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孙 曙. 党史小说《红岩》中的史实论误

作者: -上传日期:2007/6/2


     

       烈火红岩主题论坛 -> 《红岩》书写 -> [转贴]

党史小说《红岩》中的史实论误


                  孙 曙 


                    小说《红岩》自1961年12月北京第一版出版后,十分畅销,影响广泛,曾被当年中宣部副部长林默涵誉之为"党史小说",直到今天,仍有人把《红岩》当作昔日重庆及四川地下党斗争的历史纪实。小说中的人物时常被人们拿来与现实中真人"对号"。近来重庆沙坪坝磁器口搞"千年古镇"旅游开发,甚至为《红岩》中的虚构人物华子良修建了"华子良事迹陈列室"。这说明许多人确实把这部小说当成真实的历史纪实在看待。 

                    最近,笔者对照敌特供词档案及文史资料,重新拜读了《红岩》,发现这部"党史小说"从史实的角度看,有不少史实讹误,值得商榷。(本文所引小说文字见于2000年7月北京第三版《红岩》) 

                     
                    是谁造成了大破坏 
                     
                    《红岩》的全部情节是以1948年重庆及四川地下党遭到大破坏为背景展开的。1982年10月17日,原地下党重庆市委常委李维嘉在川东暨重庆地区党史资料座谈会上说:"一些人习惯于把这次破坏事件叫做《挺进报》事件,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并非由于《挺进报》收抄传递新华社广播消息,编印、发行出了纰漏才造成了大破坏事件。只有陈柏林由于看《挺进报》被特务发现而被逮捕。整个重庆和川东地下党大破坏事件,是由一连串叛变事件组成的,主要是刘国定、冉益智叛变造成的,应正名为’刘、冉叛变事件’。" 

                    这里提到的刘国定,冉益智,是当年中共重庆市委主要负责人,刘是川东临委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分管工人运动),冉是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分管学生运动),由于这二人的叛变,导致重庆及四川地下党遭到大破坏,又引出一系列叛变事件,先后叛变的还有李文祥(重庆市城区区委书记)、涂孝文(中共七大代表,川东临时工委副书记兼下川东地工委书记)、骆安靖(上川东地工委委员)、蒲华辅(川康特委书记)等领导干部,在总共叛变的12人中,领导干部占了一半。正是由于这样一些领导干部的叛变,才造成了重庆以至四川地下党组织的大破坏,也才促使当年狱中难友们集体形成的给党组织的七条意见中,第一条就提出要"防止领导成员腐化",这确是"血泪的嘱托"。 

                    而小说《红岩》中的叛徒甫志高,却只是一个沙磁区委委员。这样一个小角色,能造成那么大的全局性的破坏吗?这不仅不符合历史的真实,也使得前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深刻教训被淡化了。 

                     
                    "磁器口大血案"与"中美合作所" 
                     
                    1949年12月6日,重庆市军管会公安部二处派一科科长刘祥纶接管了原国民政府保密局公产管理组等在渝机构。缉凶和弄清包括较场口血案、磁器口大屠杀等事件真相,是重庆公安机关镇反肃特斗争的一项内容。 

                    重庆解放初,把杨虎城、宋绮云两家和渣滓洞、白公馆、新世界饭店("丙种会报"看守所)等处关押的政治犯被杀害事件,统称为"11·27大屠杀"。1950年春节前,在渝女师(现大同路小学),举办了"磁器口大屠杀革命烈士遗物展"。当时,还没有把这屠杀事件和"中美合作所"搭界。后来因政治需要才改称为"中美合作所大屠杀"。 

                    中美合作所与那场大屠杀有关吗?答案是否定的。1954年,重庆市公安局对重庆市特务、间谍组织及人员进行了清理,查明: 
                    原国民党政府保密局重庆看守所,俗称白公馆看守所。1939年秋,从小龙坎枣子堡军统临时看守所迁入。1943年春,白公馆改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原看守所迁渣滓洞。1946年七八月间,贵州息烽监狱、重庆望龙门看守所陆续撤销,息烽的72名政治犯和望龙门关押的嫌疑犯移禁渣滓洞。1947年4月,看守所迁回白公馆。1949年11月,白公馆看守所共关押54人,其中属白公馆看守所关押的政治犯、嫌疑犯、特务违纪人员27人,西南长官公署二处寄押的27人。"11·27"杀害28人(白公馆20人,二处寄押8人,其中一人中3枪未死),放7人,脱险19人(系二处寄押,内有小孩2人)。 

                    渣滓洞看守所。1947年10月,国民政府重庆行营(1948年6月改名国防部重庆绥靖公署,1949年4月改名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二处接手关押"丙种会报"在"六一"大逮捕时逮捕的40多人,徐远举签请重庆行营主任朱绍良批准,将重庆行营新闻处所属青训大队改为重庆行营军法处第二看守所,实际上归徐远举管辖,二处派二课上尉参谋李磊任所长,警卫组中尉组员徐贵林任管理组长,另外派了事务长和一批看守兵。12月,渣滓洞看守所恢复,先后关押政治犯300多人,包括重庆、成都、内江1947年"六一"大逮捕中被捕的共产党员约50人;计划组织"小民革"地下武装8人;重庆行营军事机关送押的新四军被俘官兵7人;因《挺进报》事件在重庆、万县、广安地区被捕的110多人;上下川东武装起义被捕的80余人;遂宁横山区区委书记叛变后出卖被捕的10人;1949年1月,川西地下党被破坏后被捕的约30人;因组织"民革"地下武装被捕的11人;1949年9月18日,从望龙门移禁来的杨虎城将军随从2人。 

                    这些关押人员,在北平国共和谈前后和以后释放了39人,病死5人,有人名但情况不明23人;"7·21"、"10·28"在大坪屠杀12人,"11·14"在芭蕉沟南垭屠杀30人,"11·24"杀杨虎城随从2人,"11·27"屠杀188人,脱险34人。 

                    而中美合作所与上述关押、屠杀政治犯事件均无关系,1942年底,《中美特种技术合作协定》在重庆拟成,1943年元月开始办公,1943年7月1日,中美合作所正式成立,将钟家山、梅园、白公馆、松林坡等地划为特区,不准他人进入,军统特务亦须持通行证始准进入(这时白公馆已不作关押人犯的看守所而改为美方人员招待所)。日本投降后,中美合作所在中国各地的美方人员陆续回国;中方人员中的军统成员回军统报到,另派工作;非军统成员发给3个月薪津资遣。中美合作所所属各训练班除重庆特警班第二期学员尚未结业交军统接办外,其余各班结束。军械物资分别由军统、联勤总部接收。中美合作所的撤销善后工作于1946年1月底全部结束。 

                    在解放后肃特斗争中我公安机关早已查明:中美合作所与《挺进报》事件,乃至白公馆、渣滓洞大屠杀没有任何直接关系。《红岩》小说等出版物中有关中美合作所的描写,基本上都是与历史真实不符的虚构。 

                     
                    党史小说要不要细节的真实 
                     
                    作为小说,不可没有虚构。但是现实主义文学的要素之一是细节的真实,对于以具体历史事件和具体地点为背景的"历史小说"、"党史小说",就更不能不讲究细节的真实,不应在人所共知的历史事实及地点上随意编造,张冠李戴。正如写一部以北平为背景的小说,就不能把颐和园写成位于天安门旁边,也不允许把八达岭长城写在景山公园里。这应该是起码的常识。 

                    小说《红岩》49页写到:"在飞来寺中苏文协,他(成岗)真的见到毛主席了……"众所周知:当年中苏文化协会在重庆中山一路黄家垭口;而飞来寺是中山二路附近原苏联驻华大使馆(现第三人民医院内)。 

                    《红岩》95页描写特务机关:"这里,老街32号,堂皇的铁门上,横署两个篆字---’慈居’……"这也错了。老街34号"慈居"是一座砖木结构二楼一底的建筑,老式木门,山墙上横署两个隶书"慈居"。 

                    《红岩》56页描写"江姐来到浓雾弥漫的朝天门码头……"乘民运轮上华蓥山。这也错了。华蓥山在川北,乘船需从嘉陵江朔江而上,解放前,称嘉陵江为小河,轮船都在千厮门码头上下,并不在朝天门码头。 

                    《红岩》363页中说:"杨虎城将军和他的幼子囚在(白公馆)顶楼上,他们是半年前才被秘密押来。特务从来不准他下楼。他的秘书宋绮云夫妇,被囚禁在一间地下牢房里,也不准和他见面。" 

                    史实是:杨虎城一家4口于1947年4月30日由贵州息烽玄天洞移禁重庆磁器口杨家山军统"四一图书馆"后面一平房内单独关押。1949年2月1日杨虎城一家3口,和关押在白公馆的宋绮云一家3口及阎继明、张醒民被专机移囚贵阳黔灵山麒麟洞。杨虎城一家从未被关押在白公馆顶楼上。 

                    《红岩》204页写到叶挺《囚歌》时,通过被关押在渣滓洞监狱的新四军战士龙光华之口说:"军长在楼下二室写过这首诗,我把它抄在墙上给大家看。" 

                    历史事实是:1942年1月3日,叶挺将军从桂林押解重庆,在军统望龙门、白公馆看守所短期囚禁后,即移监军统"乡下"蒋家院子单独囚禁。11月21日,叶在蒋家院子写了《囚歌》,署名"六面碰壁居士"。叶挺夫人李秀文前来探监时,叶将《囚歌》和给郭沫若的一封信一并交李带出监狱,送和平路天官府郭寓交郭沫若。25日,叶挺移禁湖北恩施。叶挺从未被关押在渣滓洞监狱。(渣滓洞监狱只关押普通政治犯) 

                    《红岩》577页说国民党逃跑前对重庆大爆炸"布置了一百多个目标……"史实是:1949年11月18日,国民党在重庆成立临时指挥部,划定了11个破坏地区,委派了指挥官,确定爆炸目标18处:电力厂2个,兵工厂10个、仓库3所,桥梁2座和国际广播电台。"一百多个目标"太夸张了。 

                    在小说481页的注释①中,对重庆"九二"火灾作了这样的说明:"1949年9月2日,国民党在市区纵火。朝天门一带市区尽成焦土,数万人无家可归,死亡达万余人。"这一注释也是错的。早在1959年,重庆公安机关就已查明"九二"火灾不是"国民党特务纵火",火头是陕西街赣江街17号油腊铺三楼佃户陈树章家的两个女儿"玩家家"引起,因这一带都是穿斗木结构房和棚户,烈日、旋风,加上无水,朝天门顿成火海,大火延续10多小时,受灾9601户,灾民4.1万余人,有户口可查死者2568人,掩埋尸体2874具,伤4000余人。这是早已澄清的史实,小说再版时却没有更正过来。 

                    此外,小说中这类史、地细节上的错误还有:蒋介石的专机"美龄号"错写成了"中美号"。"在重庆、江津之间的江口夜渡长江"占领江津机场。江口在綦江、江津之间,江津无机场。小说434页写到"司徒雷登还呆坐在南京,尽管共军开进了大使馆,他还赖在那里……"这个"共军开进了美国大使馆"的说法完全违背史实,违背解放军入城时的"约法八章",是根本没有的事。小说中还有从蒋介石元旦文告到重庆解放,国共双方许多事件时序的错位,这里不作赘述。


                  [楼 主] | Posted: 2007-04-20 09:05 


            岁寒



            懒人
              
            级别: 军长
            精华: 25 
            发帖: 2648
            威望: 2765 点
            烈火元: 27255 块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327(小时)
            注册时间:2006-04-09
            最后登录:2007-06-01      



                  嗯,老文章了,估计纪念馆里会有收藏。几年前我在网上看到过反驳文章,当了下来,也贴在这里。

                  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news/node4472/node4506/node6697/node6699/userobject1ai52631.html
                  党史小说"质疑 
                  --------------------------------------------------------------------------------

                  来源:东方网 编辑:上官贤 作者:陈云发     2004年2月2日 13:43 
                    
                    近期《炎黄春秋》刊载孙曙先生的文章,对长篇小说《红岩》大加考证,认为小说写到的几个史实与当时的历史不符,还举出小说中描写到的1948年重庆地下党遭到大破坏的原因不是所谓甫志高造成,而中美合作所并未参与“11.27”大屠杀等例子为据,实际上否定这部小说的文学价值,对此,我认为值得商榷。

                    孙曙的观点,认为《红岩》既作为“党史小说”,就不应不讲历史真实,不应不讲细节真实,因而,他为此对这部小说进行了“考证”。然而,这出发点就是大谬误,因为“党史小说”这个概念,本身是混乱和不科学的。大家知道,小说是艺术作品,是靠虚构的表现手法来进行创作的,其人物形象可以是史有其人,也可以没有,《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秦可卿这些人物,索隐派研究了近百年,亦未能与清代的某几个人物对号,原因就在于《红楼梦》写的是虚拟社会,不是历史。而历史及历史学的概念,则与小说概念不同,是要讲科学、讲真实性的,不仅重大事件、人物不能虚构,就是细节,亦须讲究真实性。所以,把一部文学作品称之为“党史小说”或“历史小说”,显然是荒谬的,理论上说不通,照此思路上“研究”“考证”下去,必定钻牛角尖。即使1961年林默涵同志称《红岩》为“党史小说”,也不足为据,我想,林默涵同志的原意是指这部小说的教育意义,而不是为这部小说体裁上定名,事实上,称呼“党史小说”的之风亦未再兴,当代文学史上也从不提这个口号,而现在,孙曙先生却以此说为依据,对《红岩》大加考证,我认为即使不是哗众取宠,也是钻了牛角尖。

                    小说《红岩》虽然描写了建国前夕重庆地下党的斗争故事,但是,它并不负担着为写党史的任务,而只需讲究艺术真实即可。作者采用重庆地下党的这段斗争史,只不过是利用它来表现共产党人为自己理想不怕牺牲努力奋斗精神的一个载体,小说为了引出许多共产党员在白公馆、渣滓洞的艰苦斗争、英勇不屈的一段故事,遂虚构描写了“挺进报”事件,虚构了甫志高这个人物,这在文学创作中是允许的。况且,就算以历史真实来要求它,当时也确实有人因读了《挺进报》而被特务逮捕的,所以,《红岩》作者并未完全捕风捉影地虚构。况且,我们研究过去的艺术作品,不能脱离了时代背景。自从1957年反“右派”以后,文学作品是不允许将党组织书记作为反面形象来进行描写的,如果《红岩》按当时川东地下党被破坏的真实面貌来写,把那么多党内叛徒书记都写出来,小说能获得通过吗?即使出版了,恐怕又会被戴上另一顶帽子:丑化党的领导。所以,小说中写到的叛徒,身份只能定位在“沙磁区委委员”,超越这一点,便是割裂历史,苛求于《红岩》的作者。

                    至于中美合作所参与屠杀的问题,固然,史实并非如此,但是,白公馆、渣滓洞的国民党特务,其中很多人确是美国人培养的,美国政府帮国民党打内战,美国人在“军调”中偏袒国民党政府,以及后来出兵阻我解放台湾,到现在还干预我武力解放台湾、不断对我进行威胁,我认为通过中美合作所这一情节来揭露美蒋勾结,倒是十分贴切的,并未违反当时历史大背景的艺术真实,现在研究《红岩》,大可不必为美国人打抱不平。

                    至于小说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就更不必要求事事真实,如果这部作品完全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吻合,那么,《红岩》还是小说吗?更可怕的是,如果要那样苛求一部小说,江姐、许云峰、双枪老太婆等人物也就从根本上可以被否定了,因为人们可以说,江姐、许云峰连名字也不对。这不是很荒谬的吗?

                    《红岩》这部小说,它的真正意义在于描写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为革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它的成功与不成功,只能以此为标准进行评判,在大背景、大事件没有被违背的情况下,进行虚构是完全合理合法的,符合小说创作艺术规律,有人以所谓“史实”考证来对它进行妄评,其实质是想根本否定这部优秀小说,从而也把共产党人为理想而牺牲、奋斗的精神否定掉,所谓“史实讹误”,只不过是生造的一个借口而己。


                  [1 楼] | Posted: 2007-04-20 09:11 


            allegro



              
            级别: 排长
            精华: 0 
            发帖: 383
            威望: 387 点
            烈火元: 3860 块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27(小时)
            注册时间:2006-06-12
            最后登录:2007-06-01      



                  就是,什么叫党史小说哇。支持岁寒贴出来的这个文章。

                   
                  blog---http://hi.baidu.com/tonglinghua 

                  [2 楼] | Posted: 2007-04-20 09:37 


            marienbad



              
            级别: 班长
            精华: 0 
            发帖: 132
            威望: 134 点
            烈火元: 1330 块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67(小时)
            注册时间:2007-04-05
            最后登录:2007-05-31      



                  我的看法,是两者都有必要。小说《红岩》涉及到与史实有出入的地方确实需要进行订正,而对它的反驳也是有必要的,谨防它走到否定《红岩》文本的另一个极端。以后有时间的话,希望能进一步阐述。

                  我注意到的是关于“九二”火灾的解释是,意外。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一大惨案并非国民党特务的有意破坏的说法。由此想到杨汉秀之死,在甘犁的《女英烈杨汉秀》和黄老的《红岩魂》中,都写着杨汉秀为“九二”大火而怒斥时任市长、卫戍司令的叔叔杨森,说火是特务放的,而杨森是罪魁祸首。杨森恼羞成怒,密令将汉秀逮捕,杀害。

                  既然大火起因已于59年澄清,为什么在《女英烈》、《红岩魂》书中还会这样写呢?如果这场大火确非杨森或国民党特务所为,那汉秀之死就蒙上一层更悲壮的意义了。


                  [3 楼] | Posted: 2007-04-20 10:50 


            苗溪



            说梦痴人
              
            级别: 军长
            精华: 17 
            发帖: 2185
            威望: 2258 点
            烈火元: 22300 块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246(小时)
            注册时间:2006-04-10
            最后登录:2007-06-01      




                  QUOTE:
                  引用第3楼marienbad于2007-04-20 10:50发表的“”:
                  既然大火起因已于59年澄清,为什么在《女英烈》、《红岩魂》书中还会这样写呢?如果这场大火确非杨森或国民党特务所为,那汉秀之死就蒙上一层更悲壮的意义了。


                  大火起因澄清于1959年,但早在1949年,或许杨汉秀就是认为大火是杨森或国民党特务所为而去斥责杨森的,这很说得过去,《女英烈》、《红岩魂》书中这样写应该没什么错,但应该在脚注中注明事实真相。(另,大火真正起因虽然澄清,但会不会很多文史工作者其实并不知情呢?)

                   
                  ~~追~~

                  [4 楼] | Posted: 2007-04-20 11:06 


            marienbad



              
            级别: 班长
            精华: 0 
            发帖: 132
            威望: 134 点
            烈火元: 1330 块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67(小时)
            注册时间:2007-04-05
            最后登录:2007-05-31      



                  可是这两本书的正文中也说大火是特务放的,还做了不少渲染,也许是为了保全汉秀的形象,不然好像是冤枉了杨森他们似的。

                  而当时的地下党为造宣传攻势,或许也会有意把“九二”大火说成是特务所为?而且作为忠诚的党员,在重庆行将解放之际而爆发这样一场惨案,汉秀也自然会坚决相信,是敌人垂死前的破坏活动,而当时这种活动也并非没有。


                  [ 此贴被marienbad在2007-04-20 12:23重新编辑 ]


                  [5 楼] | Posted: 2007-04-20 12:09 


            岁寒



            懒人
              
            级别: 军长
            精华: 25 
            发帖: 2648
            威望: 2765 点
            烈火元: 27255 块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327(小时)
            注册时间:2006-04-09
            最后登录:2007-06-01      



                  《女英烈杨汉秀》不是党史人物传记,一个采访过该书作者甘犁先生的朋友告诉我,甘犁先生自己认为该书是有较重的文学色彩的。
                  《红岩》在注释中没有把九二火灾的真相加以说明,是一个比较遗憾的事。不过,我很怀疑当时火灾真相弄清之后是否向社会公布过。如果作者也不知道真相,我们也就没有理由苛求他们了。小说正文中的那些虚构,我觉得都是很正常的事,说不上是讹误。
                  至于把火灾的责任推给自己的敌对方,似乎国共双方都这么做过。红岩烈士高明就是被诬为纵火犯之一而被捕的。


                  [6 楼] | Posted: 2007-04-20 13:27 


            hxg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5 
            发帖: 114
            威望: 137 点
            烈火元: 1240 块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14(小时)
            注册时间:2006-05-28
            最后登录:2007-05-29      




                  QUOTE:
                  引用第3楼marienbad于2007-04-20 10:50发表的“”:
                  我的看法,是两者都有必要。小说《红岩》涉及到与史实有出入的地方确实需要进行订正,而对它的反驳也是有必要的,谨防它走到否定《红岩》文本的另一个极端。以后有时间的话,希望能进一步阐述。

                  我注意到的是关于“九二”火灾的解释是,意外。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一大惨案并非国民党特务的有意破坏的说法。由此想到杨汉秀之死,在甘犁的《女英烈杨汉秀》和黄老的《红岩魂》中,都写着杨汉秀为“九二”大火而怒斥时任市长、卫戍司令的叔叔杨森,说火是特务放的,而杨森是罪魁祸首。杨森恼羞成怒,密令将汉秀逮捕,杀害。

                  既然大火起因已于59年澄清,为什么在《女英烈》、《红岩魂》书中还会这样写呢?如果这场大火确非杨森或国民党特务所为,那汉秀之死就蒙上一层更悲壮的意义了。


                  写《红岩魂》的时候,并不知道59年的结论(没人告诉我们这个结论),对这事只能按照记念馆提供给我们的材料中的说法来写,虽说心里也曾产生过疑问。

                  当然,杨汉秀自己应该是相信国民党特务有意纵火这个说法的。所以,尽管电视剧《红岩魂》用旁白介绍的事件背景不符合59年的历史结论,但对杨汉秀行为的描述应该是真实的。

                  另外,我感觉纵火一说对杨汉秀来说恐不是从组织那里听来。因为杨当时跟组织脱离了联系,对这样的事件只能基于自己的判断。当人们对一个腐朽政权失去了起码信任的时候,产生这样的判断也是可能的。


                  [7 楼] | Posted: 2007-04-21 01:15 


            marienbad



              
            级别: 班长
            精华: 0 
            发帖: 132
            威望: 134 点
            烈火元: 1330 块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67(小时)
            注册时间:2007-04-05
            最后登录:2007-05-31      



                  谢谢黄老----黄先生的解答!和我揣测的基本相同。

                  我看《女英烈杨汉秀》这本书时间比较早,一直非常喜欢杨汉秀这位烈士。如果她的死,直接原因是对“九二”火灾的误会,也太可惜了。不然,她或许是可以和其他脱险志士一样,活着迎接重庆解放的。

                  《女英烈》书中说杨森之抓捕、杀害汉秀,是有意“借”汉秀这位共产党员的人头来平息“九二”的社会舆论,甚至诬陷汉秀参预了纵火事件,不知是确有实情,还是“文学”的演义。关于抓捕汉秀的情景,两书也有不同,《女英烈》说是从杨公馆抓走,《红岩魂》是说从杨森面前抓走,不知哪个版本是实情,哪个版本是“文学”,“杨汉秀直斥杨森”这一戏剧化的场景是否真的出现过。不过无论是与否,倒是很符合汉秀性格的。


                  [8 楼] | Posted: 2007-04-21 18:33 


            岁寒



            懒人
              
            级别: 军长
            精华: 25 
            发帖: 2648
            威望: 2765 点
            烈火元: 27255 块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327(小时)
            注册时间:2006-04-09
            最后登录:2007-06-01      




                  QUOTE:
                  引用第8楼marienbad于2007-04-21 18:33发表的“”:
                  谢谢黄老----黄先生的解答!和我揣测的基本相同。

                  我看《女英烈杨汉秀》这本书时间比较早,一直非常喜欢杨汉秀这位烈士。如果她的死,直接原因是对“九二”火灾的误会,也太可惜了。不然,她或许是可以和其他脱险志士一样,活着迎接重庆解放的。

                  《女英烈》书中说杨森之抓捕、杀害汉秀,是有意“借”汉秀这位共产党员的人头来平息“九二”的社会舆论,甚至诬陷汉秀参预了纵火事件,不知是确有实情,还是“文学”的演义。关于抓捕汉秀的情景,两书也有不同,《女英烈》说是从杨公馆抓走,《红岩魂》是说从杨森面前抓走,不知哪个版本是实情,哪个版本是“文学”,“杨汉秀直斥杨森”这一戏剧化的场景是否真的出现过。不过无论是与否,倒是很符合汉秀性格的。


                  这个问题,等我以后请教一下甘梨先生哈。


                  [9 楼] | Posted: 2007-04-21 18:47 


            2049



              
            级别: 班长
            精华: 1 
            发帖: 249
            威望: 255 点
            烈火元: 2515 块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25(小时)
            注册时间:2006-08-20
            最后登录:2007-05-31      



                  所谓“党史小说”一说,早该休矣!


                  [10 楼] | Posted: 2007-04-27 18:40 


            春风依旧





              
            级别: 新兵
            精华: 0 
            发帖: 4
            威望: 5 点
            烈火元: 40 块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0(小时)
            注册时间:2007-04-28
            最后登录:2007-05-05      



                  小说是经艺术加工的,当然不是历史。

                   
                  战地新歌东方红歌声革命歌曲红色经典尽在—红色时代

                  [11 楼] | Posted: 2007-04-28 12:08 


            yihong





              
            级别: 军长
            精华: 1 
            发帖: 447
            威望: 451 点
            烈火元: 4500 块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27(小时)
            注册时间:2006-04-15
            最后登录:2007-05-31      



                  “党史小说”? 笑话. 既为小说, 何来党史?


                  [12 楼] | Posted: 2007-04-28 19:55 




         快速跳至 >> 《红岩》话题  |- 《红岩》往事  |- 《红岩》书写  |- 《红岩》改编 >> 其他话题  |- 红色经典  |- 
        峥嵘岁月  |- 聊天专版 >> 版务区域  |- 集思广益 

       烈火红岩主题论坛 -> 《红岩》书写
         






Powered by PHPWind v4.3.2  © 2003-04 PHPWind.com  沪ICP备06036884号 
Total 0.067082(s) query 6,  Gzip enabled skin made by xsui.com 

        现在时间是:06-01 08:02帮助 - 社区 - 无图版  界面风格 红色枫叶 



                浏览次数:962--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文革被破坏文物表
----下篇文章: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