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物《党的建设》06年11期发表郑光路文史文章《伟大的四川抗战》

作者:郑光路 -上传日期:2006/11/12

 

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物《党的建设》200611期发表郑光路文史文章《伟大的四川抗战》
 
 
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作品受著作权保护。欲转载本文,不得篡改内容,并务注明作者郑光路和文章来源:"中国独特文学网", 国际一级域名:http://www.tstcwx.com    http://zgl.tougao.com
 
   
                 
                 伟大的四川抗战
                                                                          郑光路
 

      抗日战争,是第二次国共合作下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八年抗战中,350万川军出川抗战,64万多人伤亡,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八年抗战中四川还提供了全中国近三分之一的财政粮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曾对四川对抗战的巨大贡献和牺牲作出过高度评价,1945年10月《新华日报》专门发表社论《感谢四川人民》……四川人民这段英勇悲壮的岁月,必将成为四川有史以来最光辉灿灿的一段历史!


  “号外!买号外!7月 7 日卢沟桥事变,抗战爆发了!” 

    1937年 7 月 8 日午后,成都大街小巷响起极为罕见的急促吼卖声……两小时前,成都《新民报》主编李有伦匆匆从省政府跑回春熙路报社,心急火燎地组版、校样、开印。总计不到 40 分钟,《抗战爆发了》的号外即出来了撒遍市区。一批报童还甩开光脚板师跑二十里,把“号外”卖到华阳县、中和场等乡下…… 

    1935年 5 月后,蒋介石主力部队进入四川,试图吃掉四川省主席刘湘为首的川军。共产党人郭秉毅、张曙时、田一平、罗世文、李一氓等先后到刘湘部工作。在中共的感召下,刘湘决定坚决抗日。  

     1937年 9 月 5 日,成都少城公园内人山人海、战旗飘扬。四川省各界在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刘湘、邓锡侯等将领莅会讲话,表示抗战决心。几岁小学生也留着泪水上场致词;四川大学师生赠送16面“抗敌先锋”锦旗和除赠旗毛巾2000张;妇女会赠手巾250打……

    抗战全面爆发后,川军七个集团军,另有一军一师一旅共 40 余万人,先后开赴抗战前线浴血奋战,此后四川每年向前方输送青壮军人,人数令人震撼:抗战 8 年中,四川提供了近 350 万人的兵源,占全国同期实征1405 万余人的五分之—还强!四川各地“妻子送郎上战场”、“父母送儿上前方”的事例甚多。《新华日报》1943 年 11 月 21 日刊登:新津县的爱国模范、 72 岁高龄的高尚奇,将 4 个儿子中的 3 个先后动员去参军抗日,仅留老三高光田在家维持一家六口人生活……被誉为“模范父亲”的安县王者成,送儿子王建堂时场景更催人泪下:他赠送给儿子的竟是一面“死”字旗:白布旗正中写了个大大的“死”字,旗子左方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往勇直前,勿忘本分!”

     抗战八年中,川军担任的前线战场约占全国五分之—,付出最惨烈的牺牲!如淞沪会战时,川军第43军26师装备可怜,据何聘儒先生回忆:“一个连仅有士兵八九十人,只有一挺轻机枪和五六十支步枪。有的枪使用过久,来复线都没有了,还有少数步枪机柄用麻绳系着以防失落,武器之窳劣,可以想见……”日军飞机大炮狂轰滥炸,但川军战士前仆后继、毫无惧色。军士“刘芳第二次重伤时还在说:‘为抗日牺牲,死而无憾啊!’”255团代理团长强兆馥左腿被敌弹打穿、颈部中流弹,仍坚持指挥……26师官兵就是英勇顽强地鏖战了七昼夜,被誉为参加淞护抗战的七十多个师中成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26师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惨重:全师4个团长,两个阵亡。14个营长,伤亡13个,连、排长共伤亡250余名。每个连留存下来的士兵仅三、五人,最多不过八、九人……全师四千多人,这场仗打后仅剩下六百多人!

    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驻守滕县,日军主力板垣师团以重炮飞机猛轰,王师长亲自指挥巷战,不幸遭机枪扫射壮烈牺牲。王师长殉国后,所部官兵逐屋抵抗,战至最后一人。城内伤兵不愿做俘虏,以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滕县一役,122师五千余人几乎全部伤亡,毙日军四千余人。川军巨大牺牲才换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极感慨地说:“如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川军以寡敌众,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

    毛泽东主席挥毫送挽联哀悼:“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抗战八年中,川军牺牲巨大: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的五分之—,即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共计64万余人,居全国之冠!

    八年抗战岁月漫漫,整个中国的钱粮支撑,也主要靠四川这个“大后方”来负担。抗战最困难时期,估计四川负担了国家财政总支出的30%以上。四川出粮也最多,仅1941年至1945年,四川共征收稻谷8228.6万市石,占全国征收稻谷总量的38.75%……

   这么多粮食,是四川百姓勒紧裤腰带奉献出来的!1941年四川省田赋管理处长甘绩镛行经南、潼道上,甘绩镛问一个老农:“你们自己都填不饱肚子,还有啥余粮缴公呢?”老农慨然说:“军队去前方打仗没粮食,就是有条命也不能拼啊……我们老百姓吃苕藤树叶也要交足公粮!”

    抗战军队的军火枪械、军衣等,也主要靠待遇菲薄的四川工人日以继夜生产。川江上赤裸上身的航运船工,吼着悲壮的川江号子、积极运输部队、军粮、难民和军需、民用物资……

    到抗战中后期,国家财政困难万分,全川又掀起了献金高潮。1944年春,冯玉祥将军到川中各地推动“献金运动”。这年1月17日,“成都市各界民众献金救国大会”在少城公园内行。市民、商人、教师、静环等川剧艺人……无不踊跃捐献。最催人泪下的情景出现了:只见一长串衣不蔽体、瞎眼跛脚的乞丐,一个挽一个踉踉跄跄把乞讨来的全部铜元、镍币,叮叮当当放进“救国献金柜”,然后蹒跚下台……全场哭声顿起,争先恐后地掀起又一轮献金高潮,以致挤翻了主席台柱子!据不完全统计,四川各地献金总额为5亿多元。这些钱,是四川人民一滴一滴挤出来的血。这笔巨款,有力地支持了抗战。

    1940年9月后,重庆正式定为中国战时的首都(陪都),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日本人深知“中国大后方”四川的重要,对四川的轰炸前后持续了6年多时间,四川人民承受了巨大灾难。据统计,日本对四川的轰炸共有26000余人被炸伤,22500余人被炸死,财产损失难以统计……

    从1943年12月起,在成都周围的新津、邛崃、彭山、广汉、温江、德阳等地,新修或扩建轰炸、驱逐机场,工程浩大艰巨,共动员民工150万人参加。这些衣衫褴褛忍饥忍饿的民工们,流血流汗,硬是凭着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和简单原始工具,在半年时间里就修建好各个机场!1944年6月16日,当盟军第一批B29轰炸机群从成都各机场起飞,从中国第1次完成远程轰炸日本本±,是日本人做梦也没预料到的!

    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广播以凄哀声音播出向中美苏英等盟国宣告投降书——傍晚后,报童拿着各种报纸的“号外”飞跑笑吼“号外!紧急号外!日本投降了!”

     这成为四川抗战史上最后一个难忘之夜、狂欢之夜! 消息迅速传到各州县,男女老少涌向街头、场镇,大跳大笑大唱,连不相识的也互相拥抱,到处都在敲锣、打鼓、敲铜盆,鞭炮彻夜、火把游行……抗战牺牲者的眷属则泪糊满脸大声狂叫亲人名字:“日本鬼子投降了,你该安心九泉了!”
   

    350万川军,穿一双草鞋、扛一支“老套筒”,带了川中父老的嘱托,一步一步走向生死未卜的前线……1944年7月7日,成都东门城门洞建立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设计的“川军将士阵亡纪念碑”,市民通常称为“无名英雄铜像”。我们如今站在这座神圣的铜像下,会让人耳边响起那熟悉的《义勇军进行曲》:“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座铜像,不就是当年四川人民抵御外侮的象征吗!

 

                浏览次数:887--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文革武斗图片链接!
----下篇文章西塞罗:《清末军衔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