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 350万川人离家抗战
时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巴山蜀水更是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重镇。昨日,花了8年时间,撰写了影响深远的《川人大抗战》的成都知名作家郑光路先生说:“据当年统计的权威数字,川人350多万人出川抗战,64万人伤亡,近25万人牺牲。参加人数是全国的五分之一,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为全国之最。” 入伍国难当头,匹夫有责 郑光路说,抗战前两年,四川就遭遇历史罕见的大旱灾,玉米粉、观音土成了果腹之物。四川人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支持着全国的抗战的,四川当时抗战的财政粮赋,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绵阳一个叫王者成的农民送儿子王建堂去参军,送了一个谁都想不到的礼物:一面“死”字旗。大大的死字下,写着自己的意图:“我不愿你在我跟前尽孝,只愿你为民族尽忠。……国难当头,匹夫有责。” 当时在少城公园为抗战募捐,募捐的大箩筐一会儿工夫就装满了,妇女们把自己结婚的或是祖传的戒指、耳环,都朝箩筐里扔。 远征三台县发起从军运动 学生大从军运动从四川三台县发起,很快席卷全国。这些从大学生到十六七岁的高中生,通过“驼峰航线”奔赴印缅战场,为打通被围困的出海通道,参加到国际抗战战线,十分悲壮。记者何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