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
|
 |
|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昝爱宗:体制内作家如鸡如狗 ?!?!?
昝爱宗:体制内作家如鸡如狗??
网络评论者语出惊人:体制内作家如鸡如狗 昝爱宗/文 曾以作家身份出任国家文化部部长的王蒙先生,提出怎么一个说法,“年轻 的父母给年幼的孩子吃药的时候有时候解释说:‘这不是药。是糖。是果汁。’ 而年幼的孩子会哭诉:‘是药。’我们的成人比孩子更孩子。多么好的人民!” 其实,现在的文坛正是这样,一些著名与不著名的作家,都把垃圾作品或无病呻 吟的作品端出来,给读者说:“这不是垃圾。是营养,是精神美餐。是人间独一 无二的美味。”而我们的非常甘心的读者说:“是的,好吃,味道好极了。”多 么好的读者,多么好的人民。 文学,曾经作为人类精神家园上的晴朗天空,现在却越来越失去自身应有的 价值了,就连知名的新生代作家、任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的葛红兵,在推出长 篇小说《沙床》的同时,还面对媒体大言不惭地声称“我想做卓越的情色写 手”。昔日曾在文学批评领域首创“身体写作”、“新生代作家”这两个新名词 的他,曾数度掀起思想批评旋风、被喻为思想评论界黑马的他,却与“美男作 家”和“情色小说”挂上了钩,不但他的这部快餐作品不值得购买,还被读者当 场撕碎扔掉,可谓倒尽胃口。 大众怨恨假货,认为假货没有什么价值可言,都是一些骗钱的伪劣东西。现 在,把这话用在那些著名作家身上,我发现作家们也不外乎这一点,拿出应场的 伪劣的东西骗骗钱。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大众作家,人民作家,获得各种奖 项的作家,都神气活现地出现在媒体上,作秀,造作,无聊,下作,完全走的是 反文学的穷途末路。 想起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作家,如写《绿化树》的张贤亮、写《人生》与 《平凡的世界》的路遥、写《老井》的郑义、写《北方的河》的张承志等,他们 却敢于直面现实,继承了“五四”以来知识分子的传统,介入生活,以优秀的作 品还原现实生活和解读现实生活历史,进而达到干预生活的目的。可现在,文学 似乎一沾到现实社会和政治生活,艺术性也就没有了。“孙志刚”这样典型的轰 动事例,却没有电视剧导演与编剧关注;全国大小数百万煤矿工人、上亿外来工 的底层生活无人关注;每年近10多万弱势群体意外死于各种情况下的“事故”、 “灾难”,无人关注。其实,这都是在说明当下的作家们对文学的讨巧与无知, 他们关注皇宫内幕,热衷于王妃和太监、奴仆打情骂俏,就连电视上也都是古装 戏的天下。再者,就是武打片风行一时,麻醉观众,金庸老朽拼命作秀,把几十 年前的东西一一掏出,任最有钱最腐败的制作单位拍摄拉大便一样的电视连续 剧,一个版本不够,再投巨资拍几个新版本,反正他们有的是金钱,有的是频 道,有的是观众。至于观众、读者,也没有什么发言权的,频道是固定的,无法 选择的,就像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一样,全国十三亿人民只能守着一个频道去 “联欢”,这不是愚弄大众还是什么呢? 大时代有权向作家索取大作品。可是,我们今天的大作品是稀缺的,很多鸡 狗版的作家乐于当小混混了,不但对现实回避,而且还对真正的艺术回避。当今 中国经历如此广泛、深刻、充满戏剧性画面以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进程,从政 治、经济、文化到社会心理,都一个方面都在被触动,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但 却没有震撼人心的作品,这难道不令人担忧?我的一位师长曾经这样告诫,中国 作家是富翁。如果哪个中国作家会苦于找不到新鲜而有意义的题材,那也是一百 年以后的事。作家们应当对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性格进行探索,关心社会,干预 生活,不要担心被警告和有危险,更不要以功利性目的为艺术而艺术。真正伟大 的作品,用透过社会和政治写出人性。否则,你只能当聪明的作家,只能当“著 名的小混混”、“杰出的小混混”、“人民的小混混”这样的鸡狗作家。 文学的取材和主题,所指向社会与政治层面的,应当具有社会与政治的“干 预”性质。涉及的问题,表达的情绪,与社会各阶层的思考与情绪同步。介入现 实,干预生活,其中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创作的自由。正如当年(1979年)沈昌文 创办《读书》杂志时倡导“读书无禁区”一样,文学创作也要“无禁区”。当 然,这个禁区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高行健 曾经这样说过,“创作自由不过是个美丽的字眼,或者说是一个诱人的口号。这 种自由从来也不来自他人,既无人赏赐,也争取不到,只来自作家自己。你只有 先拯救自己,才能赢得精神的自由。”我想,我们那些还不曾麻木、蒙蔽与堕落 的作家们,在面临摆脱旧体制的新选择的同时,应该有所深思吧——且莫等到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文化先锋网(www.whxf.net)
韩浩月:体制内作家应尽快市场化起来 时间:2006年11月13日11:34 我来说两句
曾被誉为文坛射雕五虎将的北丐洪峰(其他为南帝苏童,东邪余华,西毒马原,中神通格非),在2006年的瑟瑟寒风中走上街头乞讨,为这段时间行为艺术此起彼伏的文化圈,又添了一个热闹的话题。把洪峰的当街乞讨定义为行为艺术,是因为他的出发点并非是向路人乞讨一点生活费,而是对沈阳市文化局停发其每月2000元的工资表示抗议。 事实证明,洪峰这个稍显偏激的举措效果很好,不仅获得了关注,而且引来了不少声援。当事单位沈阳市文化局的回应口风也偏软,事情正在朝着顺利解决的一方面发展。
包括洪峰在内,许多人都会对此感到刺痛。首先是沈阳市文化局,不按当初的承诺给予洪峰充分的创作自由,用体制内可有可无的条条框框,要求洪峰坐班、开例会,局领导自持按规章办事的生硬做法,非但没得到服从,反而激起了对方激烈的对抗,令一个文化单位颜面扫地;其次应该是那些尚且依靠薪酬吃饭的体制内作家,进入这十年以来,虽然占据领导地位的依然是那批老人,但有目共睹的是,中国文坛已经开始在大面积的更新换代,畅销书市场被年轻作家和非职业作家瓜分,曾经叱咤一方的各地文坛领袖与干将,基本被媒体和出版单位抛弃,虽不至于像洪峰那样遭遇停薪危机,但长期依赖文化单位薪酬生存,已经使得他们失去了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洪峰今天的行为艺术,或将成为明天他们的真实境况。
最应该感到刺痛的,当是千千万万读者。作家的光环渐渐消失,“文学已死”也不再是骇人听闻的言论,作为在精神贫瘠年代曾写出震撼之作,激荡我们灵魂的作家,其“文化英雄”的符号依然在记忆中未散去。现在,成为一名作家的门槛愈来愈低,出版一本书也愈来愈简单,三教九流的人物都往作家圈里挤,凡是在各自领域稍有点成就的人,都可以志得意满地说“我明年的计划就是再出版一本书”——哪怕这本书不过是一堆文字垃圾和无聊图片。越是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我们越是怀念那些用生命在创作的作家。在路遥去世之后,有评论说,我们再也不会有如此贫困却又如此优秀的中国作家了。所以,尽管洪峰的上街乞讨具备典型的行为艺术色彩,仍然令人心酸——若非迫不得已,一个作家不会选择牺牲自己的体面来要求自己的合法权利。
韩寒在接受媒体采访问及是否作协会员时,说“作协让我去做主席我都不去”。有一本书200万的版税作底,有赛车这项第二职业,韩寒自然有底气对作协嗤之以鼻。十多年前的先锋作家洪峰如果有这样的勇气,或许现在也不会为区区一点工资动气,当然,十多年前作家的版税并不足以撑起作家的腰杆。但假如当时洪峰对沈阳市文化局抛出橄榄枝无动于衷,走市场化写作的道路,现在的收入也未必比苏童、余华差。我们需要坚持理想走纯文学写作道路的作家,可是,市场化写作不见得一定就是与文学理想对立的。给作家发工资作为一种政府行为,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消失,但从长远看,纳税人不会一直乐意看到作家当作任务来完成的作品。所以,中国作家应尽快市场化起来,已经动手要抓紧时间巩固自己的地位,没有动手但创作生命还没结束的,现在就应该着手做起了。
作家陈村在论坛关于洪峰乞讨的讨论中回复说,“一篇随手涂来的球评,收益等同于十倍字数的结结实实的短篇。”这无疑是作家市场化的一个方法,手段虽小,但收益颇大。今年世界杯期间,贾平凹、刘心武等人便与超女一道,把球评开到了各地报纸上,短不过几百字,同时在十数家媒体上发表,稿费应不少于超女。写纯文学难道就一定比写球评高尚吗,未必。作家写球评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读者需要从作家那里获得不一样的观点。作家同样付出了劳动,这种交换是等价的。作家市场化的方式还有许多种,比如参与影视剧策划(如刘震云),比如跨媒体传播(如易中天),或者干脆摸准时代脉搏,写鲜活的热气腾腾的文字(如余华)。归根结底,所谓市场化,就是走出认识误区,为阅读喜好随时都在发生变化的读者而写。
读者的承认与否是一名作家存在的最大意义。为了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丰收,作家必须学会舍弃体制内的利益,尤其是当这份利益成为鸡肋、或对个人尊严造成威胁的时候,更要毫不留恋地将之抛弃。那样,新生的愉悦将彻底释放被束缚太久的手脚。
(责任编辑:久黑必白) 体制内的作家 最近在网络上,著名作家洪峰浑身上下犹如着了火一样,他的名字成为点击率和搜索率最高的词,原因是文化局没发他的工资,他到街上以沿街乞讨的方式来索要工资。其实,他采用这种方式的本因只不过希望成为一个新闻点,进而使文化局迫于压力,继续给他发2000元的工资。但洪峰此行为一出,就决不是他一个人的事了,成为全国文学圈内外的一场非文化运动,或者说想象力运动。有许多人以直捣作家体制命门的冲击力,像中国足球一样来个临门一脚,结果只能使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使一些“作家”越来越像作家。 其实,我倒觉得这是我们读者的大惊小怪。中国体制内的作家玩出新闻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中国的传统体制内,似乎作家只有被“圈养”,才可能养精蓄锐,才可能厚积薄发。所以只要有作家出了几部象样的作品,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就会被文联、作协招至帐下,然后由政府薪金“圈养”。作家成了“坐家”,这便是现在一些报刊直接将副刊版面命名为“坐家”的缘由。试想,一个作家,当他拥有固定可观的收入,每天公式化的上班下班,即使拿起笔、敲起键盘,也只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耕耘,这样以来,他们有多少激情不被平庸的琐事泯灭,有多少才华不被平淡的日子冲走。更有一些作家,在体制内“蹲”得久了,以为这作家就跟官员一样,浑身上下应该展现一点官气。如此一来,他与人民与自己脚下土地割裂了旧情,其结果只能是肥了屁股,瘦了脑袋。所以,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洪峰事件”体现的是我们政府圈养体制下的“作家之痛”,而不仅仅是“作家之痒”! 我有一位作家朋友,他曾访问过俄罗斯。他回来后写过一篇文章《作家的失落》记述前苏联解体后的作家之痛。那些享受了70年优越生活的前苏联作家,因为解体,就像从一个财主沦为乞丐。他们习惯于在有保障的体制里喝着牛奶,然后悠闲地歌唱。如果我们放眼世界,有几个国家在对作家实行“圈养政策”?所以,我们的作家们应该主动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在生活中寻找新的生存栖息地。在和洪峰并称的“五虎作家”里,苏童、余华不在吃香喝辣么?有许多作家在文化市场里尝到了甜头,相反,他们不愿再回到原来的体制了。当洪峰以“沿街乞讨”来博取众人的注意力时,实际上,我们根本上就不应去过多关注他。 旧体制有了毛病,如果是有创新精神的作家,就应该果断地走出它。从前些年到今年上半年,不也经常传出某某作家主动退去作协的“新闻”么?为什么作家们非要在“作协”这棵歪脖子树上吊死呢?何况这是国家在对作家体制实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情景。野生动物给圈养起来,是让人们来观赏;作家被政府“圈养”起来,难道也是让读者来观赏么!我们也不应来当这样的观赏之客。何况洪峰在沿街乞讨时,也没忘在胸前挂上牌子,标明姓名和身份。 当我们无须对洪峰的乞讨行为给予过多关注时,相反应该对我国现时正在进行的作家体制改革给予重视。合同制作家,重点作品重点扶持制度等等,是否就能从根本上激活文学创作队伍,激发作家创作激情,还有待文学市场的检验。但不论怎样,是我们应该向体制内作家说“告别”的时候了,只有把作家从体制内推向市场,推向人民群众中间,我们的作家们才能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人! 评论(4)┆引用┆阅读(13)┆打印
文章评论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匿名] 陶柏军
2006-11-07 13:35:02 说的太好了
对方辩友
2006-11-07 16:23:11 前作家洪峰为大家上演了中国2006年度最玄奇角色转变,原来是一个作家,因为没有了每月2000元的工资,立马成了乞丐.
由:作家-月工资2000元=乞丐 得:作家=乞丐+月工资2000元 进而:乞丐+月工资2000元=作家
不愧为丐帮帮主,既有如此神通,不防为国做点贡献,筹点资金,将中国所有的乞丐每人每月发2000元,都变成象你一样的作家,中国就等着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吧!
[匿名] 石台程纲
2006-11-07 17:11:58 其实只不过是做秀的一种,在当今法制社会下,为什么不用法律武器呢?既然是作家,应该懂得这个道理吧.
赵国勤
2006-11-07 18:53:10 大多的作家与坐家都是靠体制而吃香喝辣,如果没有工资,恐怕很多人立马返贫。
韩寒单挑文坛
韩寒:称徐志摩配不上大才子称号
韩寒炮轰现代诗坛称众诗人靠下半身写作
诗人沈浩波回应韩寒炮轰:他就是装处男(图)
作家洪峰沿街乞讨 韩寒称这种文人算个屁(图)
洪峰乞讨事件
沿街乞讨作家洪峰:被人誉为文坛射雕五虎将
洪峰乞讨事件引发热议 同行称其是个好作家
作家被停薪乞讨抗议续:单位称其耍大牌(图)
|
|
|
浏览次数:1067--
 |
----上篇文章:文坛登龙术..欲登龙,必先入坛。举国最高坛是为作协....
----下篇文章:网民成时代周刊年度人物 是我们中的每个人(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