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中国武术与文化》 离开中国传统文化,便不能称为“武术”了......

作者: -上传日期:2006/12/19

     
 中国武术与文化 

[转贴 2006-11-19 18:51:43 ] 发表者: zhonghuawushu   


首谈中国武术与文化:武术是中国古代防攻的一个原始继承,中国古代的东西中,形而上的古代哲学一般都占有很大比重。书法如此,音乐如此,医学如此,武术也如此。往往各学科之间融会贯通,不可分割。就以武术而言,它融合了道家的阴阳、五行,儒家的仁爱,佛家的忍等各种哲学,并与传统中医紧密联系。这就使武术不单纯是一种技击技能,而是一个复杂的、不断融合、发展的有机体。离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武术便不能称其为“武术”了。这也是中国武术与外国各类技击形式的区别所在。 
因此,学习中国武术,决不是单纯学习武术中的技击,还有相关的文化,这也是学习中国武术的难点所在。目前传统文化已经割裂,给我们理解武术深刻内涵造成阻碍。就像现在学中医的,不读经典,动辄要求患者ct、验血一样,学太极的不懂阴阳、不晓易理、不学中医者比比皆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武术不倒退才怪。所以现在虽然会出现技击高手,却很难出现武术宗师和大家。 



摘要:现代武术正在失去人文理想的指导与规范,重建中国武术的人文理想及其实现方式,是十分重要的。重建武术的人文理想,是一个较大的课题。该文在阐述了重建武术人文理想的必要性之后,从人文理想及其实现方式的角度考察了儒道释思想及其交融,旨在为重建工作提供一些思想依据与方式参考。 

关键词:武术人文考察;儒道释思想;践形尽性;自然处反;超越。 





儒道释,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中国武术,是中国文化整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儒道释的思想,偏重于教化,而中国武术,则偏重于实践。一般来说,由于中国武术注重实践的特性,加上历代的重文轻武的现实,中国武术在思想上接受主流思想文化的指导,应该是合情合理的。 

对哲学影响武术方面的研究,可以有多种方式。从哲学到武术,一一对应,直接探讨,可以使读者思路非常清晰;其二,从武术看哲学,让读者寻找哲学中的有用因素与合理价值,虽有些模糊,但更为真实。本文思路,即从武术看哲学。 

儒道释对中国武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从武术的角度看儒道释,内容也是多方面的。本文所及,仅是从人文理想及其实现方式来看。武术人文理想,即是在武术运动实践中实现人的生命的价值和寻找人的生命的意义,而不是仅仅把武术运动作为一种工具。所谓的武术人文考察,即站在把武术运动实践作为寻找人的生命意义的过程的高度来考察。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道释的人文理想及其思想逻辑,是中国武术人文追求方式的可靠参考与重要思想源泉。 

现代中国武术的人文理想,应该是中西思想的完美结合与发展。本文从武术人文理想角度所论述儒道释的思想本质,仅是现代中国武术人文理想建设中一个重要的思想依据与方式参考。确立中国武术的人文理想及其实现方式,并不是本文能够完成的。希望读者能够理解笔者的良苦用心。本文仅言从武术人文理想的角度考察儒道释的思想,目的即在于此。 

现代的中国武术,过于重视其运动的价值,忽视了其运动过程中应有的对人的生命意义的追求,因此,重建中国武术的人文理想及其实现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重建中国武术的人文理想及其实现方式来说,考察了解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儒道释的人文理想及其实现方式,虽不是唯一的工作,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儒道释思想的武术人文考察,即从人文理想及其实现方式的角度考察儒道释思想,对于中国武术的人文理想及其实现方式的重建,是十分必要的。 

1 重建武术人文理想的必要性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的中国武术,自然对中国的主流思想儒道释思想有着聚合、表现的功能。但是,正像许多传统的器物层的文化形态一样,由于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断续,加上近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武术的运动形式与内在思想,已经有了不少的盲目性,多了不少的浮躁。原本为修身养性之重要手段的中国武术,更多了不少急功近利的成份;原本沉稳厚重的中国武术,已显得日益浅薄。中国武术正在向纯粹的西方式体育发展,中国武术这一可怕的工具正在失去传统的人文理想追求的指导与限制。 

中国武术发展为纯粹的西方式体育不好吗?好,当然好。但是,中国武术向西方式体育的发展,不是全部的转化,而只是其中一些功能的转化,甚至是开辟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中国武术的功能,不能单一化。中国武术的民族特色,是绝对不能抛弃的。 

那么,什么是中国武术的民族特色呢? 

对于中国武术的民族特色,我们可以从对中国哲学特别是儒道释的内在逻辑和对中国武术运动形式的考察中得知的。笔者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武术,既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又是中国文化主流思想的一种重要载体。无论是作为独立形态,还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的基本思路应该是与儒道释的基本思路大致相同的。中国武术的特色,即在于中国武术不仅仅是一种体育运动,而是与儒道释一样,自有其类似于儒道释的基于人性论的对人的终极关怀。因此,笔者认为,中国武术区别于其他民族类似项目的民族特色,乃是其本身已经寓含的人文追求。对人文理想的追求,是中国武术的根本目标,也是对中国武术其他功能的规范与指导。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固有形态,中国武术修心养性的目标何在?中国武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格?中国武术的人格培养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具体一点说,中国武术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名利观、胜负观、得失观等?中国武术的道德规范应如何建设?中国武术要使人实现什么样的理想?这种理想的实现在于过程,还是在于结果?内向的人文追求与外向的运动实践如何合为一体?等等。 

在外向的实践中内求人性的实现,可能是中国文化的基本思路,中国武术自然也不例外。那么,如何沿着中国武术中这一传统的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思路认识中国武术的人文追求呢? 

这一个问题,既是传统的,又是现实的。说它是传统的,是因为这种确定文化目标的思维方式是传统的;说它是现实的,是因为当今时代的人性认识,必须建立在传统基础上,具有现代的、进步的价值与意义。当今中国武术界,武术的吸引力正在日益减弱,武术练习者的功利性越来越强。这对曾使无数中国人不惜代价、不计名利得失为之奋斗的中国武术来说,不能说不是一种悲哀。笔者衔厣曛泄涫醯娜宋淖非螅俳ㄖ泄涫醯娜宋睦硐耄指粗泄涫豕逃械娜诵憎攘Γ赡苁堑贝泄涫醯闹匾翁庵唬彩潜3种泄涫踔褡逍运匦搿?

探讨中国武术的人文理想,首先要了解传统武术的人文理想,而了解传统武术的人文理想,则必须理解传统文化特别是主流文化儒道释思想的人文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武术的人文理想,即如何在运动实践中实现人性或者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在儒道释的思想中可以找到不同的、部分的提示性答案。 

在儒道释三家中,释家博大的胸怀对于个人生死、得失、荣辱等的超越,儒家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融为一体的“践形尽性”方式,道家超越常规认识的“自然处反”的方法论,以及儒道释思想的相互融合,对于中国武术的人文理想构建来说,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2 儒道释的基本思路 

儒家的思想路线,乃是“人性本善—人生有意义—践形以尽性”的一个逻辑过程。既然人性本善,人生是很有意义的,那么,在人生的社会实践中尽善尽德,即是一个实现人的本性的过程,自然是一个体会人生意义、获得人生幸福的过程。笔者认为,这一思路,即是儒家思想的内在逻辑。儒家的实践,是沿着这一思路进行的。 

人性本善,是儒家思想发出的原点。历史上的儒家学者,多是直接提出性善论的。至于提出性恶论的荀子,如果认真地剖析一下其提出性恶的本意,也会发现,其性恶论,乃是从另一个角度,更加证实了儒家先贤提出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其实论证的是人性中的与动物共同具有的人的自然本性。荀子性恶之人性,与孟子等性善论者所说的人性,并不是一个概念。儒家所言之善之人性,其实是指人区别于动物的人所特有的本性。儒家把人区别于动物的人之特性作为人性,表明了儒家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的关注与思考,表明了儒家对人的文化的高度信任。 

儒家并不认为人间一切均是完美的,但是,儒家对人类文明充满信心。儒家认为人生是很有意义的,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为社会服务。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是儒家思想实践的重要前提。 

既然人性本善,生命是有意义的,那么人在社会实践中尽善进德,自然是对人之本性的实现,自然是一个幸福快乐的过程。“践形以尽性”,也就成为儒家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思想依据。 

众所周知,儒家把人的社会本性剥离开来作为人的本性,实质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一种压抑,其中具有较多的主观意味。但是,从积极的角度看,儒家的这种以人的社会本性为人性的思维方式,正是儒家思想的价值所在。我们不能忽视人的自然本性,但是,适当地限制人的自然本性,发掘人的社会本性,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是十分重要的。 

道家思想的本质,乃是为人们提供基于本体认识的人生方法论。它首先论述了作为宇宙万物本体的道的本质特性,然后再告诉人们如何法道而为人处事。道家的思想逻辑非常简单,但其哲学思辨,却是十分抽象的。 

道家认为,道,乃是宇宙的本源,也是宇宙的本体。道是先于宇宙万物而存在,又是无处不在于万物之中的。也就是说,道产生了万物,同时也是万物之本质。 

作为万物之本质的道,是不能两极而分的,是“有无”等两极概念的统一体。无,是从事物的规定性方面讲的,乃是说宇宙万物的本源和本体乃是无任何规定性的;有,是从事物发展的可能性方面讲的,乃是说宇宙万物的本源和本体,存在着向任何方面、任何性质发展的可能性。道是无和有的统一体,道即是无,道即是有,有即是无。同样,道家也告诉人们,“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二章)善与恶、美与丑,是不能两分的,善即是恶,美即是丑。 

既然道是超越善恶、超越有无、善恶等两极的概念的,那么,我们对道的认识也即对宇宙万物本质的认识,必须超越善恶、有无等两极概念,避免两极思维。对任何事物,我们要超越矛盾的两个方面,正确把握事物的发展与转化规律。 

当然,超越两极认识万物,并不等于否定事物中两极的存在,而只是因为两极是相互依存,不断转换的。“反者道之动”,乃是道家对宇宙万物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承认两极的存在,又要超越两极的认识,可能正是道家认识宇宙万物的高明所在。 

既然事物的两极是相互依存在,不断转化的,那么,我们就必须有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具体地说,因为静中寓含着无限的动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要守静;因为弱中寓含着无限的强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要守弱;因为无为中寓含着有为的无限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要无为;等等。这种在明确事物两极转化规律的前提下采取的反常思维性方法,可能正是世界上最高级的智慧。 

道家的智慧,道家的方法论,是顺其自然、顺势而为的方法。正是因为其方法的自然性,所以在养生、治身、处事等方面,处处表现出其极强的功效。笔者认为,道家的方法,顺其自然,没有禁欲的成份,同样也没有纵欲的成份,是自然而然的。当然,与现在社会的过度纵欲相比,道家似乎是节欲主义者。 

佛教的思想路线,也是比较清晰的。“万法皆空—诸受皆苦—修行观空而成佛”,可能是佛教认识与修行的基本思路。 

佛教认为,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万有,皆是缘起的产物,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宇宙万有的变化,皆是无常的,无常的变化,必须导致万有皆无自性。人因无明造业而堕入无尽的生死轮回之中。 

同时,佛教认为,人世间的一切,均是痛苦的。世间之苦,自然是一种苦;世间之乐,因其无常变化和无自性,本质上也是一种苦。佛教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具有明显的厌世倾向。因此,佛教把超脱生死作为其修行解脱的最终目的。虽然佛教也承认人在生死轮回中的善恶报应,但佛教并不把修善得善报作为其最终目的,而只作为其人之为人的基本条件和超脱生死的基本修养。 

佛教修行的基本方法是戒、定、慧。戒,实质是一种道德修养;定与慧,是更加主观的内在的自我控制意识的自我培养。依靠人的自觉的主观意识的自我控制,使人的心灵超越了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引诱,进入一个自我完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可能是佛教的价值所在。 

现在科学已经发现,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但是,社会学家们也发现,欲望也是产生罪恶的源动力。这样,如何利用人的欲望发展社会,如何节制人的欲望减少罪恶,已成为历代学者深思的问题。客观地说,儒道释三家,均无在修行实践中完全否定欲望的价值,但是,却均是更加关注欲望的负作用,并为此给出了自己扼制欲望的方法。儒道释三家对待人之欲望的态度与方法,是有些差别的:道家是节欲,儒家是限欲,而释家则几乎是禁欲的。对于儒道释三家对待欲望的态度与方法,我们自然不能完全同意,但是,我们又要清晰地看到,无论是节欲、限欲还是某种程度的禁欲,均是人们在无法使人的欲望完全获得满足的条件下寻找人生幸福的一种尝试性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社会的发展,自然有其消极之处,但是,同时,我们必须懂得,这也是人类自我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些重要的手段,无论社会如何发达,均是有其无法替代的作用的。 

3 儒道释的相互交融 

儒道释三教合流,自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不得不完成的。但是,儒道释三家以如此的方式合流,则是有其自身的内在原因的。正像我们上面所说,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所以不能使人没有欲望;同时,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了社会对人的欲望的满足程度,所以又需要人们能够对自己的欲望有所节制。中国社会发展对人的欲望刺激的要求与社会发展状况对人的欲望限制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决定了三教之间必须在一定程度完成大致的融合。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三教只得自觉不自觉地、情愿不情愿地开始了三教的合流,虽然这种合流在各家表现的程度不尽相同。道释试图吞并其余两家的结果,是被儒家改造性地吸纳其适合自己的思想精华后赶下政治舞台,而儒家合并道释的结果,自然也使其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站在文化的角度看,儒家在确立“人性本善”的前提下,期望通过“践形尽性”的方法,来培养人们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人人均有善性的道德,从而使社会中丑恶现象自然消失。儒家的这种思维方式,透露出了儒家历代学者对现世人生的重视和对人文创造的充分自信,自然也表现出了其对人性认识的偏面性和对人生社会认识的幼稚性。现世的人生需要人们的生活热情,更需要人们的对善的不懈追求,但是,人之性绝不是单靠理想化的信任就可以发生改变的,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也绝不是单靠人的内在的自觉就可以形成的。人之性,自然也其区别于动物的社会属性,但同时也具备其与生俱来的自然本性。对人之社会本性的过度夸张,加上对人的自然本性的蔑视与过度压抑,必然导致人的道德的异化问题的出现。道德一旦出现异化,所谓的道德也就变成了伪道德,也就变成了人的伪装。这种异化的道德,甚至比没有道德更为可怕。 

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人类的热情,需要人类的积极参与和建设改造,需要人们具备良好的道德。这是儒家思想得以中国人认同的一个主要因素。中国人通过这种认同与参与,体验了人的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但是,也正是因为儒家思想对人的自觉性的过度信任,常常使人的道德出现异化,为社会的进步带来人文的灾难。对于儒家文化的异化问题,儒家自己似乎毫无办法。在中国的人文历史上,道家自觉地承担了这一重任。 

道家是站在个人修养的角度谈做人的道德与方法的。确切地说,笔者认为,道家文化的实质,乃是一种“以治身而及人”的文化。谈到治身,许多人可能会觉得不舒服,似乎有贬低道家的意味。其实,治身,乃是为人的根本,也是为事及人的根本。自身不保,何以为人?儒家讲进取,讲道德,是必要的,但是,实际上,所谓的进取与道德,都必须以保持个人的健全的身心与人格为前提。无健全的身心,如何进取?无健全的人格,何来道德?道家效法自然的无为思想,在修养身心以自保的同时,处处在对儒家对进取的过分强调造成的异化进行着超越。道家的思想,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思考着人类社会中的诸多现实问题。它沿着从个人到社会但并不是轻视社会的思维路线,从完善个人出发,进而完善社会。 

儒家与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不同内容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构建了人的生命方式与生活路线。儒家内外兼动(虽也有“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但这仅是就其自己的机遇而言的,其积极进取的意识是一贯的),重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体验,道家外动内静,身动而心静,重视自身心态的平衡与稳定(道家之静,是为了无限制的动,是动的前提,并不否定动的价值与意义),认为无为而无不为。在重视现世人生、热爱人的生活的态度下,儒家讲进取,为人的生命提供了现实的价值与意义;道家讲无为,为人们的奋斗和超越人们过分进取带来的异化提供了前提性与超越性的修养方法。先道后儒,儒中用道,或曰身动心静,动中求静,也就是在无为修养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并在积极进取中永保心灵的宁静与平衡,是现世人生极好的生活方式或方法。“虚其心,实其腹,守其弱”,刚健有为,才能体验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才能在积极进取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使人之身心永远处于健康愉悦的状态。 

儒家以天地为己任,积极进取;道家以个人修养为前提,并在人生实践中始终贯穿着“无为”这一为人的基本思想,积蓄着人生的资本。儒道互补,为中国人构建了一个难以言说的人生乐园,使传统的中国人在积极的进取中不断地超越自我。 

当然,道家的超越,实质上仅是对现实事物、对现实方法的一种超越,是建立在对人之生命的自信的基础上的。虽然道家非常明白宇宙世间的自然规律,但道家并没有过分强调自然规律的不可逆转性,而是把其精力用在了“虚其心,实其腹”然后再“知其雄,守其雌”的无为方法上。道家的这种超越,是极有价值的。但是,道家的这种超越,也是有限度的,仅限于对现世人生出现的一些具体的异化问题的超越。道家的超越,是建立在重视现世人生、热爱生活的基础上的。与此相比,佛教的超越,则是对现世人生、对人的生命的超越。 

佛教从缘起的角度讲万物皆空,从而破除人们对世间万物特别是人的生命的执著。连人的生命都可以不执著,世间还有什么不可以放得开的?与儒道相比,佛教的气度显得更为广大。从哲学的角度看佛教,佛教的修行,乃是通过主体的自觉意识,破除一切执著,使自己成为自己心灵的主人,以获得精神的完全自由。其实质乃是对现实人生的一种超越。佛教的这种超越,对人来说,是最为彻底的。即使人类社会堕落到难以忍受的地步,佛教也会使人心平气和,精神自由。从这个角度讲,佛教是人们获得心理安宁、精神愉快的最彻底的方法。当然,最彻底的佛教的修行观,已经全然否定了现世人生进取的价值与意义。道家的超越,仅是“忘我”、“无待”、“自然”,在佛教看来,仍是不彻底的有为法。而佛教的超越,则是彻底的“诸法无我”。从这个角度讲,也就是从佛教的最终目的—成佛这一本质上来讲,佛教的超越,乃是对道家超越的一个突破性的延伸。也许,正因为佛教这种出世的特有的人文精神,弥补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生死问题关注不够的缺陷,并为人们审视现实人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需要注意的是,在佛教中国化并逐渐变成中国化的佛教以后,佛教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主要变化就是从单纯的出世向出世与入世合一的方向转化。从根本上讲,佛教是出世的,但是,佛教的基础修行即佛教的五戒十善等基本法则,实质是对儒家所提倡的道德规范的强化。儒家的道德源于对人的善良本性的自信,而佛教的伦理,内容与儒家有许多的吻合,但促使人们实施的理由却不一样。不自觉的人是不会因儒家的信任而自觉地遵守本该遵守的规则的,但是,向往来世幸福的佛教信徒,却会自觉地遵守这些为善的规则。儒家与佛教,从内在的自觉与外在的约束两个方面着手,使人们心甘情愿地遵守本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因此,中国化的佛教,实质已经具备了延伸道家之超越和强化儒家之道德的两重功效。 

其实,儒道释三教的内在逻辑,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其实践的意义均是在对自身的超越。无论是儒家表述的性的特点、道家表述的道的状态,还是释家表述的空的境界,实际上都是人类抽象思维的结果,是人类为自己设计的一种促使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的超越目标。但是,同样是寻求超越,其层次是不同的。儒家的超越,源于儒家对人的道德自觉的一种信任,它寻求的是一种人在实践中对人的自然本性的超越;道家的超越,不象儒家那么单纯,乃是在重视现实人生的前提下,源于对人的生活智慧的信任,寻求的是一种对人的小智小慧的超越,其目的是寻求现实人生的作为为人为事之前提的大智慧;而佛教的超越,则是在轻视现实人生的前提下,源于对佛的坚信不移,寻求的是对现实人生的超越,其目的获得宇宙间最大的智慧以解脱。 

单从现实人生为人为事的方法的角度看,儒道释的合流,即是很有意义的。道家的无为,在超越有无、超越善恶的基础上,“虚其心,实其腹,守其弱”,保持心态的宁静,默默地积蓄实力,示弱于人,似乎是为人为事之前提与永久的提示;儒家的践形尽性与释家的精进为善,从人生意义的角度强调为事而做人;释家的观空,则为人们可能遭受的所有挫折留下了无限的休眠空间。儒道释三家无意的自然的融合,即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与方法学意义。 

从儒道释修行的具体方法来看,三教本身是有交叉可互补的;但是,从其内在逻辑来看,佛教追求的是出世成佛,而儒道则求入世以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两者似乎是水火不融的。然而,深入考察儒道释在历史上以不违背其基本教义为前提的相互融合,却可以发现三教合流形成一种一体的生存理念又是必然的。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最彻底的破除执著的修行方法,使儒家追求的践形尽性的实践不再是与佛教相抵触的东西;同时,佛教的破除执著,也可使世间的失意得以宽慰自然。道家之顺其自然的“先治身后及人”的入世策略,本就是对儒家行为的自然化与方法化,更不会成为佛教所执意反对的恶行。几乎是中国佛教代名词的禅宗,实际上已是一种与道家有不同的论证依据但修行方法有些相似的自然主义者,自然,道家也不会对佛教的破执而内求之方法有过分的指责。这样,三教合流,以出世心态做入世的事情,便成了顺理成章的思想逻辑。 





参考文献 

1、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赖永海著,《中国佛教文化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3、杨鸿儒著,《重读老子》,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高秀昌、龚力著,《哲人的智慧》,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王树人、喻柏林著,《传统智慧再发现》,作家出版社1996年版。 

6、牟宗三著,《中国哲学的特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7、黄捷荣主编,《体育哲学》,沈阳出版社1988年版。 

8、赵明、薛敏珠著,《道教文化及其艺术精神》,吉林文史出版社会1991年版。 

9、刘康德撰,《老子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庞朴主编,《中国儒学》,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11、冯国超著,“论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内在逻辑与历史价值”,《哲学研究》2002年第7期。


(字数 : 10084) 
评论:0 | 推荐:4 | 引用:0 | 点击:0 | 收藏 
中国武术套路门派 [转贴 2006-11-19 18:49:05 ] 发表者: zhonghuawushu   

中国武术门派、套路众多,蔚为大观。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习云太《中国武术史》,拳种部分有46节计75种、器械部分有27节,可见其众多纷繁。事实上,在我们上面谈到的少林、武当、峨眉、南拳四大派内部,又有许多支派,各支派中某一套路如有显著特色,又可能发展为新的支派。在四大派之外,有数量更多的较小一些的派别,犹如满天繁星,形成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大观。

  从有组织、有机构的角度来说,武林集团表现为门派;从武术的师承、特点的角度来说,武林集团表现为学种及套路。

  门派有更强的社会性,拳种、套路有更强的技艺性。这两个从不同角度归纳出来的武林集团概念,相互包容、相互交叉而存在。

  下面,我们将根据《武林》1989年第10期万月《拳术套路初探》等,从拳术命名的角度列出有关的拳种套路,以见中华武术纷繁浩瀚之一斑。

  “以佛圣道仙、神祗鬼怪命名的一神拳、二郎拳、韦驮拳、大圣拳、八仙拳、天罗拳、地煞拳、六星拳、哪咤拳、金刚拳、观音拳、佛汉拳、佛教拳、罗汉拳、金刚锤。二十八宿拳、四仙对打拳、七星访友拳、罗汉螳螂拳、夜叉巡海拳、金刚三昧掌、夜叉铁沙掌等。

  以“门”命名的——余门拳、硬门拳、法门拳、空门拳、红门拳、鱼门拳、孔门拳、风门拳、水门拳、火门拳、鸟门拳、佛门拳、窄门拳、字门拳、孙门拳、严门拳。熊门拳、自然门拳、引新门拳、罗汉门拳、磨盘门拳、水浒门拳等。

   以姓氏命名的——刘家拳 、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巫家拳、薛家拳、岳家拳、赵家拳、杜家拳、周家拳、祈家拳、温家拳、孙家拳、邹家拳、高家拳、戚家拳、洪佛拳、岳家教、钟家教、刁家教、李家教、朱家教、蔡李佛拳、岳氏连拳、罗家三展、杨家短打、胡氏戳脚、郝氏戳脚、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林氏下山拳、武氏十八技等。请问谁有相关的消息请告之,谢谢

  以人名命名的——燕青拳、太祖拳、孙膑拳、五祖拳、宋江拳、白眉拳、珠娘拳、纯阳拳、达摩拳、玄女拳、武侯拳、五郎拳、文圣拳、南枝拳、咏春拳、岳王锤、武子门拳、子龙炮拳、太祖散掌、三皇炮锤、孔朗拜灯拳、刘唐下书拳、武松脱铐拳、武松独臂拳、神行太保拳、燕青巧打拳、达摩点穴拳、太白出山拳、甘凤池拳法、黄啸侠拳法、燕青十八翻、罗王十八掌、达摩十八手、孙二娘大战拳、武松鸳鸯腿拳等。以地名命名的——潭腿(山东临清龙潭寺)、少林拳、武当拳、峨眉拳、崆峒拳(分五大门:飞龙门、追魂门、夺命门、醉门、神拳门)、梅山拳、灵山拳、昆仑拳、关东拳、关西拳、龙门拳、登州拳、东安拳、石头拳、水游拳、西凉掌、太行意拳、洪洞通背拳等。

  以动物命名的一龙拳、蛇拳、虎拳、豹拳、鹤拳、狮拳、象拳、马拳、猴拳、彪拳、狗拳、鸡拳、鸭拳、龙形拳、龙桩拳、龙化拳、行龙拳、飞龙拳、火龙拳、青龙拳、飞龙长拳、青龙出海拳、毒蛇吐信拳、虎形拳、黑虎拳、青虎拳、白虎拳、饿虎拳、猛虎拳、飞虎拳、伏虎拳、五虚拳、八虎拳、虎啸拳、回头虎拳、侧面虎拳、车马虎拳、隐山虎拳、五虎群羊拳、工字伏虎拳、虎豹拳、虎鹤双形拳、白鹤拳、宗鹤拳、鸣鹤拳、飞鹤拳、食鹤拳、饱鹤拳、饿鹤拳、五祖鹤阳拳、永春白鹤拳、独脚飞鹤拳、狮形拳、金狮拳、狮虎拳、二狮抱球拳、猿功拳、猿形拳、猿糅伏地拳、白猿短臂拳、白猿偷桃拳、鸡形拳、鸭形拳、鹰爪拳、老鹰拳、岩鹰拳、雕拳、鹞子拳、鹞子长拳、燕形拳、大雁掌、蝴蝶掌、龟牛拳、螃蟹拳、灰狼拳、黄莺架子、鸳鸯拳、螳螂拳、硬螳螂拳、秘门螳螂拳、八步螳螂拳、梅花螳螂拳、七星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六合螳螂拳、光板蝗螂拳、玉环螳螂拳等。

  以日常杂物命名的——巾拳、扇拳、伞拳、花拳、船拳、钟拳、板凳拳、褂子拳、云帚拳、脱梏拳、百花拳、梅花拳、莲花拳、螺旋拳、山门拳、白玉拳、汤瓶拳、沾衣拳、衣衫母拳、三战铁扇拳、三十六合锁等。

  以手法命名的——插拳,截拳、挂拳、挡拳、扎拳、套拳、穿拳、撕拳、翻拳、炮拳、罩掌、剑手、短手、五手拳、应手拳、捏手拳、合手拳、封手拳、练手拳、拦手拳、劈挂拳、撂挡拳、撞打拳、通臂拳、杀手掌、反臂掌、字手、十字手、排子手、万古手、黄英手、八黑手、锦八手、照阳手、金枪手、天罡手、地煞手、四门重手、分手八快、咬手六合拳、盖手六合拳,九宫擒跌手、罗汉十八手、二十四破手、三十六闭手、七十二插手、三十六看对手等。

  以步法、腿法命名的——弹腿、暗腿、踔腿、截腿、连腿、戳脚、四步拳、六步拳、八步拳、练步豢、穿步拳、顺步捶、腰步捶、挡步捶、涌步捶、乱八步、三步架、五步打、八步转、掘子腿、溜脚式、十二步架、六步散手、十字腿拳、溜脚架子、连环鸳鸯步、鹿步梅花桩、八步连环拳、九宫十八腿、少林二十八步,进步鸳鸯连环腿等。

  地躺拳类——地躺拳、地行拳、地功戳脚,地功翻子、地功罗汉拳、活法黄龙拳、地躺八仙拳、金刚地躺拳、少林地龙拳、地功鸳鸯拳、飞龙地躺拳、九滚十八跌等。

  醉拳类——八仙醉、水游醉、醉溜挡、醉八仙拳、醉罗汉拳、文八仙拳、武八仙拳、大八仙拳、混八仙拳、清八仙拳、少林醉拳、形式八仙拳、罗汉醉酒拳、太自醉酒拳、武松醉跌拳、燕青醉跌拳、石秀醉酒拳、鲁智深醉打山门拳等。

  跌打拳类——跌扑拳、沾跌拳、沾衣十八跌、武松混打拳、武松脱铐拳、水浒连环拳等。

  此外,各地的著名拳种还有:形意拳(心意六合拳)、大成拳(意拳)、八卦拳、八卦掌、八极拳、六合拳、查拳、华拳、红拳、节拳、绵掌、绵拳、太虚拳、二郎拳、大悲拳、功力拳、石头拳、连城拳、两仪拳(太极快拳)、独臂拳、疯拳、埋伏拳、迷踪拳、缅拳、缠丝拳、磋跤拳、曦阳掌等。

  著名的器械套路有:八门金锁刀、八卦刀、八卦大枪、九洲棍、六合刀、六合枪、六合剑、六合棍、日月乾坤刀、日月乾坤圈、少林双刀十八滚、太极刀、太极剑、河州棍、月牙枪、达摩杖、达摩棍、纯阳剑、八仙纯阳剑、武当剑、青萍剑、袁氏青萍剑、杨氏青萍剑、贾氏青萍剑、梅花刀、梅花枪等。

  从这些武林门派、拳种、套路中,对照侠文化的武功追求,有两个意义,一是从中可以看到侠文化武功的历史和现实中的源头;二是可以看到侠文化武功中的想象成分及其与现实的差距。了解这些,相信对于侠文化武功的进一步理解和鉴赏,将是有些意义和价值的。


(字数 : 2741) 
评论:0 | 推荐:4 | 引用:0 | 点击:2 | 收藏 
中国武术门派 [转贴 2006-11-19 18:48:20 ] 发表者: zhonghuawushu   

中国武术门派、套路众多,蔚为大观。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习云太《中国武术史》,拳种部分有46节计75种、器械部分有27节,可见其众多纷繁。事实上,在我们上面谈到的少林、武当、峨眉、南拳四大派内部,又有许多支派,各支派中某一套路如有显著特色,又可能发展为新的支派。在四大派之外,有数量更多的较小一些的派别,犹如满天繁星,形成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大观。

  从有组织、有机构的角度来说,武林集团表现为门派;从武术的师承、特点的角度来说,武林集团表现为学种及套路。

  门派有更强的社会性,拳种、套路有更强的技艺性。这两个从不同角度归纳出来的武林集团概念,相互包容、相互交叉而存在。

  下面,我们将根据《武林》1989年第10期万月《拳术套路初探》等,从拳术命名的角度列出有关的拳种套路,以见中华武术纷繁浩瀚之一斑。

  “以佛圣道仙、神祗鬼怪命名的一神拳、二郎拳、韦驮拳、大圣拳、八仙拳、天罗拳、地煞拳、六星拳、哪咤拳、金刚拳、观音拳、佛汉拳、佛教拳、罗汉拳、金刚锤。二十八宿拳、四仙对打拳、七星访友拳、罗汉螳螂拳、夜叉巡海拳、金刚三昧掌、夜叉铁沙掌等。

  以“门”命名的——余门拳、硬门拳、法门拳、空门拳、红门拳、鱼门拳、孔门拳、风门拳、水门拳、火门拳、鸟门拳、佛门拳、窄门拳、字门拳、孙门拳、严门拳。熊门拳、自然门拳、引新门拳、罗汉门拳、磨盘门拳、水浒门拳等。

   以姓氏命名的——刘家拳 、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巫家拳、薛家拳、岳家拳、赵家拳、杜家拳、周家拳、祈家拳、温家拳、孙家拳、邹家拳、高家拳、戚家拳、洪佛拳、岳家教、钟家教、刁家教、李家教、朱家教、蔡李佛拳、岳氏连拳、罗家三展、杨家短打、胡氏戳脚、郝氏戳脚、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林氏下山拳、武氏十八技等。请问谁有相关的消息请告之,谢谢

  以人名命名的——燕青拳、太祖拳、孙膑拳、五祖拳、宋江拳、白眉拳、珠娘拳、纯阳拳、达摩拳、玄女拳、武侯拳、五郎拳、文圣拳、南枝拳、咏春拳、岳王锤、武子门拳、子龙炮拳、太祖散掌、三皇炮锤、孔朗拜灯拳、刘唐下书拳、武松脱铐拳、武松独臂拳、神行太保拳、燕青巧打拳、达摩点穴拳、太白出山拳、甘凤池拳法、黄啸侠拳法、燕青十八翻、罗王十八掌、达摩十八手、孙二娘大战拳、武松鸳鸯腿拳等。以地名命名的——潭腿(山东临清龙潭寺)、少林拳、武当拳、峨眉拳、崆峒拳(分五大门:飞龙门、追魂门、夺命门、醉门、神拳门)、梅山拳、灵山拳、昆仑拳、关东拳、关西拳、龙门拳、登州拳、东安拳、石头拳、水游拳、西凉掌、太行意拳、洪洞通背拳等。

  以动物命名的一龙拳、蛇拳、虎拳、豹拳、鹤拳、狮拳、象拳、马拳、猴拳、彪拳、狗拳、鸡拳、鸭拳、龙形拳、龙桩拳、龙化拳、行龙拳、飞龙拳、火龙拳、青龙拳、飞龙长拳、青龙出海拳、毒蛇吐信拳、虎形拳、黑虎拳、青虎拳、白虎拳、饿虎拳、猛虎拳、飞虎拳、伏虎拳、五虚拳、八虎拳、虎啸拳、回头虎拳、侧面虎拳、车马虎拳、隐山虎拳、五虎群羊拳、工字伏虎拳、虎豹拳、虎鹤双形拳、白鹤拳、宗鹤拳、鸣鹤拳、飞鹤拳、食鹤拳、饱鹤拳、饿鹤拳、五祖鹤阳拳、永春白鹤拳、独脚飞鹤拳、狮形拳、金狮拳、狮虎拳、二狮抱球拳、猿功拳、猿形拳、猿糅伏地拳、白猿短臂拳、白猿偷桃拳、鸡形拳、鸭形拳、鹰爪拳、老鹰拳、岩鹰拳、雕拳、鹞子拳、鹞子长拳、燕形拳、大雁掌、蝴蝶掌、龟牛拳、螃蟹拳、灰狼拳、黄莺架子、鸳鸯拳、螳螂拳、硬螳螂拳、秘门螳螂拳、八步螳螂拳、梅花螳螂拳、七星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六合螳螂拳、光板蝗螂拳、玉环螳螂拳等。

  以日常杂物命名的——巾拳、扇拳、伞拳、花拳、船拳、钟拳、板凳拳、褂子拳、云帚拳、脱梏拳、百花拳、梅花拳、莲花拳、螺旋拳、山门拳、白玉拳、汤瓶拳、沾衣拳、衣衫母拳、三战铁扇拳、三十六合锁等。

  以手法命名的——插拳,截拳、挂拳、挡拳、扎拳、套拳、穿拳、撕拳、翻拳、炮拳、罩掌、剑手、短手、五手拳、应手拳、捏手拳、合手拳、封手拳、练手拳、拦手拳、劈挂拳、撂挡拳、撞打拳、通臂拳、杀手掌、反臂掌、字手、十字手、排子手、万古手、黄英手、八黑手、锦八手、照阳手、金枪手、天罡手、地煞手、四门重手、分手八快、咬手六合拳、盖手六合拳,九宫擒跌手、罗汉十八手、二十四破手、三十六闭手、七十二插手、三十六看对手等。

  以步法、腿法命名的——弹腿、暗腿、踔腿、截腿、连腿、戳脚、四步拳、六步拳、八步拳、练步豢、穿步拳、顺步捶、腰步捶、挡步捶、涌步捶、乱八步、三步架、五步打、八步转、掘子腿、溜脚式、十二步架、六步散手、十字腿拳、溜脚架子、连环鸳鸯步、鹿步梅花桩、八步连环拳、九宫十八腿、少林二十八步,进步鸳鸯连环腿等。

  地躺拳类——地躺拳、地行拳、地功戳脚,地功翻子、地功罗汉拳、活法黄龙拳、地躺八仙拳、金刚地躺拳、少林地龙拳、地功鸳鸯拳、飞龙地躺拳、九滚十八跌等。

  醉拳类——八仙醉、水游醉、醉溜挡、醉八仙拳、醉罗汉拳、文八仙拳、武八仙拳、大八仙拳、混八仙拳、清八仙拳、少林醉拳、形式八仙拳、罗汉醉酒拳、太自醉酒拳、武松醉跌拳、燕青醉跌拳、石秀醉酒拳、鲁智深醉打山门拳等。

  跌打拳类——跌扑拳、沾跌拳、沾衣十八跌、武松混打拳、武松脱铐拳、水浒连环拳等。

  此外,各地的著名拳种还有:形意拳(心意六合拳)、大成拳(意拳)、八卦拳、八卦掌、八极拳、六合拳、查拳、华拳、红拳、节拳、绵掌、绵拳、太虚拳、二郎拳、大悲拳、功力拳、石头拳、连城拳、两仪拳(太极快拳)、独臂拳、疯拳、埋伏拳、迷踪拳、缅拳、缠丝拳、磋跤拳、曦阳掌等。

  著名的器械套路有:八门金锁刀、八卦刀、八卦大枪、九洲棍、六合刀、六合枪、六合剑、六合棍、日月乾坤刀、日月乾坤圈、少林双刀十八滚、太极刀、太极剑、河州棍、月牙枪、达摩杖、达摩棍、纯阳剑、八仙纯阳剑、武当剑、青萍剑、袁氏青萍剑、杨氏青萍剑、贾氏青萍剑、梅花刀、梅花枪等。

  从这些武林门派、拳种、套路中,对照侠文化的武功追求,有两个意义,一是从中可以看到侠文化武功的历史和现实中的源头;二是可以看到侠文化武功中的想象成分及其与现实的差距。了解这些,相信对于侠文化武功的进一步理解和鉴赏,将是有些意义和价值的。


(字数 : 2741) 
评论:0 | 推荐:4 | 引用:0 | 点击:0 | 收藏 
武术套路技术训练方法 [引用 2006-11-19 18:45:48 ] 发表者: zhonghuawushu   

(一)技术训练:
  (1)单式、组合动作训练:
  单式、组合动作是组成套路的要素,是套路技术的基础。单式动作分腿法、跳跃类、平衡类、跃扑滚翻类及由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等因素组成的各拳种的基本动作等。数个单式连接而成的动作谓组合动作。在基础训练阶段,多采用单式重复训练。在单个动作训练中,应注意两条原则,一是要精选动作,二是要严格训练。
  精选动作,是指要选择那些主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动作。比如在查拳的传统基础训练中,特别注重弹腿的训练,形意拳则十分重视五行拳。把弹腿和五行拳练好,就为掌握查拳和形意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按照武术竞赛规则的要求和长拳动作的结构类型,其主要的基本动作及其主要顺序大体为:拳、掌、勾三种手型,冲、贯、劈、撩四种拳法,亮、推二种掌法,搂勾一种勾法,顶、格二种肘法;弓、马、虚、仆歇五种步型,行步、击步二种步法,正、侧、外、里四种直直摆性腿法,弹踢、侧踹两种屈伸性腿法,后扫一种扫转性腿法,竖、横两种劈叉,提膝、探海两种平衡,翻、转、含、展四种身法,飞脚、旋风脚、外摆莲、旋子、大跃步五种跳跃。这些动作的掌握不仅为学习类似的其它动作提供了条件,也为掌握套路技术奠定了基础。因此,儿童、少年的早期训练,应精选那些长拳类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动作,区别主次,合理安排。
  严格训练,是指动作选好之后,应对其规格、要领进行综合分析,抓住特点和关键,在训练实践中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反复训练。在训练中,应力求正确地、高质量地重复,减少和避免错误动作的再现。
  在中、高级训练阶段,随着分段、整套训练的增加,单个运用的训练相应减少,但仍应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坚持一定量的单式动作的训练,除基本功和难度动作多采用单个动作训练外,一般则选择个人的特长动作和薄弱五环节,进行反复训练。
组合动作训练是进入套路分段、全套训练中的中介环节,对掌握动作之间的连接技能、体会节奏、劲力的完整性、深化武术的意识具有生要意义。组合动作训练一般在基础训练中安排较多,在中高级训练阶段,随着分段训练的增加,相对地增加,相对地减少。
  (2)套路技术训练:
  武术套路运动的比赛和表演是通过整套演练进行的,因此必须进行套路技术的分段、整套和超套训练。通过套路技训练,提高套路的演练技巧,进一步发展套路演练所需要的专项素质和机能能力。
  单练套路的训练:一般可采用分段练习、整套练习和超套练习等形式来进行训练。
  ①分段练习。一种是按套路本身的分段顺序,一段一段地或者两段地进行训练;另一种是有选择地进行某一段落的训练。后者主要侧重于难度较大或是较薄弱的段落。
  ②整套练习。其关键是要处理好全套的节奏和体力的分配,使全套的演练表现出起伏转折、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的特点。整套练习要注重动作的规格化和成功率。对完成得不好或者失败的动作,要再通过组合或分段练习来改进和提高。
  ③超套练习。就是一次练习一整套加上一至二段,或者练习一套半等。这主要是提高无氧代谢的能力,增强演练套路的专项耐力,培养意志品质。做超套练习时,要从实际出发,适当采用。在训练中要鼓励队员以顽强毅力坚持到底,但对动作的规格和整套的节奏不能放松要求。这种训练形式不宜多用,以防出现过度疲劳,影响动作的质量。对训练水平较低的队员,不宜过早地采用或者超套过多,以免在体力不及的情况下,破坏动作的正确定型。
  对练套路的训练:在对练套路练习中要着生培养“重打轻着”的控制能力,抓住攻防意识、进退闪躲的距离等环节。一般可采用的练习步骤和方法有:
  ①单人基本方法练习。根据徒手和器械方法的特点,抓住基本动作进行重点练习,如单练枪扎准、刀削头等动作(开始可假设一个目标)。
  ②先单练习,后对练。可以先做想象练习,后做配合练习。如果是器械对练,最好先用木制或竹制的器械进行练习,然后再用金属器械练习。
  ③先慢练习,后快练习。逐步加速,互相配合。
  ④先分段练习,后整套练。注意密切配合,以达到攻防合理,意识逼真,配合默契的对练效果。
  二、武术套路运动训练中要求和方法
  (一)训练要求:
  套路运动在训练中要求内外结合和动静结合。内外结合,就是外求形体动作的准确与完整,内求意识指导动作和呼吸的配合,进而达到手眼身法步和心志意气的内外结合。动静结合,就是静止性的定势练习和活动性过程练习相结合,如压腿、搬腿与踢腿的结合,下腰、拱腰与甩腰、涮腰结合,站桩、动作定势练习与步型转换、动作组合练习结合等。尤其是进行完整的技术动作训练时,一定要“静中有势,动中有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武术需要的运动素质和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从而提高套路运动的技术水平。内外结合、动静结合的要求,要贯穿训练的全过程。
  武术套路训练强调以拳为基础,要在练好拳术的前提下,再学习各种器械和对练。在套路技术训练中,不但要强调功架、劲力、节奏、精神、形象等方面的要求,更要注意突出技击特点,体现体用兼备的独特风格。武术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重视系统的多年和全年训练。
  (二)训练方法的运用:
  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方法的运用。
  1.重复训练法:
  人体机能是通过能量物质消耗——恢复,尤其是超量恢复不断积累而提高。运动员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练习,就能使有这种积累得到不断的增加,使条件反射得到建立与巩固,有效地发展运动素质,提高训练水平。
  “拳打千遍,身法自然”,“拳打万遍,神理自现”。说明只有重复练习,才会熟中生巧。重复训练法用于技术训练时,一般要注意两种情况:一种是运用重复训练法掌握技术时,应严格要求运动员按技术规格一丝不苟地重复练习,而在数量和负荷强度上不提出过高的要求。为使运动员掌握某一个技术,或者巩固矫正后的正确动作,必须有一定的重复数量做保证,甚至可以重复到动作变形时为止。但是,如果运动员连续出现错误动作,就应停止使用,以防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另一种情况是运用重复训练法提高、巩固技术时,除了在重复次数上要得到保证外,在练习的数量和负荷强度上,也应该逐步提高要求,使运动员在较困难的条件下能保持技术的正确性、熟练性,以便在未来的表演比赛中发挥水平,取得好成绩。
  重复训练法用于身体训练时,在练习数量、负荷强度和重复次数上均应有较高的要求。例如做快速的边续的踢腿,较长时间的桩功练习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运动员大脑皮层调节运动器官的灵活性,提高肌肉收缩和放松的交替能力,增强机体忍受乳酸堆积和承担氧债的机能。
  在确定练习数量、负荷强度、重复次数时,要根据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对训练水平差的运动员应降低要求,并在练习之间安排较充分的休息时间,随着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增加练习次数、负荷的强度和重复次数。教练员还应根据训练的实际情况,对运动员的重复练习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之常练常新,不断提高练习质量。
重复训练法还应采用一些教法措施,变换练习的形式来培养运动员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变换训练法:
  变换训练法是在改变练习的速度、时间、速率以及运动组合、环境条件等情况下进行训练的方法。变换训练法用于技术训练时,主要是改进、提高和巩固技术。这要根据运动员在掌握技术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来确定变换的条件。例如,降低动作的速度、时间、速率等,让运动员细心体会肌肉的协调用力,掌握动作细节克服动作僵硬、毛糙的毛病;加快动作的速度并要求急定稳健,或者改变动作组合(如跳跃动作后接做平衡动作),从而提高平衡能力。变换练习器械,如用重器械,如用重器械进行练习,以提高操纵器械的能力,克服练习器械时劲力不足的毛病。变换练习条件和环境进行训练,如由室内的地毯上练习换为室外土地上练习,白天练习改为晚上练习,组织小型比赛或测验,外出表演或者与兄弟队合练等,借以培养运动员的适应能力和表演比赛的临场经验。
  3.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运动员在进行一定的练习之后,严格按照间歇时间进行休息,然后再进行练习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是在运动员的机体未能恢复时就进行下一次练习,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
  要根据训练任务按排间歇训练的方案。间歇训练法由五个要素组成,即每次练习的数量、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重复次数(组)、间歇时间及休息方式。使用间歇训练法也应运用超量负荷的原理,具体做法有:提高每次练习的强度,增加练习的重复次数和调整间歇时间。
  要根据不同的拳种特点安排练习的强度、密度。例如进行运动量大的自选长拳类别的套路训练时(包括分段训练和全套训练),主要应提高每次练习的强度,间歇的时间可长些,而太极拳的套路主要应加在每次的练习数量,间歇时间可短些。间歇时间的长短,一般不能使运动员在休息时脉搏低于120次/分。
  间歇时休息的方式以轻微的活动为好,如可以根据自己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教练员的指点和要求,慢速体会动作的正确要领,纠正错误动作;或者调节放松劳累的部位等。这种轻微活动能使肌肉对血管起按摩作用,以加速血液回流,帮助排除代谢所产生的废物。
  间歇训练法要求运动员机体在尚未完全恢复时就进行下一次练习,所以运动员的运动负荷较大。这样,教练员在规定间歇时间上必须做到科学、合理,符合运动员承受负荷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对运动员要进行深入了解,做好调查研究,同时要求运动员主动向教练员如实反应自己的身体情况,密切配合,共同搞好训练。
  4.综合训练法:
  上述各种训练法在运动训练中的结合使用,叫综合训练法。综合训练法。综合训练法能灵活地调节训练负荷与休息,更圆满地达到练习内容的要求,从而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运动素质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使训练取得好的效果。
  综合训练法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个各个训练方法的组合运用,即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和各个方法特点,从对象和训练条件的实际出发进行科学地组合和运用。如竞赛期的赛前训练,由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组合成综合训练法进行套路的分段练习和整套练习。可以是分段练习的重复次数较多于整套练习的重复次数。分段练习的间歇休息时间短于整套练习的间歇休息时间,使运动员在大强度训练之后得到休息,再迎接下一次的大强度练习,以提高动作的质量、速率和成功率。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临场经验,也可由间歇训练法,采用与兄弟队合练或测验、外出表演或参加邀请赛等方法,教练员利用变换了条件和环境,合理安排好间歇时间,指导运动员合理分配体力,充分发挥水平。
  另一方式是循环训练。循环训练是综合训练法的一种组织方式。它是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有目的地把选用的动作或训练内容编成练习程序,使运动员按规定的顺序、练习数量、方法和要求,重复练习。例如可以将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练习、套路的分段和整套练习、素质练习等内容编成各种练习程序。同样,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训练又可以将腿功、腰功、跳跃动作、功架动作组合等编成程序;套路训练又可将拳、械和对练套路的分段和整套练习编成程序;素质训练又可以选用发展弹跳力、速度、腰背肌的力量等动作编成程序。这些练习程序可用流水作业的形式,也可用分组轮换的形式进行循环训练。
  循环训练法的设计,其内容要根据现有条件,有目的地突出重点任务,因人而异的确定循环训练的负荷。如赛前训练要以套路训练为主,基本功的基本动作训练为辅,而素质训练只能因人而异地缺什么补什么,并要防止局部疲劳积累而产生劳损。
  所设计的每套循环训练可作为某一个阶段的训练课内容,根据阶段训练任务的变更,其循环内容可进入调整或变换。

(字数 : 5621) 
评论:1 | 推荐:5 | 引用:0 | 点击:4 | 收藏 
功夫、武功、武术、功法的含义与前景 [转贴 2006-11-19 18:43:07 ] 发表者: zhonghuawushu   

在这个题目中,出现了武术、功夫、武功、功法四个词。因此,有必要先谈谈这四个词的含义,再谈武术功法的内容和分类、练功要诀及其发展前景。 
一。武术、功夫、武功、功法的含义。

    在汉语词汇中,一词多义是很常见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归纳成多种。其中,由于构成词汇的单字本身各有多种含义,致使一词多义;不同历史时期给同一词汇赋予不同的含义;不同实践领域和理论范畴对同一词汇进行不同的解释并赋予某种专门含义;都是很常见的。武术、功夫、武功三词的多重含义就与这类原因不无关系。

(一) 当代所谓功夫、武功是武术的别称

    把功夫和武功视为武术的别称,是近现代以来的事。为了明确相对于“别称”的“正称”,包含着写什么内涵。我们先看看武术一词的含义。武术一词,主要有两义。其一,武术是以武止戈的技术。这样解释符合它的字面含义--止戈为武,术即技术。这也符合武术一词在古代用指军事技术的含义。其最初出现时的用例为“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其二,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这是我在拙作《中国武术实用大全》(1990年出版)中,为武术下的定义。可以说是为近现代把武术视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身体运动方式而下的定义。

    功夫一词的字面意义,原本与武术没有关系。《辞源》释其意指工夫、时间、造诣。这应是“功夫”的本意。谚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颇为贴切的用例。功夫并非某一领域的专用名词,它泛指任一技能达到的程度。就武术领域内的功夫而言,指武术技术和技能水平达到的程度。在1989年出版的《辞海》释意中,才将功夫一词明确为武术的别称。释云“功夫同(1)工夫。(2)武术的别称。如有些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影片,习称“功夫片”。看此用例可知,把功夫一词作为武术的别称,与李小龙的“功夫片”有关。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曾一度客居美国的武术新星李小龙以其精湛的武功轰动欧美。受到习武者的厚爱,也获得了影视界的青睐。李小龙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其武术技能来说,主要是武术造诣高,也就是“功夫”好。因此,表现李小龙武术技能的动作片,被称为“功夫片”;李小龙传习的武术技法,被西方人称为“功夫”。功夫一词被收入英文词汇,成了武术的别称。

    武功一词有两义。其一,1989年版的《辞海》释义为“武术本领”,本领犹言本事、技能。因此,武功,可释为“武术的功夫”。1983年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组织32位行家编写出版的系统介绍少林武术的专书,命名为《少林武功》,并请文坛名宿廖沫沙、梁漱溟分别题写了书名。随后,重庆张培莲系统介峨眉武术的专著,定名为《中华峨眉武功》问世。这显然是把武功作为武术之别称的用例。其二,早于《辞海》出版的《辞源》释武功为“战功”。按照武术一词最初的含义制军事技术。因此,武功,又可释为“使用武术取得的功绩”。武功的这一释义使我们感到,“功”字既含功夫之意,又有“功绩”之意。没有功夫,就取不到功绩。说明了功夫对于功绩的重要性。

(二) 武术强调功法练习和提高功力是“功夫”和“武功”被用作武术别称的原因。

    纵观古今练习,不论何门何派都注重功法练习,以提高功夫为目的。武术功法是武术运动的三种运动形式之一,是为掌握和提高武术套路和格斗技术,诱发武技所需的人体潜能,围绕提高身体某一运动素质或锻炼某一特殊技能而编组的专门练习。所谓功力,指某一专项能力或专门技能所能达到的程度。武术功力是对武术锻炼中获得的桩功功力、腿功功力,腰功功力,臂功功力,眼功功力,耳功功力,内功功力等各种单一功力,以及套路演练技能和与人格斗技能等功力的总称。

    按照习练武术的一般程序,初学武术时要先练基本功,以培养具备习练武术的基本能力。例如,通过柔功练习,增大关节的活动幅度和肌肉的舒缩能力,为学习拳式动作准备必要的柔韧条件;通过桩功练习增强腿部力量,肌肉的感知能力和内外配合的能力,为学习拳式动作准备必要的柔韧条件;通过桩功练习增强腿部力量、肌肉的感知能力和内外配合的能力,为形成正确技术的动力定型打好基础等。当习武者准备提高某种专门技术、练就某一绝招或养成个人的武术风格时,仍然是通过功法练习提高特定功力来实现的。例如,要学习掌握并运用好擒拿法,就必须习练鹰爪功、上罐功、柠棒功等,提高两手的抓拿能力。要想练成以腿击人的绝招,不仅要加强腿部柔功练习,还应进行踢桩功、扫桩功等练习。
武术训练注重功法练习,强调以提高功力为目的的情况,还表现在古今武术的较技、比试、比赛,比较的都是功力。一些拳家、名手常常以显示功力的方式,达到不战而降服对手的目的。在旧有文献记述中,这类故事很多。仅在《清俾类钞。技勇类》中就记载有甘凤池在酒宴间应众人请,以棉球击落百米外梅花,显示抛击力的功力;金飞以剑将盈把掷来的豆粒,一一劈为两半,显示两眼和手臂的功力;淮县下铁工以拳击断巨碑,以铁拳功力惊服求试者,松江白和尚行步一周掀起阖室地砖,以两足功力慑服好事者;石达开与陈邦森较艺,约定以互击腰部三拳分高下,比的是冲拳功力和腹部抗击打能力,罗守仁“以一手插石,指没石中”,显耀指功功力;驾长抱起大殿后柱,以左足扫倒柱下石礅,复以右足扶正,以惊人的功力降服复仇者。

    不仅民间较艺比试的是功力,作为国家选拔武职官员的武举考试,比试的也是功力,过去武举考试的内容,包括有射箭和技勇两类。技勇包括弓、刀、石三项。弓,指拉硬弓。弓力分为八力、十力、十二力三号。力,指舞大刀。刀分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三号。石,指掇石离地。石分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三号。武举考试比试的是带有武术技艺性的力量型功力。

    不同领域的习武者和不同特色的武术流派,都注重练功,以提高功力为目的情况,还被总结成了“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句千古名谚。这十个简洁明了的字,起码包含着三层意思。其一,在这句武谚中,首先把“拳”(拳套和拳斗)与“功”摆在同一层面上,指明两者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其二,指明练拳者如果只练拳,不练功法,到老将一无所获。充分说明了练功与提高功力的重要意义。其三,这句谚语中的“功”字,兼含着武功、功夫和功法三意,也包含有功力的意思。其中“练功”一词,可解释为练武功,练功夫;还含有练习某种具体功法和练习提高某种专门功力的意思。在这里,功夫、武功已不作为武术的别称用,而是作为功法和功力的别称用。在武坛中,这类用例还有。例如,在记述少林拳系72种功法的《少林七十二艺》中,就将这72种功法称为“七十二艺功夫”,而“武功”一词,其字面含义是武术功法的缩写。上述比较和比试者中的优秀者,因功力高人一筹,可谓之功夫好,亦可谓之武功高。

    基于上述理解,可以将“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释意正面延伸为;只有通过练功,增长功力,具备些真功夫,才能同时获得健身、防身和修身的习武功效,也才谈得上以自身拥有武功技能--功夫,去建立为过为民的功绩--武功。

    总之,功夫和武功在武坛用语中的狭义解释,限指功法和功力。由于不论何门何派习武者都注重练功,提高功力。不同领域的武技比较、比试和比赛,比的也是功力。因此,功夫、武功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含义,成了武术的别称。从这组名词的分析,还使我们认识到,习练武术的关键在于锻炼和提高功力。因此,功夫、武功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含义,成了武术的别称。从这组名词的分析,还使我们认识到,习练武术的关键在于锻炼和提高功力--武术技术和技能水平。

二。类谈武术功法的内容与分类

    武术功法的内容非常丰富。各门各派都有着各具特色的功法。按照它们的锻炼方式和锻炼效果,可以大致分为武术柔功、内功、硬功、轻功和感知功。

(一)武术柔功

    柔功是武术功法的一类,泛指锻炼肢体关节活动幅度和肌肉舒缩能力,提高柔韧性的练习方法。

    在武术运动中,不论是要达到一定的拳式规格,表现一定的运动幅度、速度和力度,还是要在对搏时击中对手和闪避对方的攻击,都直接受着肢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肌肉舒缩能力的优劣的影响。因此,柔韧素质是习武者最基本的体能之一。

    柔功的内容主要包括肩部柔功、腕部柔功、胸背部柔功、腹部柔功、腿部柔功和足踝柔功。柔功的锻炼形式有静压和动转两类。静压又分为以自身内力进行练习的“主动压”和借助外力进行的“被动压”。动转是肢体以某关节为轴进行的屈伸、收展或绕环的运动。柔功练习中,静压和动转两种运动形式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方能获得柔功练习的最佳效果。
(二)武术内功

    武术内功是武术运动中,采用以意领气、以气运身、以身发力为基本锻炼手段的一种内外兼修的方法。它的目的在于锻炼人体运动时,意、气、劲、形四者一动俱动,一到俱到,一止俱止的能力。通过武术内功锻炼,可以获得内壮外勇,内外合一以及激发人体潜能的效果。

    内功的锻炼形式分为静功和动功两类。静功以桩功练习为主,也包括有坐功和卧功;动功则以肢体导引为主。武术内功既是练内培本的武技筑基功夫,又是健身强体、延年益寿的养生功夫。

    武术内功的内容主要包括各流派的桩功(如浑元桩、骑马桩、七星桩、养生桩等)、坐功。以及武八段锦、十二段锦、易筋经十二势、太极筑基功、八卦转旋功、形意三桩五拳功等)。

(三)武术硬功

    武术硬功泛指增强身体抗击力和攻击力度的练习方法。硬功的种目很多,大致可分为抗击类和增力类。抗击类包括有锻炼局部的铁沙掌、铁头功等,亦有锻炼全身的排打功,金钟罩等功法;增力类包括有增强指力和臂力的上罐功、柠棒功等,增强腿力的石柱功等。硬功以内部的意气锻炼和外部的撞击操习相结合。其内练注重以意领气,意到气到,气到力发。提高在意识的支配下,将全身的劲力集中从肢体随意部位发放出去的能力。其外练注重增强肌肤的结实和承受反作用力的能力。这种内外结合的练习,能使人体锻炼成“无一处惧打,亦无一处不打人”的所谓“金刚之体”。

    硬功锻炼有助于强筋骨,长力气。但练习时要严守循序渐进原则,注意防伤,以免损害身体。

    武术硬功功法颇多,常见的有掌旋球功、推山掌功、合盘掌功、抓绷子功、抓圆锥功、拔桩功、锁指功、拈捻功、拈悬功、点石功、一指禅功、卷棒功、拧棒子功、上罐功、麻辫功、揉球功、铁牛耕地功、蜈蚣跳功、打狗皮袋功、吊袋功、石锁功、石柱功、铁头功、抵棍功、螳螂功、摩擦功、戳插功、滚铁棒功、双锁功、霸王肘功、靠臂功、拍靠功、搂贴撞靠功、木人功、排打功、金钟罩功、铁膝功、踢跟功、踢桩功、扫桩功等。

(四)武术轻功

    武术轻功泛指以步履轻快、纵跳自如,以及攀高走脊为锻炼目的的各种功法。轻功训练主要是通过逐步增加跳跃的各种功法。轻功训练主要是通过逐步增加跳跃的高度、身负重物(如砂袋、铅衣等)的重量,以及减少载负体重的支持力等多种手段,提高训练难度,增进自身的力量、速度和平衡能力,促进发挥人体潜能。传统的轻功功法有跑桩功、走砖功、梅花桩功、跑缸边功、跑簸萝功、飞行功、跳坑功、跑板功等。

(五)感知功

    武术感知功是提高视觉、听觉和皮肤等感官感知能力的功法。主要包括眼功和耳功。

    武术眼功泛指武功中保养视力,以及发掘视机能和非视觉“视”(感知)物潜能的各种锻炼方法。按其训练形式,眼功锻炼可分为静态视静物、静态观变动、动态视静物、动态观变动等四类。

    眼功的锻炼效果,表现为提高目光敏锐和明亮度、扩展视野面红耳赤乃至能“眼观六路”)、提高凝注能力(乃至有穿透力)、增强瞪目直视而不瞬的能力、提高在变动中观察动体的能力,以及提高手眼相随的能力等多种。

    眼功练习以集中精力,静心用意为基本原则,同时应遵守循序渐进、练养结合的原则。适当补充维生素A、D,吃些动物肝脏,将有助于收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眼功功法有闭旋开定功、夜视功、观日功、不瞬功、看彩条功、点棉球功、宁神观变功、滑步辩招功、运眸功、易筋经目功、吐“嘘”养眼功、拉耳明日功等。

    武术耳功泛指武功中保养听力,以及发掘听觉机能和非听觉“听”(感知)辨潜能的各种锻炼方法。

    耳功练习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练习时,既要集中精力,静心用意,分辨由大到小、由近到远的声音,又要动员皮肤等其他感官一道参与感知环境(如气流、气味、温度等)的细微变化。听辨身体四周的变异,在无备时不怕人暗算,在敌众时不畏人偷袭。
练耳还应注意和养耳结合。中国针灸学认为,人耳像一个倒悬的胎儿,有头、躯干、四肢、五脏六腑。。。。。人体某部有疾病,就会在耳的相应部位反应出来,按摩这些部位或针刺其上的穴位,就能治疗疾病。中医学还认为,“十二经络上聚于耳”,按摩耳部,有助于疏通全身经络。因此,耳功功法有闻钱鸣功、听彩条功、闪沙包功、营治城郭功、左顾右盼功、掩启耳门功、鸣天鼓功等。

三.武术功法的训练原理与要诀

    种目繁多的武术功法虽然有着各式各样的锻炼方法,但都具有着一些带普遍性的练功要诀。把握好这类要诀,就能按图索骥,收取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我们将这些要诀总结成四条带共性的武术功法训练原理---消除妄动,从静中体验;以意领气,在身内周流;应外诱潜,从动中获得;微量递增,从有限中求无限。

(一) 消除妄动,从静中体验,这是武术功法以意正形、借形束意的基本原理。妄动,指不符合规格的动作和不符合规矩的静姿。练功首应排除杂念,集中思想,消除妄动。练动功时,要使肢躯按照一定的运动方向和路线,一定的运动节奏和幅度,一定的运动顺序和配合方式等动作规格进行。在练静功时,要使肢躯按照一定的空间方位,保持身体的面向,保持各关节处于一定的伸屈度和相互角度,保持各部肌肉适宜时也是促进意识加强集中的过程。意识的高度集中,是相对于纷繁而言的“静心”。在这种状态下,注意体验肌肉感觉,能通过肌感加速动作和静姿按正确规格形成动力定型。在这种状态下,注意体验肌肉感觉,能通过肌感加速动作和静姿按正确规格形成动力定型。在这种状态下,注意体验气息在身内流动的感觉,能促进意与气相依,形成意气相随的条件反射。动作和静姿正确,能为内气的流注打开通路。意气相随是以意领气,以气运身的基础。因此,练习武术功法,要从“消除妄动,从静中体验”入手。

(二) 以意领气,在身内周流,这是武术功法“运气”的基本原理。即以意识引导气感在体内进行有序流转。当妄动已除,意识能体验到身中丹田的感觉,再引动聚于其中的“丹田气”上下贯注,“气起于丹田,升于泥丸,降于背,入于肩,流于腕,至十指尖,此气之上贯也;气生于丹田,入于两肾间,降于涌泉,此气之下贯也”(见明朝人毕坤撰《浑元剑经内篇》)。逐步达到意到哪儿,气到哪儿,“意照周身,气自周全。”

(三) 应外诱潜,从动中获,这是武术功法“练功”的基本原理。即通过身体对外界的感应,沟通人体内外环境。在内外环境相互效应中诱发人体潜在能力。具体运用此原理的方法有两类:其一,在身体柔缓的运动中,体验空气的阻力,或将空气意想为水或稀泥。人置身其中,一运动,即感到前有阻力,后有吸力,左右有依附力。以及欲上,下有沉坠力;欲下,上有漂浮力等。通过这种感应性体验练习,就能逐步增强内力,诱发潜能。其二,以意气配合做短促发力的动作,或借助拳式练习以气摧力击打假设的目标,或凭借辅助练功器械,以气催力撞坚击锐、承受抗力。使人身内气和潜能能随意而动,依技而行,达到意到、气到、劲到、形到,一到无有不到,一发无有不发之境域。

(四) 微量递增,从有限中求无限。这是武术功法“练身”的基本原理。即每次功法训练中,功法难度只有极微小的增加。此增加量往往不会引起身体的不适感,或者说增加量处在身提能承受的适应范围内,从而使身体始终保持在相对适应的机能状态下,缓慢地持续提高身体机能能力。获得超常的锻炼效果。

    功法难度表现为多种。在柔功练习中,难度表现为肌肉和韧带伸展性渐长,保持肌肉伸展度的静耗时间渐增加和舒缩次数渐多。在桩功练习中,难度表现为站桩时间渐长,负重量渐增和支持物渐危(高、细)三者的变化。在“上罐功”等类提高身体抗击力和攻击力的练习中,难度表现为用于刺激身体的方法和物体的硬度渐增,份量渐重,以及用力渐大,速度渐快、次数渐多等。在“跑簸萝”等类旨在提高身体平衡控制能力的练习中,难度表现为负重量的递增和支撑物的渐危。

    每一功法的难度因素有多种。在难度增加过程中,不是各因素同时增加,而是每次(或一定时间内)只增加某一难度因素。各因素在一个较长的锻炼过程中,交替增高,逐步积累有限的微量,追求永无限度的超常技能.



(字数 : 9216) 
评论:0 | 推荐:2 | 引用:0 | 点击:0 | 收藏 
【关于下发2006年全国传统武术交流大赛竞赛规程的通知】 [转贴 2006-11-17 1:40:30 ] 发表者: zhonghuawushu   


  
   武术字[2006]26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体育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武术协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行业体协,中国武术协会一级专业性会员单位: 

    2006年全国传统武术交流大赛定于2006年12月27日至29日在黑龙江省大庆市举办。该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黑龙江省体育局主办,黑龙江省体育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承办。现将比赛规程印发给你们,请按《规程》的要求积极组队,做好参赛准备。 

    接此通知后,请务必于11月15日前电告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社会武术部。   
     联系电话:010-64912159 
    联 系 人: 樊 义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日 
  
 
  
 主题词:武术中心 比赛 通知  
   
 
 


(字数 : 1388) 
评论:0 | 推荐:5 | 引用:0 | 点击:0 | 收藏 
【2005-2009年度中国武术协会组成人员】 [转贴 2006-11-17 1:37:31 ] 发表者: zhonghuawushu   

 名誉主席:李德生

名誉顾问:李铁映 霍英东

顾  问:李梦华 蒋先进 巩德顺 徐 才 张耀庭 张文广

主  席:王筱麟

副主席:(以下按姓氏笔划排序)
王玉龙 石增兴 田新德 冯  潮 朱  玲 刘北剑 孙康林 杨风楼 李明华 李春兰 李爱民 吴振绵
张振河 陈国荣 罗明福 赵英华 赵普新 黄凌海 阎利生 翟晓翔 薛   炼

特邀副主席:常胜勤 赫全根

常务委员:
门东山 马贤达 王玉龙 王龙龙 王俊璞 王崇理 王霞光 石增兴 田鸿章 田新德 冯  潮 朱  玲
乔毅智 刘北剑 刘国泰 关铁云 许  伟 孙康林 杨风楼 杨文彬 李昌铁 李明华 李春兰 李爱民
吴振绵 何金星 宋万年 来 凯 张力军(女) 张万秋 张明廷 张学军 张秋甫 张振河 陈立基
陈亚斌 陈国荣 罗明福 周庆春 赵光圣 赵光华 赵英华 赵建军 赵普新 聂明阮 聂  春 高  林
郭厚诚 黄凌海 阎利生 鲁崇久 曾于久 温佐惠(女) 蔡龙云 蔡明远 翟晓翔 薛  炼

秘书长:康戈武

司  库:程慧琨(女)

副秘书长:杨战旗 张玉萍(女)

委  员:
丁惠茹(女) 于万岭 万本晨 门东山 马士平 马永杰 马贤达 马  雷 王玉龙 王世泉 王龙龙
王俊璞 王崇理 王  静(女) 王霞光 扎西吉(女) 石增兴 田鸿章 田新德 包双林 冯  潮 吕紫剑
朱  玲 乔毅智 任  刚 刘太福 刘玉华 刘玉来 刘北剑 刘宏章 刘国泰 刘晓辉 刘普雷 关光宁(女) 关铁云 江云国 许  伟 孙秀林 孙剑群 孙爱平(女) 孙康林 苏英侠 杜  刚 杨风楼 杨文彬 杨向红(女) 杨战旗 李士英 李小杰(女) 李旺华 李昌铁 李明华 李建平 李春兰 李俊文 李爱民 吴振绵 吴  彬 邱王相 何金星 宋万年 宋  凯 张力军(女) 张万秋 张玉萍(女) 张有峰 张成辉 张师信 张军平 张连登 张秀敏(女) 张明廷 张学军 张秋甫 张俊卿 张根学 张振河 张跃敏 
陈立基 陈亚斌 陈旭红(女) 陈应表 陈国荣 陈桂红(女)林萌生 林  辉 罗卫民 罗明福 金肖冰 
周庆春 周金彪 庞林太 郑企平 郑剑宝 赵长军 赵光圣 赵光华 赵  军 赵英华 赵建军 赵秋菊(女)赵 勇  赵  斌 赵普新 郝怀木 胡宝林 钟江宁 俞炯耀 洪传芳(女) 官战军 袁永龙 聂明阮 聂  春 夏先健 晏西征 徐惠清(女) 高 林 高绍勇 郭志禹 郭厚诚 唐 巍 黄建刚 黄凌海 崔 培 康戈武 ”康绍远 章王楠 阎利生 梁艳华(女)董劲松 韩建明 程慧琨(女) 鲁崇久 曾于久 温佐惠(女) 蒙丽华(女) 蔡龙云 蔡明远 谭炳春 翟晓翔 薛  炼 魏跃林 魏新换(女)

中国武术协会专业委员会人员

裁判委员会
主  任:程慧琅
副主任:周金彪 温佐惠 朱瑞琪 徐伟军
委  员:于翠兰 马世坤 马  雷 王培锟 王  静 冯宏芳 曲润杰 刘玉福 刘同为 关铁云 苏长来
杨玉峰 李绍成 李 惠 初学玲 张亚东 林北生 林建华 郑旭旭 赵 斌 钱源泽 曹科润 

教练委员会
主  任:周金彪
副主任:金肖冰 庞林太 李建平 刘宝玉 张根学
委  员:王同庄 王样全 尤邦孟 牛 飞 方  坚 代林彬 任 刚 刘广齐 严  平 肖志民 何瑞红 
沈学军 沈建军 陈旭红 赵 勇. 聂建国 夏卫中 黄建刚 蒋华社 管建民 翟寿涛 魏新换

武术产业发展委员会
主  任:宫战军
副主任:郑企平 罗卫民
委  员:马中轩 畔振平 李海峰 余鸿坚 陈 涛 陈 曦 韩建芳

科研委员会
主  任:康戈武
副主任:李小杰 曾于久 蔡仲林 郭志禹 李士英
委  员:马敏卿 王乃虎 王  岗 朱永光 乔 镍 李旺华 张选惠 陈亚斌 林小美 周之华 赵秋菊 袁镇澜 栗胜夫 高楚兰 梅抗强

传统武术委员会
主  任:杨战旗
副主任: 刘普雷 夏柏华 邱王相 李 婕 孙敬国 孙凤翔
委  员:王晓军 .王铁延 田登双 刘功臣 刘志华 关润雄 孙永田 杜 刚. 李文钦 肖关纪
张永明 张军平 张克俭 陈正雷 陈佩菊 赵大元 郝心莲 崔瑞彬 韩艳丽 韩振博 虞定海 廉  晨 樊  义 魏齐棋

武术学校工作指导委员会
主  任:杨战旗
副主任:郝怀木 张耀敏 刘晓辉 孙敬国 张骏卿
委  员:付  彪 邬金火 庄昔聪 刘志华 刘述来 刘海科 李明治 李 莉 张文斌 张炳臣 陈同山 陈宝堂 陈  翔 周小菊 郎荣标 赵淑华 施守春 秦广文 晏西征 徐昌文 常胜杰 梁少宗 董劲松 谢孝财 樊  义 樊庆斌 魏跃林

新闻委员会
主  任:韩建明
副主任:王俊璞 王霞光 许 伟 王崇理 王继田
委  员:王友唐 王庆谊 王亦君 王  欢 王  静 付  力 任灏瑜 刘宝成 刘洪耀 劳  坚 杨心伟 杨晓轩 李  平 宋  澎 张连城 张秀萍 张京玉 陈晓伟 罗京生 周广卿 郑红深 郑锦秀 赵迎军 
哈国英 施绍宗 姜  智  曹  竞

  
 中国武术协会   
二零零五年十一月
  
 


(字数 : 3226) 
评论:0 | 推荐:4 | 引用:0 | 点击:0 | 收藏 
【中国武术段位制】 [转贴 2006-11-17 1:35:40 ] 发表者: zhonghuawushu   

 

 
  
 第一条 目的 
为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提高武术技术和理论水平,建立规范的全民武术体系,特制定本段位制。 

第二条 段位名称 
根据个人从事武术锻炼和武术活动的年限,掌握武术技术和理论的水平、研究成果、武德修养,以及对武术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将武术段位定为九段。设: 
初段位:一段、二段、三段 
中段位:四段、五段、六段 
高段位:七段、八段、九段 

第三条 晋段标准 
(一)初段位的晋升 
1、凡参加武术套路基础锻炼年满8岁或参加武术散手基础训练年满13周岁(仅限男子),入段资格技术考评成绩达7分以上,并接受武德教育者,可取得入段资格。 
2、凡取得入段资格达1年以上,在规定的考评中,演练一段的一套拳术或散手基础技术,成绩达7.5分以上,遵守武德者,可申请晋升一段。 
3、凡获得一段达一年以上;在规定的考评中,演练二段的一套拳术,成绩达8分以上,或在散手攻防组合技术考评中,成绩达8 分以上;遵守武德者;可申请晋升二段。 
4、凡获得二段达一年以上;在规定的考评中演练三段的一套拳术,一套器械(长短任选),每项成绩达8.5分以上,或在散手实战技术考评中,成绩达8.5分以上, 
遵守武德者,可申请晋升三段。 
(二)中段位的晋升 
1、凡获得三段达2年以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晋升四段: 
(1)在规定的考评中,演练四段的一套拳术、一套短器械、一套长器械,总成绩达到25.8分以上,并在该段的武术理论考试中,成绩达到75分以上,重视武德修养者; 
(2)在规定的散手四段晋段比赛考评中,成绩达到规定录取名次,并在该段的武术理论考试中,成绩达到75分以上,重视武德修养者。 
2、凡获得四段达2年以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晋升五段: 
(1)在规定的套路晋级比赛考评中,演练一套拳术、一套短器械、一套长器械或二套拳术、一套器械 (仅限于太极拳系列),其中一项达到规定录取名次,成绩达到26.25 分以上,并在该段位的武术理论考试中,成绩达到80 分以上,重视武德修养者; 
(2)在规定的散手五段晋级比赛考评中,成绩达到规定录取名次,并在该段的武术理论考评中,成绩达到80分以上,重视武德修养者。 
3、凡获得五段达2年以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晋升六段: 
(1)在规定的套路晋级比赛考评中,演练六段的一套拳术、一套短器械、一套长器械或二套拳术、一套对练 (仅限于太极拳系列),其中一项达到规定录取名次,成绩达到 27分以上,并在该段位的武术理论考试中,成绩达到85分以上,重视武德修养者; 
(2)在规定的散手六段晋级比赛考评中,成绩达到规定录取名次,并在该段的武术理论考评中,成绩达到85分以上,重视武德修养者。 
(三)高段位的晋升 
1、凡获得六段达6 年以上,在工作业绩、武术理论研究、科研论著中取得一定成绩,武德高尚者,可申请晋升七段。 
2、凡获得七段达5 年以上,在工作业绩、武术理论研究、科研论著中取得一定成绩,并对武术运动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武德高尚者,可申请晋升八段。 
3、凡获得八段以后,在工作业绩、武术科研论著、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并对武术运动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影响极大,武德高尚者,可申请晋升九段。 
4、对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知名人士,经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审核后,可授予荣誉高段位。 

第四条 申报、考评与审批办法 
(一) 凡遵守武德,热爱武术,具有相应的武术技术和理论水平,均可申报武术段位。只有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授权的各级考评委员会,才有权组织考评。 
(二) 各区、县武术考评委员会,每年对基层武术组织的学员进行套路或散手入段资格技术和一段的考评,并将考评合格者的申报材料上报所在区、县体委主管部门(或武术协会)审批,授予入段资格证明或相应的段位。 
(三) 地、市体委段位考评委员会,每年可举行二段和三段的考评,并将考评合格者的申报材料上报所在地、市体委武术主管部门 (或武术协会)审批,授予相应的段位。 
(四) 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及行业体协武术段位考评委员会,每年举行四段、五段和六段的考评,并将考评合格者的申报材料上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及行业体协武术主管部门(或武术协会)审批,授予相应的段位。 
(五) 全国武术段位考评委员会将适时组织七段、八段和九段的评审,并将评审合格者的申报材料,上报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审批,授予相应的段位。 
(六) 各段位的考评形式包括:1、省级和全国性的各类武术比赛;2、规定的段位晋升考评。 

第五条 证书、服装与徽饰 
(一)证书 
由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统一设计、制作。 
(二)服装 
由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统一设计,制定专门厂家制作。 
(三)徽饰 
由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统一设计,制定专门厂家制作。 
1、初段位:一段(青鹰);二段(银鹰);三段(金鹰) 
2、中段位:四段(青虎);五段(银虎);六段(金虎) 
3、高段位:七段(青龙);八段(银龙);九段(金龙)   
 中国武术协会  
 


(字数 : 2624) 
评论:0 | 推荐:2 | 引用:0 | 点击:3 | 收藏 
中国武术代表团出访古巴 [转贴 2006-11-17 1:34:26 ] 发表者: zhonghuawushu   

     应古巴体育委员会主席翁贝尔多的邀请,我中心王筱麟主任率中国武术代表团一行5人于5月29日至6月6日访问了古巴,并出席了“第八届海外华人联欢节”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30日上午,在哈瓦那华人街举行了“第八届海外华人联欢节”的开幕式,我驻古巴大使李连福、文化参赞贺蛹,以及代表团成员出席了开幕式,同时出席的还有古巴两名将军、华区主席以及古巴武联主席李荣富等。开幕式进行了中国传统的舞龙舞狮和武术表演,整个活动热烈而隆重。

    31日晚在古巴体育城举行了武术比赛,来自古巴、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等国家的11支代表队参加。古巴体育委员会主席翁贝尔多等政府官员,我驻古巴大使,以及我武术代表团成员等观看了首场比赛。比赛前举行了授勋仪式,翁贝尔多主席代表政府体育委员会将一枚勋章授予了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国际武联秘书长王筱麟。王筱麟主任在致辞中对此表示感谢,并代表中国武术协会和国际武术联合会对古巴政府和古巴武联为向世界推广武术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对中古两国之间的体育和武术交往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仪式后,中古两国运动员进行了精彩的武术表演,引起在场4000多名观众的轰动,当地的新闻媒体对本次访问也给予了关注和报道。

    访问期间,代表团还出席了主题为“武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会,王筱麟主任做了“武术的德育教育和健身价值”的专题报告,受到了与会约400名武术爱好者的热烈欢迎。


  
   
 
  
 图为:中国武术代表团与当地武术爱好者的合影
 


(字数 : 1289) 
评论:0 | 推荐:5 | 引用:0 | 点击:3 | 收藏 
赵峻同志出任省武管中心主任、党总支副书记 [转贴 2006-11-17 1:30:02 ] 发表者: zhonghuawushu   

据豫体党〔2006〕54号文件精神,省体育局党组经过研究决定,赵峻同志出任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党总支副书记,不再担任省水上运动学校党总支书记、副主任职务;张跃敏同志不再担任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党总支书记职务,调入河南省体育局任办公室主任。

(字数 : 148) 
评论:0 | 推荐:4 | 引用:0 | 点击:2 | 收藏 
漯河市代表队夺得省十运会武术套路比赛首枚金牌 [转贴 2006-11-17 1:29:11 ] 发表者: zhonghuawushu   

 8月24日,河南省第十届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在洛阳市体育中心举行,,漯河市代表队运动员王啸勇夺武术套路比赛首枚金牌(男子甲组长拳),在首日上午的比赛中共产生了6枚金牌,除漯河代表队夺取男子甲组长拳金牌外,郑州市代表队夺得女子乙组长拳、女子甲组长拳2枚金牌;安阳市代表队夺得女子乙组南拳、女子甲组南拳2枚金牌;开封市代表队夺得男子乙组长拳1枚金牌。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还将产生28枚金牌。 
  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为保证本次比赛的公平公正举行,制订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尤其是在裁判员管理上出台了多项管理规定与办法,如聘请武术界知名老专家:马春喜、李德成、吕延芝组成竞赛仲裁委员会以,为了避免弄虚作假行为,开赛前一小时才对运动员进行抽签/并利于中心开发的运动员注册管理系统现场查验运动员参赛证通过电脑对照参赛运动员照片,裁判员全体在赛前签定了保证书并宣誓在比赛中公平、公正执法,邀请局纪检监察室的领导全程参与到本次比赛进行监督等。相信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及有效的监督,本次比赛必将顺利圆满成功。



(字数 : 535) 
评论:0 | 推荐:5 | 引用:0 | 点击:0 | 收藏 
2006年河南省武术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培训班在郑州结束 [转贴 2006-11-17 1:25:51 ] 发表者: zhonghuawushu   

 由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河南省体育局职业技能鉴定站联合组织的河南省武术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于2006年6月21日至25日在郑州成功举办,来自全省各地武术辅导站的93名辅导员参加了培训,培训班专门聘请了大学教授和高级教练讲授了职业道德、体育法律法规、体育理论、体育经营管理知识、武术教学组织与方法、武术竞赛组织与实施、太极拳技术的提高、太极拳推手套路共8门课程,按照国家规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初级鉴定标准和方法对参加学习的学员进行了理论考试和技术技能的考试。
     本次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武术辅导站的辅导员,是省武术中心在坚持省一级拳师培训考核制度的同时,首次针对武术项目举办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这标志着武术做为体育项目之一,武术的辅导员和武术馆校的教练员从此进入国家职业标准评定系列,武术做为一种社会职业正式得到国家的职业技术认证,达到标准者能够获得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此证书全国通用、国际认证。
     我省是武术大省,武术的辅导员和武术馆校的教练员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和传统武术传播、武术竞技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骨干作用,对武术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国家职业标准在武术项目中的推行将有力的推动着武术辅导员和武术馆校教练员走向职业技术规范化认证的道路。

(字数 : 634) 
评论:0 | 推荐:5 | 引用:0 | 点击:1 | 收藏 
刘钢在北京大学第二届中华武术国际论坛预备会上的发言 [转贴 2006-11-17 1:10:53 ] 发表者: zhonghuawushu   


各位领导、嘉宾,各位新闻单位的朋友大家好

  今天应邀参加这次发布会,能有机会认识这么多朋友非常高兴。我首先代表北大文化集团博武国际武术网,向本次北京大学国际武术论坛的主办方:北京大学武术研究中心,承办方:北京百信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表示衷心的感谢。

  武术是我们的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国际影响,深受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喜爱,经过几千年特别是最近几百年的演变,已经形成了一百多个拳种和众多的门派,各种功法更是不计其数。武术运动的开展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喜爱和练习者非常多,具估计全球仅练太极拳的爱好者就有数千万人,武术之所以受到群众的喜爱,是因为武术不仅是一种身体运动,而且还是一种文化,不仅能强身健体,更具有自卫技击、陶冶情操的功能。同时武术还具有很好的表演和艺术欣赏价值。

  近年来,伴随着武术运动的开展,武术理论、技术、产品、培训、文化、传播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如何更好的继承传统,如何创新和如何实践传统武术理论的问题,特别是如何恢复和进一步开展武术搏击运动的问题,还有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探究武术强身健体养生保健的科学机理等问题。总之,武术这一中华瑰宝,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讨。

  现在中央和社会各界都在大力提倡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扩大中华传统文明的传播和影响。即将在北大举办的第二届中华武术国际论坛,与当前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的需要相吻合,也为在大学里开展和传播传统文化带了好头。

  北京大学是国际知名的大学,有着百年的历史和开放、创新的文化传统。去年已经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华武术国际论坛,受到国内外武术界广泛关注。在中国著名高等学府举办这样的武术国际论坛,相信一定会进一步促进武术理论的丰富,进一步促进武术爱好者之间的友好交流,促进武术技击理论和技术这一武术灵魂内容的恢复和提高。也必将促进武术运动在学校和青年学生中的的进一步普及和开展。

  博武国际武术网是北大文化集团主办的大型武术综合信息网站,经过几年的运作,在武术界领导和广大武术爱好者的支持下现在已经发展为国际著名武术网站,每天都为世界武术爱好者提供大量的武术相关最新信息,此次能够参与北京大学第二届中华武术国际论坛的网络宣传,能够结识更多的朋友,感到非常高兴。为配合此次国际武术论坛的宣传,我们将在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开设专栏集中报道论坛的各项活动,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让全世界的武术爱好者在第一时间及时了解此次论坛的活动,及时了解与会专家对继承和发展武术的高论,为全世界的武术爱好者架起一座和与会专家交流沟通的桥梁,与大家一道为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武术文化贡献力量。

最后,再一次预祝北京大学第二届中华武术国际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字数 : 1226) 
评论:0 | 推荐:4 | 引用:0 | 点击:0 | 收藏 
武术,正在消失的传说——访五行通背拳传人崇德顺 [转贴 2006-11-17 1:07:11 ] 发表者: zhonghuawushu   

武术,正在消失的传说——访五行通背拳传人崇德顺
 
 


  武林,一个并不遥远的名字,不需要跋涉山川,不需要古径寻幽,武林就在我们身边;从旁边经过的相貌平常人可能就是武林中人,在天坛、颐和园、紫竹院等地孤单坐着的人可能就是武林中人,但是武术渐渐离开了我们,高深的武功绝妙的技击永远离开了我们,如同一个遥远的传说。
  某种机缘我接触了武林人士的一个群体,他们是五行通背拳的传人,从外表看和平常人无异,但是言行间体现出来与众不同,待人热情不失稳重,坐时端坐垂肩,说话言辞谨慎,只是不经意之间眼皮一耷拉射出寒光。和他们在一起,听着古老的故事,恍惚中仿佛回到从前,回到清末民国初年的武术的巅峰时代,见到了被誉为“臂圣”的张策先生,见到了贫困中仍抱病写书的张喆先生,临终前的“妙手”董秀生先生痛呼,还有很多东西没有传下来。
  五行通背拳的传人中有位崇德顺先生,是张策先生的再传弟子,从他那里我了解到许多五行通背拳的情况。
  崇德顺,北京海淀人,43岁,1981年开始练武,主要由大师兄张福顺先生传授。崇德顺先生身材魁梧,言语谦和,谈话中极少谈打,聊起当年练武的实战经历,说自己年纪小不懂事。他经历丰富,入伍从商,曾与死神擦肩而过,现在致力于中华传统武术的推广工作,谈到五行通背拳的历史如数家珍,对传统武术的现状深感痛心,虽说近年来致力于武术的推广,但对传统武术的前景未感乐观。崇德顺先生经常向我介绍五行通背拳的历史和传统武术发展的困境。 
 

  从他那里我了解到五行通背拳的辉煌历史需从“臂圣”张策先生说起,张策字秀林,直隶香河马神庙(现天津武清县)人,从祁家通背拳的陈庆先生学艺,又跟师兄王占春先生共同切磋琢磨九载,后从杨氏太极拳的杨班候、杨健候先生学习杨氏太极拳,当时有说法王占春为“臂仙”,张策为“臂圣”。
  张喆先生是张策先生的族弟,在香河遇异人传授,将所学武功整理一遍,风格更紧凑。张喆先生在授业弟子董秀生先生住三年后,在天津创建第一通背拳社,传授邓洪藻先生、张春裕先生等人。
  董秀生字毓林,董秀生先生是张策先生的关门弟子,也是张喆先生的授业徒,人称“妙手董秀生”。张策先生临终前将董老师托付给张喆先生,张喆先生口传心授三年后才离开董老师家。董老师又将通背拳艺传授张福顺、孟庆俊、孟庆祥、丁好顺,崇德顺等人。
   
一、 一代巨擎过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1934年10月8日,北平锦十坊街双栅栏张策寓所,张策先生的弟子,朋友伤心欲绝,没有想到张策先生从南京回来后会有如此变故。“臂圣”张策先生早年由于走南闯北水土不服,服用鸦片止泻,不料鸦片上瘾,参加1933年南京国术大会后因为在南京吸食鸦片不方便,回到北京,听从弟子的劝告戒烟,服用戒烟药后腹泻不止,危在旦夕。卧倒在床上的张策先生更为痛心,“我造孽啊,我没有传下来,韩占鳌、张殿华(张策四大弟子)是盲人骑瞎马,他们才学了五成。”
   “臂圣”张策最终悔恨地走了,悔恨带走了太多的东西,后人也不知道带走了多少东西。与张策过世相呼应的,“虎头少保天下第一”形意拳的孙禄堂先生也离世。
  随着清末民国初年两位中华武术技击高手的离去,宣告了冷兵器时代的彻底结束。可以花费20年时间练武,凭武艺闯荡江湖,一击天下闻名,以传授武艺或为权贵护卫为业的时代过去了。没有人有20年时间去练武,即使有20年时间,也练不出张策先生和孙禄堂先生的武功,即使练成了,一身武艺招来无尽的烦恼,张殿华先生,当年张策先生的四大弟子之一,就在红卫兵赶来捉拿前用武功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中华武术发展到巅峰,随之是骤然降落。

  当时北平《民生报》十月十一日报道:

通背专家张秀林之逝世
与生前曾与其人韩老道,其仙侠之流欤

  通背拳专家张策之秀林,香河县人,精于技击,初有声于燕赵之间,壮年曾从拳术名家杨建候习太极拳,与现任北平国术馆馆长 许禹生为师兄弟,张策北出关外,南至齐鲁等处。踪迹所至,声誉大振,晚年曾于沈阳,北平等处,设馆授徒。以是桃李半天下,门人弟子散走四方,论者于张之技艺,均多表示钦佩。盖张之通背拳,以至登峰造极之境,遂国术界人亦多叹为不及也。年前张曾应首都国术界之聘,赴京教授拳术,未及返旧京。在首都时,与名拳家吴鉴泉及褚民谊等相处甚得,至是张复闻名于大江南北矣。
  今秋张因腹泻卧病锦十坊街双栅栏寓所,延医诊治,未见效果,日前病突加剧,遂于八日逝世。国术界中人,无不为之悲。张有子二人,长子殿英,现亦任拳术教习焉。张宅于昨日接三,其弟子及国术家往吊者,达四百余人。闻张生前能以手击人,当者无不披靡,直仆十数丈之外。其徒张翰臣在津设立国术通背研究社,著有《通背拳浅释》一书,于“源流浅叙”章中,于张之事迹颇有述及,原文略谓:‘通背拳为武当宗派,当初属于家传,知者甚鲜,且历代相传,口授为多,故发明于何代何人,无可稽考,于有清中叶,有王占春先生,河北良乡县北黄新庄人,幼而好学,初败旧都白云观一道长为师,道长盖通背专家也,旋道长又引王先生至西上某寺,又掲一道长,谓先生曰,此汝师叔,我因事远游,不克教汝,居此与汝师叔学艺可耳。
  十八寒暑,艺乃大进,通背之妙豁然贯通,而今人所不及者,身体处处练到,眼中可容指乱搅,若无事焉,脉络能通能闭,胸腹能合能开,肩能伸能缩,伸者长一半,缩者使之无,动力者千斤之力不能移其身,灵巧处,夜中燃香于炉,以枪刺去,火灭香不倒,非炉火纯青者,克此 , 道长年龄不可考,据山中老人云姓韩,人皆称韩老道。张秀林先生与王先生为挚友,先从杨氏学太极拳二十年,又从王先生研究通背,磋磨九载,深的王先生三味,平日以师兄弟称,王先生卒于清末,后两年,旧都有韩君者,晤王先生一面,韩不知其已亡故也,几张先生闻信,急访韩君,韩君始悉王先生去世已久,相顾惊讶,不止,云云。由张享年六十八岁云。

  崇德顺先生说这是我们能找到关于张策的最全面的文字了,我们要深入了解张策的时代,只有靠门派内老人的口头诉说了。








 

二、易容,轻功,异人――   我们听说的时代
  传统武术口传心授,大多没有文字记载,下面是崇德顺先生讲说的门派内流传的故事:

  易容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阿珠姑娘擅长易容,利用化妆品和服饰可以装扮成老婆婆,还可以扮风浏倜傥的慕容公子。
  据说,武术中有真的易容术,用的不是化妆品,用的是气。董秀生先生患病后,在颐和园附近的弟子孟庆俊、孟庆祥家休养,董秀生先生说起武术中有易容术,弟子请求他表演一下,董秀生先生说:“以后可以,但是现在有病一口气提不上来。”
  传说,王占春先生过世的时候,张策先生不在北京,等张策先生闻讯感来的时候,王占春先生已经入棺。张策说,我是王占春先生的好友,能否见王占春先生一面。王占春先生的儿子勉强同意,打开棺材发现空无一人。2年后,北平有韩君见到王占春先生,张策先生闻讯找到韩君,韩君才知道王占春先生已经过世。张策先生想继续寻找王占春先生的时候,有人劝告,王占春不想见你,王占春会易容术,即使相见,你也认不出来。张策先生于是作罢。

  轻功
  轻功大家都听说过,武侠小说时常有两人较力,一提气奔出几十里,渐渐地功力差的落在后头。
  听说张策先生在香河老家练功的时候,经常和弟子到北京城吃宵夜,吃完宵夜后又回到香河,这时候天还没有亮。有人看见张策先生奔走的时候,不是如同寻常人的奔走的样子,而是用双臂带动身体向前,脚跨跃幅度极大,身体如同一个球向前。
  当董秀生先生的徒弟问张策是否会轻功的时候,董秀生先生回答,我没有见过。  

  异人
  张喆先生在香河老家练拳的时候。后遇前辈高人慕名来访,前辈高人在张喆先生家中住了两个月左右,高人将张喆先生所学整理了一遍,张喆先生的理论和实践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张喆的通背拳身形更活且紧密,劲力更加急脆且伸缩自如。张喆先生晚年的时候,提起前辈高人时,总是说“没有大德,要是当初跟前辈高人走了,恐怕现在就不这样了,当时有家有口,供不起人家,前辈只在家中住了两个月。”

三 、动心者为武,静心者为道?    
  传统武术是按照传统传授,训练,技击方式存在,按照易经五行阴阳八卦理论指导的武术。传统武术如何能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传统套路和技击是传统武术的表现方式,这是传统武术的外在形式,了解的人很多,但是传统武术的内在形式是什么?
  孙禄堂先生在《拳艺述真》一书中提到郭云深先生首先提出了明暗化三个境界。由明劲转暗劲要经历一个过程,有病数年,有恶心呕吐,全身无力,功力减退,经历这个阶段后,脱胎换骨,功力大进。
  崇德顺先生给我们描述了他的练功经历五脏六腑的转变。第一个转变是肺部,十五天左右,没有用力时正常,稍用力感觉吃力。第二个是心脏,半个月,不定时的心跳加速,约130-140次/分钟。第三个是肾,从睾丸到肾有一条细管在窜,似海浪一波一波,仅是一天;老师说这是后天补先天,肾为先天之本。第四个脾,吃饭喝水时感觉胃里有东西,饱胀感觉,也十五天;手臂非常细腻。第五肝,晚上练功时感觉四周全是眼睛在看,一次是晚上练功时一只猫在房上看我练功,我说“去”,猫一步一回头的看着我不情愿走了,谁知道我刚转身练拳,不知什么时候猫跑到了我身后猛叫一声跑了。老师说前辈有说法,是你练得的好,鬼神动物才过来看,它在学你的动作呢!你不让它看它当然生气了。

  这是崇德顺先生练武中身体的感觉合转变过程,这是练武中身体起的变化。
  但是传统武术练的是什么?动心者为武,静心者为道,在武不言武。就武术两个字的解释,武为动作,术是术理。武术是用身体表达思想和智慧,修炼武术实质上是修心。
  如何练好武术?崇德顺先生说,我说的可能也不全面,如果要想成为武术家要有三要素:一、有钱没病,气足心静。二、有明师指点,自身有悟性,有时间练习。三、一把剑,一车书,耐得寂寞,持之以恒。
  练武首先要神闲气定,能够安心持之心衡,功夫自然上身,智慧自然升起,练拳贵在一个灵字,拳要越练越灵,心也要越练越灵,练功时不能心有杀气,搏击时的技能是临敌时的自然反应,反之人容易被拳所拘,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传统武术的现状
  由于种种原因,知道传统武术技击的人少了,能够体现传统武术技击的人更少。即使练习传统武术的人,也只是在练习一些套路,并没有真正相信传统武术的技击,认为传统武术只有套路,前人的身体差,前辈的武功没有传说的那么强。传统武术转向拳击,散打,平时接练打沙袋,身体素质训练,用拳击的拳法,泰拳的鞭腿。有人看了以前的一些摄像,认为传统武术在力量、速度、身体上和现在没有办法相比,现在散打能够击败当时的传统武术。
  传统武术目前发展困难,(其中的原因有几个)主要在这几方面,继承问题,怎样发挥传统武术的技击特性,传统武术如何反思自己,
  第一、继承问题,近50年来,传统武术的继承十分困难。传统武术的技击高手生活潦倒,下一辈习练传统武术多是业余,从时间精力上没有一个基本保证。
  第二、传统武术的技击特性,传统武术是技击术,通俗点是杀人术,传统武术的传播从来就没有大张旗鼓,公开研讨。传统武术可以健身,但技击高手没有糊涂到将传统武术练成体育。传统武术的技击是如此的犀利,能将文弱书生极短时间内转化冷血杀手,真正掌握传统武术技击的人无不战战栗栗,如履薄冰,生怕误传匪人,故非常年考察思虑再三才敢传些真迹。传统武术没有练到真正的东西,是不如拳击散打,这点没有争辩,但是练到的时候技击是简单的事情。
  第三、传统武术如何反思自己。现在谈得较多的是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如何适应大众传播,如何进入奥运会,有人认为传统武术需要创新。1980年代,电影少林寺的热播,习练传统武术达到一个高潮,公园路边青少年狂练传统武术,说明社会对于传统武术是欢迎和热爱的,20年后传统武术的低潮提示了什么问题,传统武术伤了社会各界的心。练拳20年即使动不了手,也要明白一个道理,传统武术都没有能够回答传统武术要练什么。至于传统武术进奥运,这是缘木求鱼,不少中国人自己都不爱的传统武术,老外会爱吗?传统武术的创新提法不错,但是目前传统武术是什么,这个问题都没有解决的时候,如何创新。








 

五、正在消失的传统武术
  前一段时间少林寺将少林武术申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非物质遗产,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有关规定指出,列入人类非物质遗产的作品为有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突出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其实,不仅少林武术濒于失传,而是整个传统武术正在失传。

  张策先生可能带走了一半的东西,董秀生先生临终前拼命往外倒,至少我们知道易容和轻功已经带走了,我们不知道的可能还有不少。崇德顺先生说自己练功有反应,但是下一辈能否练到自身有反应,不得而知。
     
  已经失传就失传了,无论我们如何痛心疾首都没有办法再追回来。由于种种限制,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众多练法,因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练;即使练了,和前辈当年的练法要求相去甚远,更令人痛心。通背拳讲求前进一丈,后退八尺,瞬间完成,上中下三路打法,倏忽从下而上,继而直奔后脑,这些我们也很难做到。张策先生张喆先生弟子辈中硕果仅存一位――天津大发五行通背拳社的张春裕先生,可年事已高;张策张喆再传弟子中不少也过世了,在世的也多在70岁左右。如何抢救目前尚存的传统武术迫在眉睫。

  传统武术讲求口传心授,传统武术的继承不是仅仅记录拳法,练功方法就行,在修行的过程中必须有好的老师传授,否则很容易有偏差。下一代的功夫没有练出来之前都有危机感,传统武术的继承时刻有中断的可能。现在传统武术的继承都是一种业余方式,习练传统武术的人基本都有职业,业余有时间和精力才能练武,人力物力的缺乏给传统武术的继承带来很大的困难。
    
六、继承传统,感慨万千
  关于传统武术如何发展,崇德顺先生谈了他的希望:
  他说,希望尽快恢复传统武术散手赛。散打不等同于传统武术散手,尽管没有权威的散手规则,但是广为接受的擂台习惯,如下台即输,倒地为输是否仍可借鉴?
  散打虽然推动了技击,但是体现的力量、身体对抗的理念,与传统武术点到为止,不拼体力,讲求瞬间爆发的理念不一。应该利用传统武术散手赛促进传统武术回归到传统训练方式,调节出人体本能。
  传统武术界应该知识化,专业化。传统武术练习者应该多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大学生群体的传播。传统武术的下一步应向专业化发展,要有一批武术家从事专业武术研究教学工作,探讨传统武术如何适应现代发展。
  他说,应该更多的开展传统武术交流活动。传统武术在武协的领导下,成立, 了各拳种研究会,开展了一些活动。但是武术各拳种相互交流活动不多,多以表演为主。传统武术理论探讨和实战交流极少,没有实战就发现不了问题。不以名利为的实战交流,可以相互印证训练效果。
  崇德顺先生还诚恳的说,他希望与武林界的朋友多多交流,共同探讨理论和实战,希望就此能够促进和恢复传统武术讲求实战务实的作风。

  和崇德顺先生的接触中,可以感到崇德顺先生传播武术的赤诚之心,也感到他对传统武术继承和推广过程中的的无奈,我们忠心祝愿崇德顺先生在传播传统武术能够顺利些,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和学练传统武术,能够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字数 : 10715) 
评论:0 | 推荐:5 | 引用:0 | 点击:2 | 收藏 
海外少林:传播的不仅仅是”中国功夫” [转贴 2006-11-1 17:11:02 ] 发表者: zhonghuawushu   


少林寺是中国功夫的象征。这些年,功夫片热遍全球,成龙、李连杰成为国际巨星,中国功夫受到世界追捧,海外也涌现出一大批少林寺。这些少林寺,或由中国少林寺直接开办,或由少林寺弟子传人创设。他们在海外收徒授艺,不仅传授中华武术,也传播武术背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前不久,半月谈两名记者分别探访了匈牙利布达佩斯和美国纽约的两家少林寺。

纽约少林寺:闹市中”恒顺众生”

纽约法拉盛41街的少林寺成立于1995年,创始人果林大师是嵩山少林寺第30代方丈的接法传人。750平方米的规模虽然比不了有1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嵩山少林寺,却也有大雄宝殿、藏经室、五百罗汉堂和练武厅。

说起少林寺成立的历史,果林大师很是感慨。1992年他曾随少林寺访美演出。其间,少林武僧的真功夫技惊四座,引起巨大反响。但果林大师发现,美国人仅仅认为少林寺不过是非常出色的武馆而已,有人还打着少林寺或少林武功的招牌开武馆赚钱。因此他决心再次赴美传播真正的少林文化。

纽约少林寺现在有弟子约400人,一半是亚裔,其中出家弟子3人,其余都是俗家弟子。弟子中既有四五岁的儿童,也有70多岁的老人。与国内少林寺最大的不同是这里有女弟子。这也是入乡随俗的变化,不然美国人会认为存在歧视。对于少林弟子的入寺规矩,果林大师说:”只要热爱少林功夫,任何宗教信仰的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弟子。”

果林大师说,弟子们通过练武,能逐渐做到身心统一和净化思想,从而达到”禅修”的效果,进入”禅拳一体”的境界。也只有到了这一阶段,才能真正体会佛教精神的博大精深。

果林大师承认,有些洋弟子最初确实只是冲着少林功夫来少林寺的,但是他们在练功的过程中慢慢对功夫背后的深义产生兴趣。有关佛教知识的书总是刚摆上书架就被一抢而空。少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包括禅学、武学、医学等很多方面。少林寺不仅教授他们功夫,还适时安排一些文化课,教授禅学,让他们明白少林功夫如何用武术形式表现禅的思想,教他们用佛教、禅的思想解决现实问题。

慢慢名气大了,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太太碰到不顺心的事也会找上门来求助。果林大师会尽力开导她们,给她们欢喜心。果林大师说,佛家所谓的”恒顺众生”,就是为大家提供方便,让周围的人都感到称心如意。

果林大师最得意的洋弟子要数黑人布朗。布朗是少林寺俗家弟子,也有自己的法号──恒缘。在2004年举办的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上,纽约少林寺派出的2名选手夺得3枚金牌,37岁的布朗一人拿下其中两枚。如今的布朗已精通18般兵器。果林大师说,布朗的猴拳已不亚于国内专业选手的水平。布朗现在自己也当了师父,负责在布鲁克林地区教功夫,手下有四五十名洋弟子。布朗曾自豪地表示,要把一生奉献给少林,少林寺就是他的家。

纽约少林寺还非常热心公益事业。果林大师组建的”少林功夫表演团”积极参与社区募捐义演等慈善活动。少林弟子在参与世俗生活的同时,可以把获得的收入用于赈灾、资助贫困儿童上学等慈善事业。

纽约的社会治安不是太好,餐饮店的华裔伙计夜间在街区送外卖,很容易成为攻击的对象。因为常常看到新闻报道有外卖伙计遭抢劫、挨打或被杀,果林大师于是在少林寺开设了一些业余培训课程,教授普通大众一些防身之术。

布达佩斯少林寺:功夫引路,走入中国文化的殿堂

从布达佩斯向东北驱车20多公里便来到了著名的匈牙利少林功夫训练中心。中心露天训练场的入口是仿造中国少林寺的大门而建,红墙青瓦,圆窗木门,用苇草做的院墙和隔断透出浓郁的中国气息。

中心初创时起名叫”少林寺”,由美籍匈牙利人罗博特于1998年创建。罗博特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留学期间,首次接触”中国功夫”,被那时而内敛时而激昂的一招一式深深吸引,于是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嵩山少林寺习武。几年后回到匈牙利,在友人的帮助下创建了这所中欧地区独一无二的少林寺。

1999年,少林寺第32代弟子释行鸿放弃在意大利的教学来到匈牙利,接管少林寺并将其改名为匈牙利少林功夫训练中心。中心吸引了大批少林功夫爱好者前来拜师学艺,经中心培训过的外国学生累计已达2万人左右。 

匈牙利政府非常支持训练中心的建设,为中心免费提供了近1000平方米用地。匈牙利警察总局专设有少林功夫部,所有特警部队都必须接受少林功夫的培训。2003年,匈牙利政府正式聘任释行鸿大师为警察总局总教习,负责训练特警部队和全国警界精英。

记者到访时,在中心接受训练的只有20名武术教练,他们接触中国功夫大多在十几年以上,每天早上8点到10点在中心训练,之后前往学校、俱乐部、兴趣班授课,晚上还要给上班族授课。

这些武术教练代表着匈牙利武术的最高水平,甚至并不逊色于中国的武术教练。匈牙利的武术水平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迄今他们在大大小小的各类国际武术比赛上捧回了500多个奖杯或奖牌。

释行鸿大师每堂课除了给学员们教授武功外,还要利用最后的20分钟传授博大精深的中国哲理文化,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向学生讲解深奥的禅宗、道家和儒家思想,启发他们的悟性和智慧。经过多年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把武术与中国哲学思想融为一体,并体现在每天的一言一行之中。这里的每个学员都必须牢记和遵守墙上贴着的”十个戒条”和”十个尊敬”。这些条例对学生的行为举止、着装、礼貌用语、比武、考试、晋级等都进行严格的规范。以前个别学员行为散漫、心浮气躁、爱惹是生非,习武以后变得彬彬有礼、性情温和,让同事惊讶不已。

为了让洋弟子更多了解中国文化,训练中心每年组织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教授中国茶道、书法、中医等。如果有学生对佛学感兴趣,就可以到当地的普济寺、虚云禅院学习,对中医感兴趣可以到中医诊所学习。此外,在匈牙利每年举行一次的传统中国武术比赛中获得前三名者,中心资助他们前往中国,去实地感受少林寺。

总之,少林功夫作为引路者,把学员带进启发智慧的大门,学员在寻找智慧的同时也走入了中国文化的殿堂。 



(字数 : 3201) 
评论:0 | 推荐:<a href="http://zhonghuawushu1123.blog.hexun.com/ArticleCollectors.aspx?articleid=6287280   
 

                浏览次数:2754--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近代西方体育在中国 近代中国的奥林匹克之路
----下篇文章武林网站内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