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文坛登龙术与"剥皮酷评"的误区 .要想靠爬格子去吸引大众的眼球实在是一件难事..

作者: -上传日期:2006/12/19

    
   文坛登龙术与"剥皮酷评"的误区

2003年03月26日09:58:46 中青在线 叶立文

 
  在这个文学失去了轰动效应的时代,要想靠爬格子去吸引大众的眼球实在是一件难事。好在批评家中不乏脑袋灵光之人,他们深谙“功夫在诗外”的道理,故出手必做惊人语,且不忘党同伐异,萝卜大棒双管齐下。只要将该捧的捧上天,要打的打入地,便可手握真理,惟我独尊地做一方学阀。所谓学阀者,常以行文专制为识。故批评文章,须得以辣手立据,激扬文字。这等叱剑斩鬼、咒枣生烟的骂战之作,正合“酷评”之道。

  酷评的要诀全在于一个“酷”字,只有严于律他,宽以待己,方能团结同道,排斥异己。若是自己人,不妨揄扬赞美,博得个知音酬唱的雅士之名,并可结成统一战线,向敌人开火。至于对敌则无须手下留情,惟有出手狠辣,责人以苛方能摆酷。笔者曾拜读过一篇“大作”,名为《我来剥钱穆的“皮”》,作者余杰在痛骂钱先生“曲学阿谀”之后,复称其为“奴才”。这等谩骂口吻,已至人身攻击的批评末流。有好事者仿姑苏慕容氏“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武学精要,另做《我来剥余杰的皮》一文予以反驳,一时文坛硝烟四起,骂声载道。相形之下,以理服人的批评之道,则被这些酷评家们置之不理。

  唐人杜甫论为文之道,曾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句。按说老杜的用意无非是讲做文要立意新颖,构思独特。奈何当今文坛以批评为生的衮衮诸公却并不满足于此,对他们而言,“语不惊人死不休”已经变成了一种屡试不爽的文坛登龙术。

  酷评家们往往凭借着流寇式的一股匪气,非礼圣贤,笔殴后进。其言其句,皆以标新立异为好。更有甚者,放荡之心一起,便不识温良恭俭让的做人之道,急欲以先锋之名、权威之态,为新文学史盖棺论定。曾有某文学博士,做了篇《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的奇文。文中将鲁迅、茅盾、钱钟书、丁玲等新文学大师们骂了个一无是处。其口气之酷令读者讶然:真不知此人有何能耐,居然敢以先知圣贤的气魄,浑吞宇内,放言无忌?百思之下,方解酷评之道,全然不在于说理论文,只须胡言乱语,声调高亢,便可耸动视听,暴得大名。看来此君也是一个没耐心的主儿,若是一篇一篇地写悼词,挨个儿骂将过去,也太费事,不如一纸祭文,将那些长眠于地下的文学大师们骚扰一番,倒不失为一个干脆利落的成名之法。但这个办法也有它的短处,如果老是惦记着以辣手立万,不知道会不会给读者落下个欺世盗名的把柄呢?

  近人章克标曾做《文坛登龙术》一书,曝光种种投机取巧之事,一时哄然传播。后有鲁迅做《文坛登龙术拾遗》及《文摊秘诀十条》等文,列数文坛歪招邪术,供后人警醒。奈何时下酷评家们另出机杼,发前人之所未发,于种种邪门歪道之外自成格局,实在让人佩服文人就是文人,连无行之举也当做“与时俱进”。虽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乃人之常情,但酷评家们忘记了凡事都要有个原则,否则为了虚名置事实与不顾,睁着眼睛说瞎话,就有悖于“立身须谨慎”的道德要求了。在此笔者奉劝那些整天东征西讨、睥睨天下的酷评家一言,小心在获得了名声的同时,也丢掉了自己的名誉。


   文匯報:“酷評”

后現代版文壇登龍術  
 
劉士林 
 
  2005年05月13日09:35 【字號 大 中 小】【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酷評”是當下十分流行的一種以“吸引眼球”和純商業炒作為目的的文化與文藝批評方式

  ●“酷評”之所以產生與流行,顯然,最直接的原因在於利益驅動。但我們也不應忽視,當代學術與文化市場在制度、管理、監督、問責、懲處等方面仍存在著諸多不健全的地方,從而給各種“酷評者”提供了大量的可乘之機

  ●從推動文化建設與學術創新的角度出發,當然必須承認文化與文藝批評可以有多種方式,也應該鼓勵不同思想觀念、批評流派之間的爭鳴、對話與探討,但另一方面,批評本身至少要有一個最基本的價值底線,那就是古人講的“文須有益於天下”

  “酷評”是當下十分流行的一種以“吸引眼球”和純商業炒作為目的的文化與文藝批評方式。攻擊名人、嘩眾取寵、搬弄是非、制造事端、褻瀆一切神聖的與有價值的東西,是其基本策略﹔而說大話、說狠話、說臟話,尖酸刻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捧誰恨不得捧到天上、批誰恨不得打入十八層地獄等,則是其慣用伎倆。

  由於學養淺薄與基本學術訓練不足,它們在學理上一般都屬於“牆頭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一類。盡管“酷評”本身不過是一種后現代版的“文壇登龍術”,但由於迎合了當下粗放型文化消費的現實需要,成功地吸引了各種看客的“眼球”與“鼠標”,所以大有愈演愈烈、一發而不可收拾之勢。如甲某剛剛把“下半身寫作”成功地推銷出去,乙某馬上就會鼓吹起“胸口寫作”的新品牌,丙某剛從所炮制的“美女作家”獲得一片喝彩,丁某就開始精心包裝“美男作家”以取而代之,戊某還沒有來得及把中國古典名著“水煮”完,己某又急於把當代文學理論貼上“前蘇聯體系”一棍子打死……

  為了“吸引眼球”與贏得市場,“酷評”在表現形式上總是花樣百出,沒有定性,但隻要與傳統意義上的文化與文藝批評稍作比較,就大體上可以把握住它的基本內涵。第一,從理念上講,“酷評”是一種以“酷”為目的的“批評或評論”話語。如果說傳統批評的目的在於揭示“什麼是真、善、美”或“什麼是假、惡、丑”,那麼“酷評”惟一要告訴人們的是“什麼是酷”或“怎樣才能酷起來”?第二,從精神資源上講,傳統文學批評給人們提供的是一種關於“什麼是真正的人”或“什麼是人應該過的生活”等“為人生的學問”。“酷評”與此截然不同,“反理性”、“反倫理”與“反美學”的“后現代文化”是它賴以復制自身的基本生產對象,而西方當代的“欲望主體”或“身體狂歡”與中國當代的“千萬別把我當人”或“當個小人真快活”則是其注冊的“品牌商標”。第三,從主體上看,傳統批評家之於批評文本是一種“春蠶吐絲”的創造性關系,他的整個生命與心血都毫無保留地熔鑄在他的思考與寫作中,在批評文本中可以直接看到他的政治理想、美學理想、人生觀與世界觀。而“酷評”則隻是一種在周密商業利害算計中設計、包裝出來的“脫口秀”,由於根本目的在於“吸引眼球”、“積累象征資本”(如知名度)以及最終獲取現實的“商業利益”,所以它基本上不傳達、承載什麼有意義的文化與價值符號。“有奶就是娘”與“怎麼說都行”,是“酷評者”最常見的心理動機與行業行為規范。第四,從生活方式上看,傳統批評家的生活態度是“板凳要坐十年冷”與“十年磨一劍”,他們的成功與象征成功的“文化資本”、權威性等,是在長期的批評實踐中通過辛勤勞動一點點積累起來的。而“酷評者”恰好相反,他們煞費苦心、絞盡腦汁的是如何才能“一夜走紅”,為此而不惜拋棄起碼的個人良知、社會與倫理的一般規范,直至在法律制裁的邊緣玩各種致命的游戲。他們在手段上往往“無所而不用其極”,如把“活人當死者來炒作”就是常見的一種。

  “酷評”之所以產生與流行,顯然,最直接的原因在於利益驅動,使一些從業人員見利忘義,喪失了一個學者與批評家應有的高尚人格與起碼的職業道德。但我們也不應忽視,當代學術與文化市場在制度、管理、監督、問責、懲處等方面仍存在著諸多不健全的地方,從而給各種“酷評者”“搶灘”市場、“惡意競爭”,以不道德乃至非法手段掠取“象征資本”與“現實收益”提供了大量的可乘之機。比如對各種嚴重損害精神消費者利益的虛假評論信息的生產與出版機構,至今仍沒有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監管、追究與制裁機制,縱容了各種“酷評”與“炒作”的惡性膨脹與肆意流通。同時,它也暴露了當代文化與文藝批評界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對“酷評”所造成的嚴重危害認識不足,僅僅把它看作是無傷大雅的“話語游戲”,在遇到“假冒偽劣評論”時又往往抱以清高姿態不願意與之“較真”,喪失了應該承擔的維護文藝批評的價值與尊嚴的基本職責。當然,也有少數的批評工作者由於受到誘惑而直接參與了這種不光彩但“有利可圖”的游戲,以自己的學術理性與良知去交換“一杯殘羹冷炙”,助長了“酷評”的氣勢與烈焰。

  從推動文化建設與學術創新的角度出發,當然必須承認文化與文藝批評可以有多種方式,也應該鼓勵不同思想觀念、批評流派之間的爭鳴、對話與探討,但另一方面,批評本身至少要有一個最基本的價值底線,那就是古人講的“文須有益於天下”。具體到文化與文藝批評來說,則是要通過理性的與負責任的分析、鑒別與深層思考,把最優秀的精神產品提供給我們時代的文化消費者,在充分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同時,使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的精神生態更加健康與和諧發展。而“酷評”則完全違背了這個價值底線,它敗壞了文化與文藝批評的形象,扭曲了廣大讀者健康向上的精神需要,給當代文壇與社會帶來眾多的不良影響,並在更深的層面上直接威脅著當代文學創作與文化建設的健康與和諧發展。現在最關鍵的問題則在於,要對“酷評”對當代精神生態所造成的嚴重后果有清醒一致的認識,從生產、傳播、消費等各個環節保護好我們精神生命賴以生存的精神生態環境。隻有當健康的文化與文藝批評的存在與力量變得越來越強大,各種“酷評”與“惡意炒作”才能真正受到有效的遏制,直至從當代人的精神生活世界被徹底驅逐出去。

  (作者為上海師范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  
 


來源:【文匯報】 (責任編輯:李燦燦) 

                浏览次数:586--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武林网站内容
----下篇文章文坛登龙术..欲登龙,必先入坛。举国最高坛是为作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