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媒體聯播《大躍進運動中的圍剿麻雀奇觀》四川作家、歷史學者鄭光路接受专题采访...
人民網>>媒體聯播:《大躍進運動中的圍剿麻雀奇觀》四川作家、歷史學者鄭光路接受专题采访...
|
 |
 |
大躍進“痛剿麻雀”奇觀
在四川作家、歷史學者鄭光路的童年記憶中,1958年是一個熱火朝天而又一片混亂的年份。“那個時候鑼鼓喧天,紅旗招展,每天都有人在街頭巷尾扯開圈子搞宣傳。人們的口號不止是‘超英趕美,一天等於20年!’還振臂吶喊:‘全民運動除四害,鼠、蠅、蚊、雀消滅完!’”
一場被鄭光路稱作“中國‘痛剿麻雀’的曠古奇觀”就發生在那一年。
八屆三中全會后,農業生產的“大躍進”和“四無(一無老鼠,二無麻雀,三無蒼蠅,四無蚊子)之邦”的夢想正式啟動。“隨著‘大躍進’的開展,人們的頭腦開始發熱,原定的《農業發展綱要四十條》規定的各種目標實現的時間被大大縮短。1957年《綱要修正草案》中有關麻雀問題的修正被人們拋在腦后,包括麻雀在內的消除‘四害’時間表被一再提前。 ”中央黨校中共黨史教研部教授羅平漢說。
195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除四害講衛生的指示》中認為“從最近時期的情況看來,消滅老鼠、麻雀、蒼蠅、蚊子和基本上消滅危害人民最嚴重的疾病的要求,不但可以在十二年內實現,而且完全可能提前實現。”
在這‘四害’中,麻雀最容易發現,且比老鼠、蒼蠅和蚊子要好對付。於是,麻雀就成了人們重點清除的對象。不僅如此,“當時全國各地還都出現過這種情況:為邀功請賞,人們紛紛把老鷹、烏鴉等鳥類,老虎、豹子等獸類以及黃鼠狼、蛇等許多動物都當成‘害’,必欲除盡殺絕而后快!”鄭光路說。
“1958年‘大躍進’運動中的‘圍剿麻雀’,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都是空前絕后的。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圍剿麻雀’中大打‘人民戰爭’的經驗,居然是四川‘首創’的。”鄭光路依據史料記載向《新世紀》周刊講述了當年巴蜀大地 “滅雀大戰”的一個真實案例:
1958年3月13日,四川省邛崍縣成立“除七害運動委員會”,明確提出把麻雀定為“頭號敵人”,利用現有槍支,動員一切力量,全面捕打麻雀,要求每人捕打麻雀30~50隻,爭取兩年后成為無麻雀縣!3月12日,邛崍縣劃出了 1945個“戰區”,成立了148個戰斗隊,合稱“消滅麻雀挺進軍”。“全軍”戰斗員總數達到了218007人。
3月14日,全縣所有單位統統關門,軍民總動員“全部投入戰斗”。從清晨七點開始,吶喊聲、槍鳴聲、鑼鼓敲打聲此起彼伏,軍人百姓想盡一切辦法對麻雀窮追猛打,一直折騰到深夜才告收兵。“此次鬧劇確實是‘人民戰爭’,僅城關地區就受傷3人,據2001年《邛崍文史資料》第15集130頁至131頁記載,縣川劇團一職工因鳥槍走火當場‘光榮犧牲’。”鄭光路說。
“四川‘打麻雀’的‘先進經驗’迅速被“峨嵋電影制片廠”拍攝成新聞紀錄片,在全國放映。”鄭光路說,四川就這樣在全國開創了一個很不好的樣板。
但四川還不是打麻雀打得最火的,鄭光路認為,“痛剿麻雀”的曠古奇觀出現在1958年4月19日的北京。他通過收集大量資料,大致復原了當時的情景:
這天早上5點,隨著北京市圍剿麻雀總指揮王昆侖副市長一聲令下,全市8700多平方公裡的廣大地區立刻槍聲轟響,鞭炮齊鳴。在天壇“戰區”,30多個解放軍神槍手埋伏在殲滅區,一天中殲滅麻雀966隻。在南苑東鐵匠營鄉承壽寺生產站的毒餌誘扑區,兩小時內毒死麻雀400隻。宣武區陶然亭一帶出動居民2000人,大半天消滅麻雀512隻。在海澱區玉淵潭周圍,3000多人從水、旱兩路夾擊麻雀,被打死和累垮的麻雀紛紛墜落水中。傍晚后,青年突擊隊又到樹林、城牆、房檐等處掏窩、堵窩、捕捉麻雀。
這場堪稱奇觀的滅雀大戰,戰果輝煌。在1958年4月20日的《人民日報》上有這樣的記載:300萬人總動員一天殲滅八萬三。“這一場人類歷史上奇怪的剿鳥‘戰爭’,若不是在中國最權威的報紙留下記錄,后人當視為天方夜譚!” 鄭光路說。
據各地不完全統計,1958年全國共捕殺麻雀2.1億余隻。中央黨校中共黨史教研部教授羅平漢說,經過全民大滅雀,可憐的麻雀已是所剩無幾。
【1】 【2】 【3】 【4】 【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