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打工妹怪遇》.揭示备受全国广大民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内容简介、目录!

作者:郑光路 -上传日期:2006/9/26
 
《打工妹怪遇》.揭示备受全国广大民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内容简介、目录!  

  1.本网开始连载郑光路震撼性最新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广大网友点击阅读!
  2.《打工妹怪遇》书稿,欢迎其它网站、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请速来信恰谈:ZGL706@vip.sina.com!
  3. 中国版权中心为本文作者提供著作权保护。本书欢迎网友转载各网络,但务请注明来源为:"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一级域名地址:http://www.tstcwx.com 及  http://zgl.tougao.com
  4. 如各纸型媒体欲转载此文,务请联系本网:ZGL706@vip.sina.com


  四川作家、学者郑光路最新力作



  揭示备受全国广大民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极真实生动披露打工族严峻生存状态的作品
  "农民工"进城后"自我保护"的必读工具书




  《打工妹怪遇》


  本书内容简介


  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了无比重大的作用,也对婚姻、家庭、伦理、道德、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带来巨大冲击,已形成当今中国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这篇纪实小说以四川为背景地,讲述了三个农村打工妹怀着天真梦想进城务工,发生的一个个真实而离奇的故事及其不同的命运结局,生动地反映了这个严肃话题。书中描述了跑江湖的艳舞"草台班子"拖人下水的淫乱野蛮、某些"职介所"千奇百怪的坑人骗术、"信息台"等"陪聊小姐"的迷梦、地下舞厅的违法乱纪、少数打工妹沦落的真实过程、色情场合的惊人内幕、当"二奶"的酸甜苦辣、大城市中骗子们防不胜防的伎俩、贪官的荒淫无耻、小保姆的各种遭遇……书中也描述了农民工在打工创业中的酸辛、公安干警为保护打工人群和维护社会安定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
  本书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应引人入胜,让读者读来欲罢不能。本书具以下鲜明特点:
  1.真实:作者为写作本书,经过大量人事采访及资料积累,流览了近十年来公开发行报纸上有关打工族的种种报道,还积累、参考的国内各种资料至少数百万字以上。本书系纪实小说风格,文中涉及的事实案例、甚至某些细节都真实有据。书中不少事例,还是媒体报刊曾公开披露、公安系统判处定案的,准确无误。
  2.好看:本书故事生动、环环紧扣、悬念丛生,而且语言鲜活、明白如话,极其趣味性、戏剧性,令人一看就迫不及待要一直看下去……这种既"好看"又动人的故事,不是凭空编造,而是源于真实生活,又处处显示出本书的"严肃性",体现了作家严肃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厚的写作功力。
  3.读者面广:本书描写了全国广大民众极为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讲的是寻常百姓的真实故事,贴近大众生活。书中虽然以四川为背景地,但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其故事随时也发生在全国各地。所以,本书不但是"农民工"进城后"自我保护"的必读工具书,也有极其广泛的读者群。本书出版前已有多家文化公司在联系影视改编事宜,就是例证。
  本书真实而生动地披露了打工族严峻生存状态,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的"三农问题",对我们当前如何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打工妹怪遇

  目录


  作者小序

  前奏曲   三女结伴去打工

  第一章  "草台班子"闹江湖
  1.  撞上剧团招"演员"
  2.  刚到就成"大明星"
  3.  "斗裸比赛"打擂台
  4.  风雨之夜辣手摧花
  第二章 "人串串"和职介所
  1.  "花茶铺"惊魂 
  2.   职介所风波
  3.  "人串串"的"九阴白骨爪"
  4.  "陪聊小姐"的"梦想"
  5. "江湖客"大闹"刀头店"
  第三章 "边缘女人"生存怪状
  1.  奇形怪状的"砂轮厂"
  2."洞洞舞厅"有"行规"
  3."鬼子进村"遇表姐
  4."边缘女人"奇闻多
  第四章 从结婚"彩虹"中堕落
  1. "灰姑娘"遇上"白马王子"
  2.  先生原来是"鸭子" 
  3.  灵魂消失在茫茫黑夜
  4.  当"流莺"巧遇"杨贵妃"
  5."飞虎队"野猫被擒
  6."幺五一条街"上怪风景
  第五章 错位的爱情
  1. "信息台"像母猫"叫春"
  2. 爱情拒绝贫穷
  3.  咖啡厅的诱惑
  4.  蛛网织成了"爱巢"


  第六章  小保姆万花筒
  1.对楼相望的两个小保姆
  2.彩票风波和"骚怪"男人
  3.轰动全国的"虐待小保姆案"
  4."少爷"能爱"丫环"吗 
  第七章 含泪的"创业"
  1. 速战速决的"结婚"
  2. "活人千万莫当贼"
  3. 总有条路该我们走
  第八章 血染风尘路
  1. 被男人"点杀"的"美人鱼"
  2. 小打工妹奇遇副市长
  3. 贪官比妓女还不要脸
  4."破罐子破摔"苦接客
  5. 令人悲哀的"烈女跳楼"
  第九章"刀锋上跳舞"的婚外情
  1. "新新人类"和"野心打工仔".
  2. "各怀鬼胎"的混战
  3. 惹火烧身遭绑架
  4.  刀光剑影中的"苦命鸳鸯"
  第十章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1.  病急乱投医
  2.  香销玉殒沉沉夜
  3.  前仆后继打工路




  《打工妹怪遇》


  作者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了无比重大的作用,也对婚姻、家庭、伦理、道德、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带来巨大冲击,已形成当今中国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这篇纪实小说,通过讲述三个农村打工妹进城务工发生的一个个真实而离奇的故事及其不同的命运结局,真实地披露了打工族严峻的生存状态,生动地反映这个严肃话题。
  农民为什么要进城打工?首先是因为历史造成的巨大城乡差别。我文革年代下乡在卓文君故里的四川邛崃县当知青,和农民一起住破草屋、吞糠菜,发高烧、打摆子,常无粮、断炊烟…想起心酸、说来可怜、那时农民终年劳作,每天"工分"只值两角钱!
  文革结束后,农村有"三次改革"大潮。第一次改革,农民分得土地。第二次改革,农民有了对承包地的自主经营权。但农村普遍仍只能解决温饱,挣钱仍是不易。主要原因,农田生产仍停留在几千年来的传统耕种方式,而中国农民却担负着最沉重的税负。有资料显示:全国县乡一级"吃财政"的人员有2500多万人,需要开工资2500多个亿;全国有400多万个自然村,3000万村组干部,最低工资也需要1000多个亿……最近有资料披露:全国人口中每26个百姓就要养活一个官员。
  农民一年到头"脸朝黄土背朝天",去养活数不胜数的冗吏闲人。单纯种田没有吸引力,再加上大规模城市建设和农村城镇化,于是形成轰轰烈烈的第三波进城打工"民工潮"。

  我写这本书,绝非道听途说、向壁虚构。如果没有人生亲身经历的生活积累、多方面的社会观查,是写不出这部作品的。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就"下海"闯深圳、珠海,实际上是个较早外出的"打工仔"。我曾亲身感受到打工者那种在异乡当"边缘人"的憧憬、艰难、酸辛……
  90年代我曾办过企业,管理工人,更是天天同打工仔打交道。
  近20年来,我另一主要工作就是写作。作为国内多家刊、报的特约记者和专栏撰稿人,我曾专门采访过不少打工族,在《知音·打工》等杂志及近百家报纸上发表过有关打工族的文章。
  我住家所在,离全国闻名的"九眼桥劳务市场"走路不到5分钟。我经常到这个自九眼桥头起往西数百米的府南河边的"人市"上,去作社会调查。"人市"上密密麻麻挤满人,大多数打工男人脸脏、手脏、衣服脏,连提的大袋小包也脏。用工的人大都衣著时髦、满脸骄傲,以居高临下甚至鄙视的目光,从头到脚审视……我经常同这些蹲着、或坐在稀脏的地上,面前用纸烟盒、破纸片,歪歪扭扭写着"求职打杂"、"求职厨师"、"求职泥工"的打工求职者,一谈就是半天。我也经常到那里去招聘员工。
  所以,我能了解到打工族的喜怒哀乐,也观察到他们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类型。我为广大打工族的善良朴实、勤奋坚韧、吃苦耐劳等优良品愁而感动,也理解他(她)中许多人的自私自利、目光短浅等"小农意识",甚至耳闻目睹他(她)们中不少人渐渐沦为窃贼、刀客、人贩子、妓女…….

  农民进城打工"民工潮",对中国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良性影响。
  如安徽省2000年,打工者寄回和带回的现金达264亿元,全省农民人均518元。河南省社旗县,全县农村劳动力42万,全县常年务工人员有8万多人,年创效益5亿多元。按一亩地年收入500元算,仅农民工打工一项,就等于为该县增加了100万亩耕地。据统计,1997年,四川全省打工族寄回收入140亿,而当年全省财政收入也就170亿;而据四川权威部门省劳务开发办公室披露:2002年中,四川省输出农村劳动力1,307万人,全年共实现劳务收入已增至430亿元,全省农民人均劳务收入632元……
  农民有吃苦耐劳的传统品德,为城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在城里干苦活、重活、脏活……为城市高速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同时,农民进城打工"民工潮",也对当今中国带来巨大冲击,引发许许多多严重的社会问题、民怨沸腾。有些问题,已到不解决就"不得了"的地步,如2003年因"暂住证"被打死的"孙志刚事件",使中国政府高级领导层也不得不迅速作出反应。
  打工者得不到相应的城镇居民待遇、起码的社会保障和平等的就业权力。如广东省政府2002年春节后提出了歧视外来民工的招工"六不准"(即在春节后一个月内,省内的所有用人单位一律不准招收外省民工等等。)
  许多城市曾经规定:没有《暂住证》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其出租房屋或者提供就业、生产经营场所,或聘用。而实际上,《暂住证》的主要功用是为某些部门谋利。仅以流动打工人口为1个亿、以每个暂住证收10元计,一些部门每年就至少可以坐收10亿元以上。虽然在2003年发生发生"孙志刚事件"后,情况有所改善,但问题并未根本解决。许多地方以变相形式存在。
  农民进城打工族的生存状态,其实是非常严峻的。他(她)们艰难谋生、进城被歧视而受不公正的待遇,他们严峻的生存状态和各级官员严重的"腐败"现象相映衬,从中产生的中国现实生活中的巨大贫富悬殊、生存权的不平等,确实已形成当今中国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足以引起各界高度重视!本书中有个每嫖一夜就花5万元、玩弄打工妹等女性的副市长李益金,其原型就是乐山市原副市长李玉书。2003年9月29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获悉,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核准李玉书死刑。这个从2001年12月4日被正式收审的贪官,案发两年后终于被严惩,说明民心不可违,不严惩贪污腐化的贪官,天理难容。同时也说明:我们的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是决不容许贪官污吏祸国殃民的!

  令很多人漠视的是:农民进城后,在贫富悬殊、身份差距、制度不公等多种因素压力下,中国农民几千年来那种善良、嫉恶、朴实、不取不义之财等种种美德,如今已逐渐退化。如今城乡两级户籍制度下,那些在这一制度中受益的城里人,哪怕只是贫困居民,当他们面对更弱势的农民时,也往往表现出骄横自大的沾沾自喜。各地都有一种普遍严重的都市病态人格,那种沾沾自喜的优越感往往建立在进城农民打工族的痛苦之上。
  直到如今,中国各地政府对外地人采取类似给外国人颁发"绿卡"的政策,也只适用于那些对城市有"特殊贡献"人士,通常都是些富商和屈指可数的"精英",普通民工显然无法享受这种号称"改革"的特殊待遇,连"按揭贷款购房"也无资格。许多地方以抓人罚款、户口上户为生财之道。城市中小学校对无户口求学者高额收费,使得大部分打工族子女没有受教育的权力……种种一切,使进城农民有种种怨愤和急功近利不择手段的扭曲心态,这是目前打工族中偷盗、卖淫等犯罪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本书中一些看似很喜剧的故事(如"表姐超市变孕妇"等),其实是一种悲哀。当前社会中"贫富悬殊"、"城乡差别"和所谓"三农问题"引起社会舆论哗然,实质上是社会两极分化矛盾的危机反应。如果进城农民都"怨愤和急功近利",其结果将使整个国民原有道德水平降低,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进城的农村打工族,目前是一个典型的存在于城市生活边缘的弱势群体。他们承接着粗活脏活苦活及危险职业,却又缺乏社会扶助及政策保护。这里有世俗的偏见,也有农民自身的原因。和"城里人"相比,农民在教育文化、阅历见识等方面确实不如城里人。大量农村打工族进城,在社会治安等方面,必然带来巨大的社会问题:犯罪率急增、城市拥挤、交通堵塞、城里人下岗就业困难、色情业泛滥、婚姻家庭稳定性下降……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千百万打工妹进城后的遭遇和引发的社会问题。
  这许许多多勤劳、纯洁的农封少女,为挣脱家乡贫困生活,怀着五彩斑斓的人生憧憬,背井离乡到繁华都市里打工、挣钱、寻求爱情、婚姻……但是,在无数身强力壮的男性打工者谋生都异常艰难的异乡,她们的生存环境一般说来更为险恶。她们挣钱更为有限、更不容易。为了在举目无亲、充满陷阱风险的异乡生存下去,她们付出的代价比男性打工仔往往更多、更惨重。她们居无定所,为了一点可怜的收入,更容易被剥夺人的尊严。她们的贞洁,在进城不久后,就很容易被贪官污吏、大小"色老板"甚至流氓混混轻轻松松就无情地掠夺撕毁,甚至长期遭到肆意蹂躏……在电台、广播、报纸上,因世道险恶、谋生艰辛,许多打工妹被强奸、摧残、折磨的消息层出不穷。这些处在人生最美好阶段的花季年龄的女性,还有不少人被拐卖塞外荒村成为生育工具、被逼良为娼去卖笑,有的还被毁容、被害,有的自杀、失踪、变疯……
  由于千百万农村打工妹涌入城市,自然而然地对婚姻、家庭、伦理、道德带来巨大冲击,城市中无数家庭因之破裂、解体。许多人因此歧视、敌视打工妹,许多地方有"民谣"、"顺口溜":"赶走骚村姑、还我好丈夫。赶走打工妹,丈夫回家睡"!
  这一切一切,已使许多有良知的作家,抱着"反映现实、干预生活"的严肃态度,去进行创作。要通过作品帮助整个社会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和社会大环境,使得这些纯洁朴实的农村打工妹遭受如此厄运? 
  我们的城市高楼大厦在不断耸立,我们国家的经济在不断发展。一代农村青春女性、一个庞大公民群体组成的"打工妹"中,许许多多人在极平凡、低档的工作环境中自尊、自强、创业、自立;但另一方面,确实也有为数不少的人在打工大潮中挣扎、呐喊、哀哭、沉沦、湮没……  
  我的这本书,希望能通过极真实的描述,唤起我们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使全社会对这个如今已熟视无睹的群体投以更多的同情和关爱。 

  近年来,随着"打工族"人口急剧增长、对各界生活的日益渗透和影响,所谓"打工文学"类作品甚受欢迎,引起文艺家、传媒与影视界的关注。如由影视制作人创作拍摄的《特区打工妹》、《外来妹》、《山城棒棒军》等。
  "打工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必将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但一提起"打工文学",人们便容易联想到打工者的蓬头垢面,胼手胝足。有些"作家"、"学者"甚至觉得不值一提。他们"居高临下"的妄自尊大实在可笑。这是因为他们对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缺乏调查了解,不懂"文章合为时而作"的道理。
  "打工潮",实际上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迁移,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型的重要一环。据粗略统计,目前我国有农村人口9亿人,占全国人口64%,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约占49%,显而易见,这里约有16%即大约两亿人口在城打工。
  而反映这种重大社会问题的有分量的文学作品,至今是不多的。一些所谓的"打工文学",以通俗化、大众化为理由,一味媚俗。甚至胡编乱造荒诞不经的"英雄爱美人"、粗制滥造的"奇遇"、浅薄乏味的"爱情",每每还夹杂着下作的色情与挑逗……
  作者写作此书时,深以此为戒。本人创作态度十分严肃,坚决杜绝这些无聊文字。

  需要郑重说明的是:本书主要讲的是在世纪之交发生在是四川打工族中的故事,反映的
  却是全国普遍性的问题。书中披露了一些曾震惊全国的凌辱打工妹的案例(如给打工妹下阴上"贞节锁"、长年虐待囚禁小保姆等),以及拐卖欺诈、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而类似这种凌辱打工妹的案例和某些社会丑恶现象,绝非四川才存在。据作者本人掌握的在材料,某些省市表现更为突出。
  本书反映了这个急剧变革年代中严峻的社会现实状况,也多处描述了四川省市广大公安干警为消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作出的巨大辛苦工作。据媒体公开报道:2003年四川公安系统共有135个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受到公安部、省厅的记功、嘉奖和表彰,600多名公安民警在执行任务中光荣负伤,24名民警因公殉职……他们的牺牲奉献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2004年春,在谈到过去基层民警经费不足的问题,省公安厅吕卓厅长幽默地用了"皇粮、杂粮、尿泡饭"形容:由于过去办案经费短缺,地方公安多半用拉赞助、摊派、罚款等"杂粮"形式补缺,同时有的地方还开辟了靠对卖淫嫖娼进行罚款维持办案的"尿泡饭"收入,从2004年起四川公安机关将首次不再下达"罚款任务"……
  2005年2月2日,四川省公安厅召开全省集中打击卖淫嫖娼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会议,吕卓厅长通报了查处泸州市忠山宾馆娱乐城色情活动的有关情况,泸州市公安局局长也在会上就此事作了深刻检讨,涉案的南城派出所成为四川省第一个被撤销一级派出所称号的派出所。吕卓在会上表示:"在专项行动中,任何一家娱乐场所涉黄,立即关闭,决不手软!"
  所以,本书披露的世纪之交的某些社会丑恶现象,近年来经四川各级政府综合整治及公安干警的不懈努力,情况已得到极大的好转甚此消除。
  中国当今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农民的"国民待遇"及"三农问题"。到城里打工的农民工,是我们这个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之一,它受到种种不公平对待是到处可见的。不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党中央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当然也更说不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了!
  要解决问题就得正视问题。本书反映的是中国备受关注的有关"农民工"的社会热点问题,讲的是寻常百姓的真实故事,贴近大众生活。作者希望这本书,能在读者心中掀起波澜,会让读者感动、吃惊、愤慨、叹息……最后都能为建设"和谐社会"尽力尽责。以上是作者最良好的祝愿。
  至于本书到底写得是好是坏,那就是广大读者和评论家的权力了。



                                                                         浏览次数:11659
                浏览次数:1912--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央视编审致鲁迅的退稿信(讽刺版)
----下篇文章四川诗人流沙河炮轰金庸九寨题词 撰文挑剔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