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2年6月郑光路《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2年6月郑光路《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青年作家》2006年11期发表郑光路文史文章《文殊院的前世今生》

作者: -上传日期:2006/11/4
1.       因本文收入作者即将出版的《巴蜀惊梦》—书,本网所发表的是非完整文章,敬请网友谅解。中国版权中心为本文作者提供著作权保护。
        欲转载用此稿,通知作者商定再用。本文章拒绝任何形式的摘编、引用、上网。侵权必究!
3.      作者郑光路联系:"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国际一级域名地址:http://www.tstcwx.com/  或http://zgl.tougao.com,邮箱:ZGL706@263.net  
  
 
《青年作家》2006年11期发表郑光路文史文章《文殊院的前世今生》 
 
   
     文殊院的前世今生
 
  郑光路

  先哲云:"言蜀者不可不知禅"。本文作者以苦心收集的史料和独特视觉,去探讨文殊院片区之前世今生,也是在打捞成都这座文化名城珍贵的历史碎片……

  武担山下早期的梵呗声

  每天无数中外游人来到红墙碧树、木鱼声声的文殊院古刹。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块佛门静土,也正是两千多年前古蜀国的宫殿群落!
  那历史太遥远,连大诗人李白也只能浩叹:"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我们如今大致只晓得:距今约3500年的夏商时代,古蜀国建立,延续约1500年,前后有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王朝。大约在2500年前,开明九世的臣民们,身披兽皮、麻片,赶着牛羊,在乘坐牛车的蜀王带领下,"呜呀、呜呀"吹响仓凉的牛号角,把都城从广都樊安(即今双流中兴镇一带),迁到成都。
  开明九世下令在现成都从文殊院街到南大街一带建起土城。今天文殊院街一带,就是开明王"王城"所在地;南门,是供古蜀王宗祠的地方;西门则是墓葬区。(1)
  据《华阳国志·蜀志》说:这位蜀王很会享乐,修过珍珠为帘的七宝楼、鹦鹉舟。他还在武都(今甘肃省成县,另说绵竹、江油也有武都)找来一个美女当王妃,专门作《东平之曲》取悦她。但王妃不习水土,终于郁郁地翘了辫子。开明九世伤心欲绝,在离现文殊院不过一箭之遥的北较场费尽民力大筑蜀王妃墓,后代称为武担山。
  东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高僧法和入蜀弘法;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高僧慧持入蜀后,佛寺大兴,四川佛教迅猛发展。隋末大乱,四川一度成为全国佛学中心……(2)
  宋代罗泌《路史》书中载:梁武陵王萧纪曾在武担山"发掘得玉石棺,中有美女如生,掩之而建寺其上。"我认为:这句记载有极重要意义!它明确地告诉我们:早在六朝之梁朝萧纪时(公元552年),武担山一带开始建佛寺,寺名就叫武担山寺。从此,悠悠梵呗声响彻成都北门一带……
  唐时,武担山寺很有名气。唐初四杰之-的诗人王勃在《晚秋游武担山寺序》中说:"鸡林俊赏,萧萧鹫岭之居……"鸡林,指佛寺,王勃盛赞此寺之秀丽,说这一带如佛所居之鹫岭,竹树萧萧。
  我在《全唐诗》第73卷中又读到唐明皇时期苏颋写的《武担山寺》:
.......
3)
  今人每把武担山视为北较场中狭义遗址区域。其实,在清朝未修北较场以前,武担山-带,-直是背郭临江之幽静旷野,它无疑包括现文殊院片区,乃北门名胜。因武担山为长形,中凹而东西凸出。此二凸出之处,又名东台、西台。宋朝诗人陆游就有"东台西台雪正晴"诗句。宋朝郭印(今四川双流人),政和年间中进士,写有《登咒土寺东台》:"倚郭繁华地,斯游喜屡经",说寺庙在繁华都市北门城墙边,所以人们常去游览……(4)
  唐宋人诗文中,还出现-个与武担山一带有关的寺庙,寺名很古怪,叫静乱寺。
  ……(6)
  我们似乎听见历史天空上悠悠震荡的金钟法鼓之声,为成都平添无穷文化名城之神秘古韵。

  文殊院究竟建于何时

  总投资达22亿多元,占地403亩的文殊坊,将在2006年10月1日开门迎客。2006年八月,国内各媒体纷纷载:"千百年来,文殊院香火不断,建筑风貌始终如一,历经了1400余年的岁月变迁……"(7)
      我还不止一次地在香烟缭绕的文殊院中,看见-个个导游向中外游人朗朗解说:"成都文殊院即古益州信相寺,又名信相院,相传创建于唐代,距今已一千多年……"
  历史真相果真如此吗?
  说"文殊院相传创建于唐代"主要根据,当为《大清一统志》及嘉庆《四川通志·寺观》中说过:文殊院即宋初妙圆塔院;嘉庆《成都县志·寺观》中也说:"即妙圆塔院,又名信相寺"。
.......
  此处略
.......这实在让想把文殊院历史上溯久远的人们深感遗憾了!
  我有相当理由猜想:武担山寺自隋、唐、宋后,在不同时期-定有不同名称。武担山寺既然曾经叫咒土寺,很可能上文说的静乱寺,也是武担山寺的别称或俗称。-庙多名是惯例,如著名的大慈寺,直到如今仍被人叫为太慈寺、太子寺。漫长历史长河中,武担山寺也有可能一度改名为妙圆塔院、信相寺、信相院……但客观而言,这都没有确凿史料为证。
  我再仔细观看所藏的明朝《天启成都府图》,这张在1621至1627年绘制的成都地图上,城中大慈寺、石牛寺乃至现今仍存的北郊昭觉寺等寺庙,都历历在目,却无武担山寺、静乱寺,更无妙圆塔院、信相寺的丝毫踪影。这说明:至少在明朝后期,现武担山到文殊院片区的佛寺早已凋零甚至湮灭很久了。
  文殊院的"前世",也许就是武担山寺,或是其附属小塔院。但这些也仅仅是猜想。所以,报章中赫然刊载的"千百年来,文殊院香火不断,建筑风貌始终如一"之类生花妙笔,都是乱写历史误导世人,在辉煌的成都历史上添破"补丁"。
  我要实事求是地讲:确切可考的文殊院历史仅300来年--因为一位形容憔悴但眼神坚毅的杰出僧人,正从历史长卷中向我们迎面走来!
  这就是慈笃超存海月禅师。他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生于成都柳氏,自幼即由井觑和尚剃度出家,十九岁时由昭觉寺丈雪和尚授比丘具足戒,后得法于重庆华岩圣可和尚。
  这时,巴山蜀水血雨腥风,正是四川历史上惨烈异常的时代:1644年,张献忠破蜀;张献忠死后其余部、残明军队、清军、吴三桂……走马灯样在巴蜀反复"拉锯战",一直乱闹了三四十年。
  慈笃出生这-年,被满清才任命的四川巡抚高民瞻,身著戎装骑高头战马,在秋风瑟瑟中率大军入成都。眼前地狱般情景让他瞠目结舌:"时成都城中绝人迹者十五六年,惟见草木充塞,麋鹿纵横,凡市廛闾巷,官民居址,皆不可复识!" 城中两万多口水井,大都填满尸骨。几个残存的老和尚,在军营中找来些木车,从废墟中搬运尸骨出城,每天要拉几十趟,城外已"白(骨)山累累"……(10)
  
.......
  此处略
.....
     他在两棵古杉树之间结茅为庵苦行修持,开始惨淡经营修佛寺。随着城市的复苏、人口增长,慢慢慈笃德声已播远近。
  于是,有了神奇传说:"师结茅于信相院荒址,时人见毫火遍锦城西北隅,咸疑失火,官兵疾询,而无火,众以为奇。依迹寻之,乃师坐处"。
  传说越发神奇:远观慈笃居处红光中出现了文殊菩萨像!于是,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四川巡抚吉图尔
.......
  此处略
.......
    ,慈笃实为文殊院初祖,文殊院初建距今(2006年),实实在在的只有310年。

  "人间佛教"一丛林

  清道光年间,四川提督罗斯举又带头集资数十万两白银,重修已破朽的文殊院。四十八根大石柱,从金堂淮口镇运来,因城门窄狭,拆毁北门一段城墙才运入城内……文殊院由此成为名闻天下的"四大丛林"之一。
  清朝历任四川官员为什么热心整修文殊院?
  北门,历来为成都北出秦岭到京师的门户。满清入川最先恢复的便是北门外驿路。官员赴任也必从北门进入。所以清时北门李家巷建有"迎恩楼",北门大桥又叫"迎恩桥",取"皇恩浩荡"之意。为让外地人一到四川首府成都,就留下太平繁荣和安定祥和之感以显治绩,封疆大吏重整北门一带佛寺应是当然之事。所以,清代北门一带更是繁华之地:珠宝街、珠市街、金丝街、银丝街、白丝街等豪华商街,都集中在文殊院附近。正如已故陶亮生先生所言:寺庙道观也多集中北门几条街内:真武庙、火神庙、五岳宫、白云寺、喇嘛寺、狐仙祠、文殊院、灶君庙、如是庵、文庙、楞伽庵、金沙庵、爱道堂……
   几乎每条街都有庙观,甚至一街两座庙宇。(11)
  寺院身处省城闹市,使文殊院片区蕴涵了太多"佛法在世间"的人文色彩,构成浓郁的成都本土文化。
  
.......
  此处略

      原来清朝中叶后,刑场就在北较场。较场口有一小桥,因人犯至此已吓得尿湿裤裆、丧魂失魄,故叫"落魂桥"。名不雅,后曾改成"落虹桥"。(14)想必杀人角号"呜呜呜"凄厉吹响、犯人被"砍脑壳"时,文殊院内的木鱼也正"哔剥哔剥"敲打得-声比一声紧……
  清时,成都法会多集于此寺。如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是中国传统中元节,又称盂兰节,也称鬼节。文殊院和尚照例要大做法事超度亡灵,所以竹枝词中留下半夜三更烛火映天的生动情景:"三更放戒正临街,台上高僧慧眼开。焚起托生符万片,孤魂野鬼一齐来!"
  
.......
  此处略

      抗日战争时期,北较场成了黄埔军校。《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雄壮歌声时时飘到文殊院。日军轰炸成都历时5年,以昌园法师为首的四川佛教会僧人们,本慈悲救世宗旨,自动组织"僧伽救护训练班"在文殊院紧张集训后,英勇奔赴爆炸声声的空袭现场,不顾生命危险救死扶伤……
  1938年1月21日,出川抗战的川军将领刘湘病死武汉,运回成都后灵梓较长时间暂厝文殊院,由寺僧做法事超度祭奠。(17)炮火连天的抗战中,印度大使、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陈纳德将军等外国友人,都曾到寺中一聆法音……
  1949年12月9日,惊恐不安的和尚们目睹蒋介石从北较场经寺门外奔新津,坐飞机逃台湾
……(18)
  1966年10月,"破四旧"运动席卷神州。我在文殊院内,亲眼目睹宽霖等僧人被打斗的情景。既滑稽又令人辛酸的是:同是光头的一些"造反和尚",竟然是打同类的指挥者,勒令其他和尚"跑步运动",强迫跑得快的打落在后头的……
  1967年2月后,文殊院被产业工人战斗军占为"军部"。我早年日记中记录:
.......
  此处略
……
  岁月如水,三十多年弹指过去。再逢盛世,近年我常游此处。文殊院街出售香烛、钱纸、花圈、神龛等宗教、殡葬用品的竹棚摊子鳞次栉比。寺门前常有瘸腿、断手、瞎子伸手乞讨,还有阴阳怪气的江湖卖卦算命-流。叫卖声、乞讨声、解签声,伴随红墙内琅琅钟罄声……短短一条街,生和死、乐与苦、庄严佛法和红尘世俗,糅合得如此和谐、如此从容。
  2006年10月,寺外文殊坊建成了,这无疑是成都城市史上浓墨重彩一笔。庄严佛土文殊院的钟声,或将悠悠飘荡沿续千年不绝?
 
  注释
 
1.       因本文收入作者即将出版的《巴蜀惊梦》—书,本网所发表的是非完整文章,敬请网友谅解。中国版权中心为本文作者提供著作权保护。
        欲转载用此稿,通知作者商定再用。本文章拒绝任何形式的摘编、引用、上网。侵权必究!
3.      作者郑光路联系:"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国际一级域名地址:http://www.tstcwx.com/  或http://zgl.tougao.com,邮箱:ZGL706@263.net  
  
                浏览次数:1321--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青年作家》2006年11期发表郑光路文史文章《文殊院的前世今生》,阅读见本网!
----下篇文章“文革”中军队向学生开的第一枪(韩桐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