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
|
 |
|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毛 泽 东建国后如何对待批评
毛 泽 东建国后如何对待批评 [文 史] [回复] [引用回复] [表格型] [跟帖] [转发到Blog] [关闭] [浏览40次]
-------------------------------------------------------------------------------- 用户名: hsty-wg 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341487.aspx http://column.bokee.com/175320.html http://davidusn.chinavalue.net/showarticle.aspx?id=43441 http://vip.bokee.com/175320.html
毛 泽 东建国后如何对待批评
作者田奇庄 王卫星
批评是社会健康保证,是社会进步动力。批评对于人类社会如同阳光空气一样重要,执政者如何对待批评是衡量社会制度的试金石。
公平公正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实现公平公正的主要方式就是保障批评的自由。赋予每个公民公开批评政府、政党、政要、名人的法定权利。做到人人可以批评,人人可以反批评。在批评面前人人平等,使批评成为社会常态。
建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就明确赋予了公民政治权利。公民的言论、新闻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投票选举等基本政治权利,大都是保护公民的公开批评官方权利,这也是制定宪法的主要目的。
然而在毛 泽 东主政期间,公民政治权利大都化为乌有,所有批评者无不大难临头。还是用事实来说话:
一、拒绝民主人士批评。建国初,马寅初提出“新人口论”,梁漱溟对政府农村政策提出了批评,这些富有建设性的宝贵意见引起了毛 泽 东的极大反感。两个人很快被罢免职务,剥夺了发言权利。杀了这两只“鸡”,政协各界人士噤若寒蝉,再也不敢说三道四。
二、反击知识分子批评。1957年毛 泽 东先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后来知识分子的批评点到了痛处,毛 泽 东勃然大怒。随后将“双百”方针改为“引蛇出洞”,把几十万知识分子打成右 派,开除公职、劳改、流放、判刑,从此知识分子成了臭老九。
三、庐山会议痛击党内批评。大跃进失败彭德怀写下万言书,发表了语重心长的批评意见。毛 泽 东认为这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于是将相关人员打成反党集团,并从上到下抓了大批右倾份子。
四、发动文革对批评者专政。大跃进引发了大饥荒,大量农民被饿死,引发了党内外不满。不得已退居二线的毛 泽 东深怕有人为彭德怀翻案,便亲自策划了文革。他置宪法法律于不顾,发动无知的学生搞个人崇拜,横扫所谓牛鬼蛇神,把所有批评者一网打尽,制造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最多的冤假错案。
五、与国际社会批评针锋相对。毛 泽 东推行极左路线引起国际社会舆论哗然。有些属于敌对势力借机发难,但多数是站在公正立场的客观评价。特立独行的毛 泽 东,向来不把国际社会通行的规则和世人公认的价值观念放在眼里,他提出了“两个凡是”理论,主张“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强调“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把思想观念之争极端化,不惜到处树敌。并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名闭关锁国,切断了国人与国际社会的联系。
执政前,毛 泽 东曾发表过不少关于倡导批评的言论。他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定为中国共 产 党的三大作风之一,认为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他说,让人说话天不会蹋下来,不让人说话,天总有一天会蹋下来。他告诫基层干部,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要老虎屁股摸不得。在许多场合,他不断用古人的警句提醒官员“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对待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可惜毛 泽 东这些非常明智的语录大都用来律人,却很少律已。
毛 泽 东对付批评有自己独到理论。 一是指头论。面对批评,毛 泽 东总是用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的关系说事。强调不能用个别否定整体,否则就是别有用心; 二是群众运动天然合理论。他总是强调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要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保护群众积极性。群众运动如果能在科学、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当然好。问题在于,群众运动一旦起来,大都会否定科学,践踏法律。其实毛 泽 东只是利用所谓群众运动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红卫兵打倒刘少奇后被赶到农村就是证明; 三、方向论。毛 泽 东动不动就强调必须看大方向、看主流,不要纠缠枝节问题。实际上是既不让批评小问题,更不让批评大问题。一些道德品质十分恶劣的官员,只要善于窥测方向,站到极左路线一边,就能得到提拔重用。实事求是的官员,道德水平再高也会遭殃; 四、敌我论。查批评者的家庭出身、一贯表现、社会关系和历史问题,甚至把平时的牢骚怪话上纲上线,随时可以将一个人定性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 泽 东思想的三反分子。笔者七十年代初曾在一家国有煤矿当采煤工,采区支部书记有句口头禅:谁也不要觉得自己了不起,把你的豪言壮语总结总结,你可以成为劳模标兵;把你的牢骚怪话总结总结,就可以把你打成反革命,谁不服就试试。 五、立场论。一事当前先看阶级立场。同样一句话,贫下中农说出来是认识水平问题,黑五类说出来则是立场态度问题。路线斗争立场则更上一层楼:贫下中农红五类如果同情或站在所谓错误路线一边,照样会严惩不贷。
毛 泽 东有条非常有名的语录,“凡是错误的思想,凡是毒草,凡是牛鬼蛇神,都应该进行批判,绝不能让他们自由泛滥。”这当然是对的。但问题在于,这种决定个人命运前途乃至生死的大事,既没有法律依据,也没有审判程序,完全由毛 泽 东一个人说了算。没有任何机构给毛 泽 东授权,他却能够一言九鼎,予杀予夺。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告密、打小报告成风,卖身投靠成风,阿谀奉承成风,歌功颂德成风,斗人整人成风——林彪看明白了: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于是他开始了“万岁不离口,语录不离手”的表演,此举果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回报,林彪不仅当上了最亲密战友和副统帅,还成为写进党章和宪法的接班人。可后来林彪败露又让毛 泽 东受到平生最沉重的打击,也宣告了个人崇拜的破产。
毛 泽 东为何拒绝批评?
毛 泽 东诞生于有着几千年专制文化的土壤。中国自古以来没有民主法治的地位,更没有实践的机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思想一脉相承。因而最容易滋生神圣帝王,难以萌生科学、民主、法治。早在延安,毛 泽 东领导武装革命节节胜利时,已经被解放区军民奉为神明,当成大救星,批评毛 泽 东已成为党内大忌。王实味因为写了一篇《野百合花》,批评了延安存在的不健康现象,就被安上特务罪名抓起来判了死刑。刘少奇由于最先提出毛 泽 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思想,被破格提拔重用。
毛 泽 东率领中国共 产 党及革命群众,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奇迹般地推翻了国民党统治。他在万众感谢大恩人、大救星,山呼万岁声中步入紫禁城,以开国元首的身份执掌了最高权力。在以后的几十年,伟大、光荣、正确三个词组成了毛 泽 东的专利,不仅他本人自我膨胀,当时的社会氛围也不能容忍对毛 泽 东丝毫不敬。他那时已经不再把自己当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所以在审查开国大典口号时,他亲笔加上了“毛主席万岁”。也许因为同样原因,尽管他一次次犯下重大错误,却从未公开做过自我批评,从未向国人公开道歉。却在私下表示,我永远不会下罪已诏。
从毛 泽 东成为万岁那一天起,无数仁人志士流血牺牲为之奋斗的人人平等社会已经悄然改变,领袖与官员的关系变成了君臣关系,领袖与民众关系则成了神圣与信徒关系。
高居神坛之上的毛 泽 东怎么可能接受他人批评指责?怎么可能容忍对自己地位的挑战?进而言之,一个高居芸芸众生之上,不受任何法律约束,能够以言代法,以言量刑的人,怎能不使用“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手段清除所谓对手。
毛 泽 东不仅主观上拒绝批评,还违背宪法原则,设计了一整套维护家长制和一言堂政治制度:人大成了橡皮图章,政协成了花瓶,公检法成了专政工具,媒体成了喉舌。失去制约,没有正常批评的中国社会如同一辆拼命加油,不能制动的汽车,按照毛 泽 东想象狂奔,直到他的生命终止。他不仅毁了自己的半世英名,也给国人造成了空前灾难。
毛 泽 东虽然去世了,可他的政治遗产依然未朽。在党中央确立依法治国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公民还是难以通过媒体或公开渠道对官方进行正常批评--当今中国社会诸多弊端皆源于此--已经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极大障碍。
公开批评就是集中大家的智慧,抑制权势,倡行法治,弘扬公德,扫除愚昧。有了对权势的正常批评,真相才能大白,谬误才能澄清,错误才能及时改正,隐患才能预防……才可能实现社会健康发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过去的历史告诉我们,把写在纸上的权利变成公民手中工具谈何容易。只有大家共同努力争取,这一天才可能早日到来。
本贴于2007-01-23 22:37:19在 乐趣园 → 海阔天空 → 文 史发表. [编辑] [删除] [置顶] [设为精华帖子]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推荐到首页]
-------------------------------------------------------------------------------- 【加入我的乐趣收藏夹】 [发表新帖] [回复该帖] [引用回复] [表格型] [转发到Blog] [关闭] 本贴跟从标题:
-------------------------------------------------------------------------------- 快速回复: 用户名 密码 主题 内容 图片链接 选项 显示签名 -------------------------------------------------------------------------------- 郑 重 声 明 1. 任何言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与乐趣园无关; 2. 禁止发表反动、色情和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信息; 3. 禁止利用本论坛进行赌博、非法买卖等违法行为; 4. 禁止发表恶意攻击他人的言论; 5. 任何转载或转贴都应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 6. 禁止发表任何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内容的言论; 我要注册 我的首页 我的收藏夹 我的好友 我的留言 我的论坛 我的博客 我的相册 图片管理 高级搜索 热线帮助 退出登录
|
|
|
浏览次数:667--
 |
----上篇文章:待查,1960四川灌县两起非正常死亡的报告
----下篇文章:张东荪——历史的中国拒绝宗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