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把“东方伊甸园”作为所谓“成都名片”引起网民声讨及争议!

作者: -上传日期:2006/10/6

  把“东方伊甸园”作为所谓“成都名片”引起网民声讨及争议!

  1.

一些声讨文章

 成都——你没资格玩什么虚的! 
 东方伊甸园——标准崇洋的典范 
 东方伊甸园 继续着的文化自卑 
 东方伊甸园折射堕落的成都媒体 
 城市定位岂是"文字考古游戏"  
 千万家人共诛伊甸园之“鬼”  
          

    
  
成都——你没资格玩什么虚的! 

--------------------------------------------------------------------------------
 
    
  网友:jaunty2008 

  成都无须洋名片!伊甸园虚名能为成都带来什么? 

  近来很多地方开始炒作如何给成都一个响亮的有特色的招牌。用心是好的,出发点是好的,甚至在很多文化人看来还多少有点洋洋得意的味道。   

  其中,有个很主要的就是“东方伊甸园”理论更是沸沸扬扬。我对此表示不敢苟同。 

  首先,“伊甸园”——泊来品,光对这个名词的解释就要费很大劲,何况对她的推广?一个不通俗、不普及甚至很多老百姓字都认不全的名字,懂得传播和推广的专业人士肯定为之摇头。就算知道这个名词,大多数人也只是知道夏娃和亚当在伊甸园里偷吃了禁果,好家伙,这把成都说成什么场所了?要不要将来在电视上播放一句广告:走,去成都吃禁果去?所以我认为,这绝对不可能是张好的名片。 

  我觉得世界上任何名城并不是因为她有个什么“浪漫”的名字而浪漫的,也更不是因为有了一个什么艺术的名字而艺术的。巴黎,因为她有了时装和艾菲尔铁塔,因此奠定了世界名城的基础。北京,就算她的名字土到掉渣,不给她任何名片,但我们的脑海中仍然认定她是中国文化和政治的中心,大连,就算你没去过那里,也知道她有知名的大连时装节和狂欢节,我们或许叫不出大连的名片究竟该叫什么,但脑海里早已经烙下了一片蓝天大海间热闹和多彩的画面,这比一张飘忽的名片更有魅力。 

  所以,我觉得,城市和人一样,是自己创造了什么然后别人才给予了他名声。正如一个人他只有真的做了皇帝,人们才会给他享有做皇帝的权力和尊敬。而给他一个叫“皇帝”的名字,除了给他一生的虚荣和黄梁梦游之外还能给他什么呢? 

  成都——倒该低头看看近在咫尺的康定,我敢说四川康定比成都有名,为什么?很简单,因为大部分中国人都会唱《康定情歌》,这就是城市名片定律。有本事创造一首脍炙人口的中国民谣出来?有本事努力打造一个中国婚纱城出来?有本事第一个开创再现城市中心河里可游泳的先河?这才是成都应该为之努力并自豪的。 

  成都——你有什么资格玩什么虚的? 

    
  来源:新华网发展论坛   编辑:森森 

东方伊甸园折射堕落的成都媒体 

--------------------------------------------------------------------------------
 
    
  网友:来这无声 

  曾经有人跟我讲,要做新闻去广州吧,那里有全国最多的新闻自由;要不你去北京吧,那里时刻发生着全国甚至全球都在关注的新闻;再不你去成都吧,那里有着最激烈的新闻竞争。 

  如今,面对“东方伊甸园”成都的媒体怎么了?难道喝了来自伊甸园的不该喝的圣水,集体麻痹了?对这样的事件,不怀好意地炒作,铺天盖地的正面报道,统一的口径,一样的媚态。 

  为什么说《南方周末》是新闻人最想奔赴的“战场”,因为他敢说很多媒体不敢说的实话,敢揭露很多新闻单位不敢揭露的真相。他的批评性报道“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然而《周末》不再是《周末》,成都没有《周末》,成都有的是——媒体的集体堕落。 

  谁要他们堕落,谁让他们堕落,我真的是不得而知。 

  长此以往,成都的媒体的命运甩不掉四个字——只是工具 

  再别,东方伊甸园! 

 

城市定位岂是"文字考古游戏"  

--------------------------------------------------------------------------------
 
    
  网友:府南愚人 

  不知是哪位大仙,道貌岸然:从《圣经》到《山海经》,从古希腊到巴比伦,从地中海到府南河,做着“文字游戏考古”。弄来弄去,得出结论成都是“东方伊甸园”。这大仙顿成“厉鬼”,岂不可恶!城市定位岂是文字考古游戏,不诛欺世“厉鬼”我蜀国何安?! 

  这位鬼先生也博学得很,其引神话传说,察天文地理,究历史掌故,考证成都就是《圣经》里的伊甸园。作一家之言,为学术之得,本也无可厚非。而将其作为成都市的定位,简直是混帐透顶,莫名其炒,有辱“老母”,实乃此鬼之“厉”。有西方学者玩文字游戏考古,其成果称为“人类六大考古发现”,风摩全球,其中说人根本不是猴子变的,就是上帝造的。现在的猴子再过500万年也变不成人。对其考古成就,陋人倒有几分赞同。其实,“厉鬼”就是从那里偷的招儿。不然,厉鬼先生牵强所得成都是伊甸园,何来几分道理?但是,此研究跳出“谈资”与学术层面,要弄作成都市的城市战略定位,就引人歧途了,不诛之何安天下。 

  他哪里知道城市定位是一门科学,不是“文字游戏考古”。暂且按下城市定位的理论支撑不表,“东方伊甸园”假如定位成为事实,它将如何将养育我们的母亲“奸杀”,把这座城市丢给社会的是什么:一是成都到处有“哥特式教堂”,成都人从小不读李白、杜甫诗,是在“烛光礼拜”中听主的故事长大的。二是成都是西方宗教战争的结果与属地,从此莫提李冰治水、三国风云、古南方丝绸之路,蜀国历史得从欧洲大陆尘埃中找寻。三是成都人从此都烫金发,千万人去隆鼻子。谁再吃川菜、打麻将,就跟谁急。从此咱只吃法国大菜、玩“红磨坊”。哦,牛排只要三成熟哈。什么?担担面,拿开!来意大利面条。哎呀,这玩意咋这么硬?当年马可波罗偷师学艺咋整的…… 

  试问?“东方伊甸园”说得天花乱坠,它如何摒弃这概念传播的“惰性资源”?这不是奸杀母亲是什么??? 

  提出“成都--东方伊甸园”定位的厉鬼先生,乞求你别奸我母亲啊!乞求你别污我家园啊!乞求你别玩高深啊!你莫名其炒,对城市学狗屁不通,莫辱没了你那份才学。你不懂城市策划研究方向,南猿北辙,往错误的方向扎得越深、越完美,你娃鬼相越丑陋,越无知浅薄,还提《山海经》哩,惹咱脸红脖子粗想挨人! 

  城市定位至少有5大方面理论支撑的研究方向,绝不能只顾一方面,只有这每条线的交叉点才是要寻找的那个“定位”:其一,城市定位是对自身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与提升,这个“史”是正史,非“野史”,更不是假说。只有从自身历史文化中化出的才是自己,而不是贴别人的“门面与屁股”。其二,城市定位必须整合这个城市历史文化中已被社会广泛认知的无形资源,才能达到“字字千金”定位的传播效果,变城市无形资源为巨大的无形资产。其三,城市定位必须满足城市市场竞争的需要,提炼、张扬城市独有的卖点与形象,同其他城市相区别的“差异”与“个性”,提升城市竞争力才是研究方向所在。其四,城市定位要从城市区域经济学、社会学角度,整合涵括城市现有的社会全面资源,满足城市产业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其五,城市定位要满足城市消费精神的需要,视城市为商品,创造城市在城市竞争中的市场…如此等等,尚有系统的理论体系课题要满足。 

  按以上理论指引,“西部之心,东方天府--四川成都”,或“西部之心,天府之国--四川成都”,才是对母亲的战略定位。站在城市竞争与营销角度看,本人趋向前一句。假如是法国人在巴黎听到“西部之心,东方天府--四川成都”,试想那是怎样的一种向往。“东方伊甸园”,只能让人不知所以,不“东”不“西”,真不是东西。 

  在网上,我研究所得不必展开,这里不是讲学。在北大讲台,我说《让东方文化在全球商品化》,那倒是展开了几小时。真怪了,“厉鬼先生”誓要将西方文化在咱母亲身上商品化,岂不让我义愤填膺。别怪我出言不逊,拜请你试着从我只提出的五个方面想一下,“东方伊甸园”是成都自己血脉相连的传承与未来吗?再告诉你咱常挂嘴边的一句话:真理与事实是不容讨论的。可怕的是,“厉鬼”之连篇鬼话自圆其说,误导我乡梓少男少女,其方向性的错误被掩盖了,由此蒙蔽大千。成千上万父老乡亲,皮之不存,毛之焉附。“东方伊甸园”,从学术上讲尚有可取之处,作为城市定位研究的方向就错了,立题的基础就不成立,纵然“厉鬼”巧舌如簧、炒笔如椽,终归狗屁也。 

  前进!前进!前进进!二月屁雷炸响,“厉鬼”欺世。众家人共捉而诛!爱我娘,荡屁雾,还有媳妇在怀,看挑花依旧笑春风! 

   
  
    
“天府之国”成都变身“东方伊甸园”——标准崇洋的典范 

  网友: bws3 

  一听到“天府之国”,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很快说出是四川,这是因为这一称谓是数千年来所形成的对四川特有也是独有的称谓,那是四川数千来的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等各方面发展所形成的独有的称谓,既像在世界上“天府之国”也是唯一的。天堂会有很多、伊甸园会很多,但那不是特指四川的东西,虽然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是这是的天堂往往也会用来指别的地区,因此这八个字连接出现,或前四个字出现会是人门耳熟能详、迅速对出下一句,但就天堂两字本身而言,却不能独立反映出其特指地区。 

  在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全面在法国巴黎传承本民族特有文化,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风采的时候,拥有数千年其自身文化、历史特有积淀,并且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瑰宝的天府之国,却在21世纪,中华民族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上要全面复兴之时,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9世纪初所比喻的“东方伊甸园”来作为自己的标签,东方伊甸园是外国人为了更好的让其国人理解所介绍的地区其文化、经济的特点所采用的称谓。如果我们用这一称谓在国外推行“天府之国”——东方伊甸园,或许无可厚非,在外国人来后,我们在向其展示天府之国的风采,让他们认识到东方伊甸园其是特指天府之国的四川或成都,将会成为一种很形象的文化传播方式。可是他们却莫名其妙的将其用在起码对“天府之国”四个字具有很深印象的国人身上,成都利用“天府之国”这四个字可以全面展示甚至深入展示其新形象并不难,无论是要展示其特有的社会形态,还是要表达富足、智慧都是不成问题的事情,而要表达出“成都人喜爱饮茶和闲适的生活,淡化物质注重精神的社会风气,3000年前的神秘文字和图像、3000年留下很多令人不解的事物”,那本来就是“天府之国”四个字所要表达的基本含义。 

  无论是搞旅游还是搞商业开发,在文化上政府应该本着负责的态度积极努力传承发扬好本民族、本地区特有的文化特点,政府几乎只凭外国人的一句话就能改变全民族数千年对四川及成都地区和人民创造出来地区文化和社会形态最美好的称谓和祝福,那政府的责任何在,很难相信不懂得传承发扬本民族文化的国家可以富强,一句话所形成的五个字“东方伊甸园”如何能与数千年所形成的“天府之国”相比!!!  

  

 
诅咒"城市黑洞"与"伊甸园" 

--------------------------------------------------------------------------------
 
    
  网友:府南愚人 

  诅咒“城市黑洞”与“伊甸园” 

  有网友捧场,赞愚人之“狂顶”。作为蜀人,爱之深,痛之切矣!咱丢了斯文,声声讨伐,所为何来?实在是怕咱母亲丢了脸面。多少年来,中国城市因当政者无知,已深陷“发展黑洞”之中,在新一轮城市化发展大幕中,难道咱家园要在新的无知中坠落更深黑洞吗?呜乎!岂有不站出来驱鬼之理? 

  “伊甸园”名词与文化诞生地--欧州,那里的哪座城市不是象爱护眼睛与生命一样呵护自己历史文化啊!本愚人曾游离其间:法国巴黎,数百年来一直沿袭着原有的城市历史规划与风格,吸引着全世界的旅游观光者。以凯旋门为中心的城市道路体系,城市地下管网的管道构建,在几百年前就一步到位了,其城市建筑在今天依然保持着中世纪以来文化特色的统一与延续。象巴黎这样数百年来始终保持城市风格与文化特色的城市,还有佛罗伦萨、海得堡、罗马、纽伦堡、慕尼黑、阿姆斯特丹等等。卢浮宫,铁塔,协和广场,香榭舍里大街,圣母院等等,游客在这里景点的穿梭途中,都在欣赏巴黎这座城市历史。因为,那些城市建筑物不管其功能是什么,但都统一在中世纪宗教色彩与历史的风格之中,整个城市都具有观光价值。我们在巴黎的大街小巷看到,为了使整座城市的风格协调,城市建筑屋上商店招牌的尺寸都必须按一个标准执行。据导游介绍,当地政府规定,任何单位不得动城市建筑外面墙体,只有屋内装修才能任意发挥。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些城市的建筑没有被一次次推翻重建,道路没有被一次次改建、扩建,城市风格没有变得杂乱无章……城市建设与发展在合谐统一的文化特色上延伸并不断完善,一脉相承地向前演绎着她的魅力。 

  在中国却很难找到这样的城市。今天建设明天就推倒,改来变去,把一座城市弄成了“大杂烩”。没有城市风格可言,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延续更是无从谈起。中国城市坠入“发展黑洞”而难以自拔。最近,北京提出将首都城市标志颜色定为以复合色为标准的灰色基调,以表现古都的大气、庄重,北京建设部门下发通知,却难以推行,就是因为“木已成舟”,历史不可能重来。 

  是什么力量使巴黎在几个世纪保持和发展着她的特色?又是什么原因使中国的城市变得杂乱无章?很难完全破译这个课题,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一是城市建设者把握了自身城市发展根本性规律,给后人继承与完善城市特色确定了建设方向;二是城市建设以“尊重、创造、守护历史与文化”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其最根本的规律在于,城市建设者在“把握城市建设规律与尊重、创造、守护历史与文化”上的高度思想统一。明确、坚定、统一的城市建设思想,是这些城市建设风格与文化得以延续和不断发展最根本的保证。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意大利罗马让世人留连驻足,其魅力在于古罗马文明的惊心动魅与可歌可泣,法国巴黎让世人神往,其魅力在于欧洲文艺复兴之后历史文化的艳丽多彩,即使并无多少历史的美国纽约、拉期维加新,让世人驱之若惊,其魅力也在于现代文化与商业精神的灿烂光芒…… 

  问“伊甸园”倡导者:欧洲有哪座城市丢了自己历史文化?你去过吗?你了解吗? 

  “今天创造历史”应规避“昨天创造历史”的盲目性。目前,中国建得越大的城市,越无法摆脱历史己经造成的“城市黑洞”。让我们来温故知新吧:一是“乱”建城市,忽视规划。五十至七十年代,中国的中小城市建设,甚至一些大城市的建设,存在严重忽视城市规划建设问题,甚至没有规划。人们从生存空间出发扩建城市,仅仅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结果是城市“乱”建。二是重视城市规划建设,仅从功能需求出发,忽视了自身城市的历史发展方向与特色定位。自60年代以来,城市建设都注重总体规划,但是规划的出发点不高,多是从城市功能需要出发,作为每个城市自身的发展定位与方向的课题被严重忽视。因为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人们对城市功能的需求是一致的。而且在破除封建迷信“破四旧”思想指导下,对古建筑、古文化遗迹破坏十分严重,甚至被“洗白”,将一个个城市最具历史文化特色和魅力的东西给毁灭了。历史文化没有在城市建设中得到较好地传承与发展。二是盲目追求现代化,城市建设“千城一面”,失去了城市特色与个性。 

  整个人类的建筑艺术风格,可以简单地分类:东方风格的建筑艺术,如中国的故宫、苏州园林等等;欧洲风格的建筑艺术,如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三是现代风格的建筑艺术,如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等等。由于受到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和影响。同时受西方工业文明和文化先进性的标杆作用,全世界都存在盲目跟风“建高楼大厦”的现象,特别是在东方的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的城市。中国的中小城市建不起高楼大厦,也要拼命下地弄“稍大一点的火柴盒”。建筑材料与技术手段的趋同,思想观念盲目追求现代化的趋同,造成了“千城一面”的现实悲哀。 

  确立面向市场与未来城市“发展观”:寻找成都定位,怎能走上“不认爹娘”的又一个极端?怎能再次重复文化上的自卑??怎能不真正做自已???城皇庙呢!金河呢!城墙呢!成都母亲有多少家当被我们弄丢了。难道今天还要对母亲留下的文化精神也不认了吗?!对“伊甸园”之鬼岂一个恨字了得啊! 

  因昨天“人”的无知,城市背判了历史。今天还能无知乎!!谁不起来诛“伊甸园”之鬼,谁就枉为“成都人”!!!!!!! 

 2. 

   一些赞成文章如下


伊甸园意味最佳人居环境 
 “火星叔叔”兰迪斯:这真是伊甸园,东方的伊甸园 
 鲜琦:不要伊甸园就叫桃花源  
 傅志康:雅安市要借力东方伊甸园 
 罗霞:东方伊甸园——成都又一个响亮的名字 
 成都教授刘兴诗:“CHINA”原是指成都 
 刘继安陈默:成都平原古文明是伊甸园的现实版本 
 林文询:伊甸园与天府之国几近等义 
 寻找成都平原失落的古文明  

 

刘继安陈默:成都平原古文明是伊甸园的现实版本 

--------------------------------------------------------------------------------
 
    
    成都平原失落的古文明是“伊甸园”神话的现实版本(埋藏已久失落的古文明一旦被发现,逝去的时代也会像潮水般不可遏抑地重现于我们眼前。) 

  依据一:三星堆、金沙遗址、新津宝墩、温江鱼凫村遗址以及年代稍后的商业街船棺和十二桥遗址的相继发现,证明了在作为华夏文明之一的秦文明入主成都平原之前,成都平原便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而且拥有着高度发达的物质精神文化。古蜀先民在成都平原建立了一系列早期城市,作为早期政治宗教场所,并在城市周围进行农耕,凭着成都平原丰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古蜀文化经营着发达的种植业,发展着畜牧业,并出现了早期手工业和商业。 

  依据二:成都平原古文明繁盛时期的社会生活和同时期黄河流域诸文明有很大的不同,充满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异域色彩。古蜀先民穿着左衽的细苎麻布衣或丝衣,衣服上有龙、云、人面、回字图案,衣服袖口窄小,其背面比正面长,像长着“尾巴”;他们梳着高高的发髻,用瓶形陶杯装盛酒浆,将海贝作为法定货币进行买卖。 

  依据三:当成都平原古文明到达它的顶点时,其影响力是巨大的,古蜀国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北控汉中地区,在汉水上游与楚、秦、巴角逐;南包凉山州及云南北部,役属着西南众多部落;东边称霸川东,与巴、楚相抗衡。而当时开放的文明中心成都,则像太阳能一样,向东亚大陆和西南隅放射着文化的光芒。 

  判断:人们对伊甸园的向往,就是对古代光辉灿烂文明的追忆,而仿佛田园诗般美好又犹如异域文化神秘的成都平原失落的古文明,不正是“伊甸园”之现实所在吗?(记者 蒋冰 实习生 陈昌君)
 
  来源:成都晚报   编辑:森森 

刘继安陈默:成都平原古文明是伊甸园的现实版本 


成都教授刘兴诗:“CHINA”原是指成都 

--------------------------------------------------------------------------------
 
    
  《“CHINA”来历又有新解》的报道引出一个惊人见解:“CHINA”一词不仅源于丝绸,古时西土各国认定的“CHINA”所在正是古蜀国,即今天的成都地区。 

    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刘兴诗称,上海东华大学教授周启澄的最新研究成果“CHINA”并非源自瓷器,而是源于丝绸已是旧说,早在3年前,他就经多方考证得出了这一结论,并就此发表了论文。 


  刘教授向记者出示了载有论文《CHINA释义新探》的杂志《四川文物》,在这篇发表于1999年的论文里,刘教授详细论述了考证的经过和结论。“CHINA”意指“丝国”,刘教授说,中国最早的名声是从南方丝绸之路传到印度,再辗转传到包括希腊、罗马在内的西土各国的,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有“CHINA”和“CINA”二词,而“CINA”比“CHINA”出现得更早。“CHINA”这个读音传至古波斯为“CHINISTAN”,古叙利亚称为“TZINISTHAN”,其字根均源自“CHI”、“CHINA”和“CINA”,即“丝国”之义。 

  刘教授考证出,古希腊学者托勒密曾这样描述“丝国”:“四周有山绕之,境内二大川,几贯流全境。”“丝国”就是古蜀国根据三星堆出土文物佐证,刘教授得出惊人结论,“CHINA”即古时西土各国所认定的“丝国”所在正是古蜀国,即今天的成都地区。刘教授说,古蜀国丝织发达,位于南方丝路起点,古籍中“天空不常见云”也和当时的蜀中气候相似。 
  
  傅志康:雅安市要借力东方伊甸园 

--------------------------------------------------------------------------------
 
    
  “成都打‘东方伊甸园’这张名片非常贴切,我全力支持。”全国人大代表、雅安市市长傅志康说,在开“两会”的间隙,他一直关注着美国制片人比尔到成都寻找理想中的“东方伊甸园”这个消息。他认为成都的这个新定位是“实至名归”。 

  “成都已经具备了与之匹配的基础条件,这张新名片理念新,使人向往。”傅志康认为,无论是人居环境、绿地面积、硬件建设、道路条件,还是购物环境、旅游环境,成都都适合于这个新的定位。“这是成都在新的发展阶段下提出的又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傅志康表示,雅安要接受成都的强力辐射,就要发挥雅安的自然资源优势,借力“东方伊甸园”,打造浪漫之城,以此融入成都。
 
  来源:成都日报 

   3.

     另辟蹊径的好说法 

     附:鲜琦作的《新桃花源记》


--------------------------------------------------------------------------------
 
    
  新华网四川频道3月8日电  网友“青萍之末”认为,成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反对将民族化、中国化的成都同西方文化捆绑在一起,并且希望有一个中国化的名字来称呼成都。昨日下午,成都市作家鲜琦带着自己的《新桃花源记》来到报社,他告诉记者,虽然他也认为成都与伊甸园有很多相像的地方,但他很赞成网友“青萍之末”的意见,保留民族的和中国的东西很重要,所以他认为,成都应该是“炎黄子孙心目中的现代桃花源”。 

  附:鲜琦作的《新桃花源记》 

  20世纪初,西洋人赴华游览。沿江行,迷途不知晓。登青城山顶,一揽天下幽。红日冉冉,云海滔滔。道教圣地,都江水堰。“洋”人惊叹之!复环顾,举目远眺。 

  山高眼阔,一马平川,沟渠纵横,大地似扇形。出“鱼嘴”,过“瓶口”。复行百余里,豁然开朗。土地肥沃,商贸繁荣,不愧“扬一益二”天府之国。文翁石室,书声朗朗。川菜川酒川茶川剧,司杨李杜无不赞。“既丽且崇”“喧然名都会”。 

  见“洋”人,主大喜。问从何来。具答之。主遂邀客,摆桌设宴待之。饮酒品茗之余,主客游城,草堂武侯祠望江楼,书画锦绣漆竹金银器,美不胜收,客举机狂摄之。问城之奥秘,答2400余年,闲适自乐。客描绘海外世界之大,并图解。主闻后不仅不眼羡,反邀长驻。盛情下,难辞。便函告家人:“锦城迷人暂难归。” 

  既留,心则安,早出晚归,尽揽美景。其家人闻讯后,不安之。竟携全家男女老少,不远万里赴蓉,遂留,乐不思家。 

  美日德法苏,世界名国,闻之,欣然结盟。遂愿,皆欢喜。今投资者如潮。
 
  来源:成都晚报   编辑:唐强 

                浏览次数:936--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从文人李叔同到高僧弘一法师》、《一代高僧李叔同诗选》
----下篇文章中国著名社会问题学者和川籍知名作家鲜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