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中期的成都 来源: 竹篱笆
第六章 2、左看右看
2、左看右看 50年代中期的成都依然是旧时代保留下来的原貌。上半节巷是长顺街下街一条叉 道,因为巷道没有贯通是条死巷,故名半节巷。我们住的院子不大,建筑风格属典型 川西蜀式传统,黑漆大门,大门上镶有厚厚的木格帽,两边包有边框,笨重的木门槛。 大门两边是青砖耳墙,墙上堆砌着圆型吉祥图案。大门外有棵高高的香樟树,树下有 井,并旁有根靠墙竹杆,杆旁有只小木桶,井水不深,挂桶伸竿下井一米多就可提水 而上,水清如镜清凉带甜。街口安有一个自来水供应点,因为水是消过毒的,每桶一 分钱,有专人定时开启,大家煮饭饮水就用自来水,井水就成了洗菜、淘米、洗衣服、 涮桶子的生活用水。街口还有一个很大的公共厕所,有专门人清扫看守,方便的人进 入不收门票,粪池里的产物却是要卖钱的。那时各住家的院子里厕所很小,但各家都 设有精致的马桶,每天一早一晚把装满的桶子往街边一放,自有大批城郊的农民拥进 来给倒得光光的,街两边多是些大媳妇、小姑娘躬腰蹲胯涮桶子,漫过一股让人掩鼻 的臭味,可乔是成都的一大特点。上海在八、九十年代那些弄堂里的住户也有倒桶子 的习惯,但那是倒在公厕的粪池,偷懒检便的趁人不注意也有倒在下水道的。成都不 同是郊农来收,收回去倒在蔬菜地的粪池当生物有机肥沤起来。一早把嫩幽幽的青菜 萝蒲扯起来到水沟边清洗干净往桶子一装,进城摆在街边就地即卖,价格低得让人难 以相信。城里人说,这个啥子要得呢,菜农说,不就两把叶子,还不多亏了城里人的 大方,肥料足菜就旺明天又是齐刷刷的一片。桶子装满了,菜也卖完了。农民有了肥 料的来源,城市也有了干净卫生的保障。可谓城乡互补、城乡两利。街口还有家茶馆, 茶馆敞开有座台面很大的灶台,灶台上有口大铁锅烧着开水,四周是台孔放着一把把 长咀铜、铁皮茶壶。成都人称它为“老虎灶”。成都人喝茶要鲜开水,是水随时都要 是滚烫开着的,这样冲茶,水味入口爽气。四邻住家也可随时提着暖水瓶来灌开水, 每瓶两分钱,让人觉得方便。一条长顺街有五六家茶馆,长顺街与宁夏街相对,十字 路口就有三家茶铺。茶园里一式小木桌,竹圈椅,一杯茶五分钱,自带茶杯加水一分 钱,进门落坐碟、碗、盖桌上一放,乒乓阵响长咀水壶冲着杯里的茶水一阵旋转,提 壶收咀水刚至碗边恰到好处。白瓷盖小手指一勾只听哐瞠一声盖在碗上,随即飘出缕 青幽的茶香,干净俐落,显出茶技艺术的功夫。坐茶馆不计时,随茶客方便,半天、 一天茶倌照样热情,你喝他掺从不嫌烦,可说是成都又一特点。我们家住的院落不大, 中间是个空螟园子裁有两棵桂花树,园子的两边是两排厢房,每厢四间,正门是排四 间正房,房侧有条通道通往后边的小院,院后有棵很高很大浓荫盖日的核桃树。这座 皖子是铁路局买下的家属院,还是按铁路系统的老规定每间一户一家,厨房另外安排。 一个院住了十几家,门对门,脸对脸自然热闹非凡。住宅大院的正对门是个很大的空 皖,作为大板车的停车车埸,有间小房住着位看门的大爷。后院紧挨着板车队的队部, 每逢晚上学习后总要传来一阵川剧激越铿锵的锣鼓声震得山响,有时也在后墙高高支 黾一块很大的白幕放映露天电影。后院住着梁伯伯一家,原也是同住在贵阳科学路铁 路家属院,他的大儿子与我年龄差不多,带副眼镜显得少年持重,常听他从楼下传来 欢快嘹亮的笛声和朗朗背书声。那时我读二中,他上一中吧,各自忙着学业,早出晚 归相遇机会不多,几乎没有直接交谈过,后来我考上花溪清华中学离开贵阳后就再也 没见过了。这次来到成都又同住一院,俩人一见相互交谈如同故友。知他已就学九中 高57级甲班。经他介绍九中是省重点中学,在成都也属知名学校。在他热心帮助下, 我拿上户口本、转学证、成绩单一同到市中教委,又到九中教务处办理了转学手续。 一切都很顺利,这自然得益于梁大哥的大力相持相助,发觉他不仅对这些部门熟悉, 而且对他很信任友好。自存感激之心。去学校报到的当天,教务处却通知我要增补各 门功课的测考。依稀记得连续考了两天,其他都淡忘了,印象深的是第二天下午考完 后,一位老先生却要考我《制图学》。我说我们没有设置过这门课,老先生很和蔼的 笑说,教务处已经布置了,不考不好。他以商量的口气说,那你就画一张五角星吧。 他拿出一张白纸交给我,走出了办公室。我一人坐在那里望着纸发楞真不知从何下笔。 半个小时后,下午课外活动的铃声已响,到处是学生们的谈笑和嘭嘭拍球的声音。老 先生踱步身旁轻轻地问,画好啦。我立起身来说画好了。问:步骤是什么呀,我说先 画一园,在园周上取五个等长的点,再连接相对应的点即成五角星。他笑着点点头, 叫我写上,然后掏出挂在胸前的钢笔在卷纸上写了一个5分,签了名字。那时是学习 苏联的5分制,5分为最高分,也就是优秀吧。我向他鞠了一躬表示感谢。待我正转 身走出办公室时,后边传来教务处一位老师的声音,等学校的通知吧。我有点搞不清 是什么意思。初来乍到也不好问。晚上等梁大哥放学回来,我把考试的情况和教务处 的说话通通向他讲了想听听他的意见。他笑着说没什么吧,我们高57有四个班,两 个男生班,两个女生班,学校对我们这一届比较重视,说是要重新为九中正名,我们 这一届用校长的话讲叫揭锅盖的一届。你成绩好鉴定也好,我想没问题。我们分束时 也都经过学校另行考试的。最大可能是涉及分班吧。梁大哥很会安慰人、鼓励人,望 着他那近视眼片后一双闪跃诚挚热情充满笑意的眼睛,心里踏实了许些。 借着等待通知的闲散,母亲说成都是座文化名城比贵阳大多了,到街上去走走看霆 母亲的话正合我的想法,于是兜里揣着母亲给的钱,一条街一条街的走着。一天上午一 时左右东游西转抬头一看路牌到了东大街,东大街路面宽阔,路边人行道上有着稀落自 树,各种买卖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其中有些铺子让人觉得稀奇,是开着大门,室内正仁 着四方黑漆八仙大桌,两边安放有明代雕有图案的楠木高靠木椅,四周墙上挂着人物E 和一些历代大人物的相片,图画和相片旁边还有文字说明,多是说这些人如何命好福j 因为五官长得好,诸此种种。知道是测字算命的,但坐堂开店、大门四开,一家挨着一 一家比一家阵势气派,‘让人党得稀罕。走了两家当路过第三家门前,我稍缓前行侧目观 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方型青皮长脸,一定眉、活眼、腮皮无肉,喉结外突,身着干 青退色陈旧呢大衣,两手如柴形如爪相互交握,拖着口道地成都腔向我说:咆,小哥{ 不瞒你说,我已端祥了你老半天哕。尽管你面如满月,印堂广阔,眼大目美,武士剑^ 鼻大肌厚、唇厚下巴圆,是个大富大贵之相。但眼目而今下你还是有些坷坷坎坎哦。 过来热情攀肩拉手邀我至堂,相对而坐,他说,一看你小哥子是个读书郎。现在解放了不 能搞封追迷信,但是,人类总是喜欢探索未知的将来啥,你哥子知道我们中国古代有本高 深玄奥的书叫《周易》,其中核心的内容《易经》就是说的人类正确认识自己。耳熟能详 的诸葛孔明,刘伯温就是古代能够预测未来的传奇人物。他见把我稳住了,向着后屋尖声 叫道,幺女子,给客人冲杯茶啥。我说不客气。心想反正没听他吹吹玄龙门阵又怕啥子 吗。一这一坐一听竟一个多时辰。临走他索去我随身带的五元钱,在当时可不是笔小数。那 天,走出门外,天空灰潆漾地飘洒着细细雨丝,在又冷又饿中穿街过巷步行至家。回到家 中未敢告诉母亲。在后来的日子也很快遗忘了这次偶然的事故。这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一次 “算命”,但当我将走过一生,回顾那己过来的人生经历与变故,却奇异地发现无不被他 言中。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正是仲春时茚,街旁、河渠两岸的树枝柳叶一片鹅黄翠绿,新的 社会、新的时代恰如同这早春的季节生机勃勃、气象万千。我信步来到城中心著名的皇城 埙。伫立北望四周城墙坚厚,城上门楼坐北朝南雄伟高耸,四檐飞翅,红灯高悬,下有三 座圆型拱门,一门洞开,旁有军人站岗,左右两门紧闭,从外远窥内有宫厅,高大黑漆雕 花门棂,深绿色的琉璃宫瓦,显得庄严神圣。前有金水桥,桥为石砌上有石雕护栏,御河 环卫。记得地理课讲到成都不足百字,但说有小“北京"之称,源于与天安门相似之故吧。 左右街道低蓬简陋小店一字排开。几天来东游西转很难看到宏伟古建,也未看到一处西式 高楼与传说和想象中的名城古都相距太远。在一条窄小的街口,在摆有许多小摊小贩的门 口挂有成都市图书馆的木牌,进去,登记,落坐。读了大半天成都史志。在成都两千多年 来的历史长河中,尽管地势险要“蜀路何悠悠,岷睾阻且修。回肠随几折,进泪下双流。” (唐、骆宾王),经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大兴都江堰水利以后,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的天府。汉、杨雄称:蜀都之地:古日梁洲,禹治其江。淳皋弥望,郁乎青葱。 其后历代在此定都、建国、称帝。汉晋时称为益州;到唐代其经济地位号称“杨一益二”, 是说成都在全国仅次扬州。李白诗日:“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濯锦清江 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万国烟花随玉蕈,西来 添作锦江春。”。但自宋末元初21年间,蒙古灭金后,采取先取蜀后灭宋之策晷,率兵指 向长江中游,西进巴蜀。曾三次攻占成都,大肆掠夺,千年古城,全被毁灭,人民惨遭屠 杀。南宋遗老汪元量经成都写有《草堂》诗一首:子美西来筑草堂,浣花溪水共凄凉。鸣 鸿乳燕归何处?野草闲花护短墙。英雄去矣柴门闭,邻里伤哉竹径荒。…一片凄凉、破 败、萧杀荒芜之感。明末清初,又遭四次劫难,彝族土司的虏掠;张献忠兵败北上,毁宫 焚城,屠戮抡掠;清军入川的野蛮屠杀;吴三桂叛清,战祸再起,成都又一次遭到严重破 坏。当年余榀经成都赴浙江曾作《蜀都行》:自我之成都,十日九日雨。浣花草堂益萧瑟, 青羊石犀但环堵。生民百万同时尽,眼前耆旧存无几?访问难禁泣泪流,故宫荒废连禾黍。 万里桥边阳气微,锦官城中野雉飞,经商半是秦人语,四郊廓落农人稀。…到处都是破败 荒凉的景象。 悠悠历史,让我明古怀忧。我站在西城的城墙上,远望与云相连的岷山山脉,心中充 满许多感叹与感悟,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不是世外桃园,在几千年中国文明史的进程 中,成都与黄河、长江、中原大地共同经历了国家,民族的兴旺繁荣,屈辱苦难,如鱼与 水相与相共,难分难离呀!国家的复兴,成都的复兴,其路漫漫兮!
上两条同类新闻:
第六章 芙蓉朝晖 1、前往成都 第五章 6、告别清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