一瞰而更盛。”上述文献,具体记录了临邛火井在东汉和三国时代的活动情形,以及诸葛亮前往视察,火并经过修治,其煮盐事业大为兴旺的史实。
                        这里应该附带说明一点的,我国陕西鸿门地方早在公元前一世纪时就发现了火井。不过,当时人们缺乏科学知识,认为“地中出火”这种现象,是出于上帝(神)的主宰与安排。因此,把火井与奉之为神的“江海、百川”等量齐观。人们为火井树碑立庙。年年向火井举行祭祀活动。如《汉书·郊把志》记载,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下诏说:“江海百川之大者也,今祠官以把为岁事。”又说:“祠天封苑火井于鸿门。”同书《地理志》载,西河郡鸿门县,“有天封苑火井祠,火从地中出也。”应劭《地理风俗记》也说:“訚(音银)阴县西五十里,有鸿门亭、天封苑、火井庙。”据上述文献表明,陕西鸿门虽然早就发现了火井,但不能利用它为人类服务。然而临邛发现了火井,把它作为燃料与照明的实际用途,所以驰名全国。
                            二、临邛火井的利用
                            
                        《华阳国志》卷3说,临邛县“有火井。夜时,光映上昭。民欲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顷许如雷声,火焰出,通耀数十里。以竹筒盛其光而藏之,可拽行终日不灭也。井有二水,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家火煮之,得无几也。”(1)《华阳国志》记录临邛天然气的储藏与输送的情况说:“以竹筒盛其光而藏之。”它说明临邛人民发明了竹制管道的采气装置。这种装置一直沿用到明、清时代。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清段玉裁《富顺县志》对此均有记载。惟清王培荀《听雨楼随笔》卷六记载较为翔备。它说:“火井昔在临邛,今富顺、荣县均有。凿深百余丈,或二三百丈,热气涌出,或甚烧屋,此其一变也。制木为盖,覆井口环盖。穿穴不拘数,每穴承以竹宽。每竹笕接处箍以铁,于笕凿孔,竖以竹筒。气从筒出,置锅其上,引以人火,合同而化,充焰蓬勃,隆隆有声,异于常火。铁热而竹不燃。猎脬盛火,可以赠远。”其所描述天然气的形状,发出的声响,用人火引燃及用作照路情况,与《华阳国志》所记没有大的差异。
                            
                        近年邛峡油榨乡天纲祠附近火井遗址处有何姓因挖筑地基于一公尺深处掘出石制管道一节,长0.43米,厚0.11米,上宽下窄,两头凿空如水槽。槽宽0.10米,深0.6米。可连接成管道。下面安置石板,石槽覆盖其上。据考古工作者鉴定为输送天然气的石制管道。当地农民称它为火槽子,并说天纲祠左右一带的山地常有发现。
                            三、临邛火井的遗址
                            
                        晋左思《蜀部赋》说:“火井沉荧于幽泉,高焰飞煽于天陲。”郭璞《盐池赋》也有“火井擅奇乎巴濮”之句。这是晋代文学中对临邛火井盛况的描写。而张华《博物志》中有“讫今不复燃也”的说法。但常璩在东晋著《华阳国志》记载临邛火井时,并没有说明它已经熄灭。笔者根据火井遗址实地考察表明。临邛火井的活动并不是仅仅在一个地方及同在一个时期,临邛火井遗址共有两处,一在今邛味油榨乡,一在南宝乡。
                            
                        1.油榨乡火井遗址。在油场附近黄盐溪北岸。油榨是一座小场镇,人们称为油场。后周时,因有火井,于此置火井镇。隋开皇大业四年(608),升为火井县。唐时火井县治移今火井镇(一名高场)。《太平寰字记》卷72“火井县”条载,“火井在故城八里。”故城,即今油场。油场西北有黄盐溪。嘉庆《邛州志》卷4“山川”说;“黄盐溪,州西六十五里。旧多盐井,引火井火煮之,其盐色黄,故名。”今黄盐溪北岸有袁天纲祠。《蜀中广记》卷12载“袁天纲为火井令,残碑尚存。”今存天纲祠系清代重建。天纲祠后山地名枫香林。原竖有石碑一通。碑高1.2米,宽约0.7米,厚1.3米。碑上大书:住持僧智越述
                                      自唐时古火井处
                                      大清乾隆二十八年癸未冬立
                            
                        黄盐溪西有盐水沱、晒盐坝等小地名。按晒盐是制盐中一道工序。宋赵彦卫《云麓慢钞》卷2说:“淮、浙煎盐,布灰于此,引海水灌水”,在东南风吹过一晚后,盐份就结在灰上,再把它“曝干”,入锅中煮成盐。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富顺监景物》也提到此事。足见南宋时四川制盐也采用此法。这一工序是浓缩卤水,提高咸度,减少燃料耗费的经济方法。晒盐坝上得名即由此而来。
                            2.南宝乡火井岩火井遗址
                            
                        火井岩火井遗址,是1983年编写文物志时发现的。火井岩原属火井乡,1952年,成立新民乡时划入新民(今名南宝)。它座落在火井镇西北约五华里的盐井溪上,其地是南宝、火井毗连的地方。这里的火井活动情形,最早见于宋人的记载。如《元丰九域志》卷7“邛州”条说,“火井(县)州西六十二里。六乡”,“一茶场”,“有孤石山火井。”民国《邓峡县志·山川》:孤石山有火井,即铜鼓山,有黄崇嘏墓,又称崇嘏山。《明史·地理志》;“邛州”条说:“西有相台上,下有火井,又有盐井。”据《县志》说,相台山即镇西山。按相台山在火井乡西。又火井乡第十村双庙子(今为该村小学校)内,据当地老人传说,那里也有古代的火井。
                            
                        至于火井岩的盐井活动情况。乾隆《雅安府志·物产》“芦山盐井”条载,“芦山仅四井,其余散处火井、天全(今天全县)、灵关(在今芦山县内),总属芦山”,“至明成化间,盐汁消涸,随封塞研,尚存其名。”嘉庆《邓州志·山川》记载火井岩、盐井溪盐井的情况说:“盐井溪,州治西六十里,井已填塞,至今井畔,水出犹咸,乡人多取食焉。”据此可知其衰息时间在明成化年间。火井岩火井的佚闻,据最近所编之《南宝乡志》第三章“天然气”条云:“本乡盐井溪有火井岩。1958年,地质队在盐井溪取样,进行试验,气体可以燃烧。”
                            四、结论
                            
                        水和五年(349年),大书法家王羲之对临邛人民创造出的奇迹非常神往,写信给他的朋友益州(今成都市)刺史周抚说:“彼火井、盐井得见不?为欲广见闻。”今天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临邛先民开发天然气井的深钻技术,具备了一定的水平,而且还解决了天然气的储藏与输送等一系列的技术课题。在运用方面,把它用作煮盐,作为工业燃料,发展了工业。在欧洲号称最早利用天然气的英国,那是公元1668年的事了,而临邛使用天然气要比英国早十三个世纪。这是邛崃人民的的骄傲,中国人民的骄傲。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9-2004 中国盐业协会        页面执行时间:218.75毫秒

                浏览次数:674--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源远而又多源的川剧
----下篇文章爆炒三国 刘关张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