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成都著名武术家刘德贵(左)与郑光路合影
成都“直隶北少林拳”探源
(作者:直隶北少林拳传人刘德贵)
在四川成都流传的“直隶北少林拳”相传为直隶人(河北)张天虎所传授, 在四川己延绵数代。代代拳师教弟子都称是少林北拳,可是近来见很多不 负责的文章都称该拳种为峨嵋赵门拳,而练此拳的一些拳师亦自称赵门拳, 甚至有文章称说称此拳为直隶不过为因为张天虎是直隶人,为纪念其传拳所 以将此拳称为直隶拳,而更有的是有人讲少林不承认我们,我们只好叫峨嵋了。 其实以上这些都是后人以讹传讹,张天虎传拳时己讲明白了是北少林拳(直隶 少林拳),而在笔者习武时师父也交待清楚了的,是“直隶少林拳”即北拳, 跟赵匡赢的赵门无关,而赵门是以太祖三十二式洪拳,囚龙棍法,定宋刀…等 为主的。
据历史考证: 在中国建有少林寺的地方共有七个有记载,河南嵩山少林寺初建于梁代,盛于隋、唐。 泉州少林寺仅次于河南嵩山少林寺,《泉州府志》和《晋江县志》均称该寺建于“唐 乾符中(公元874--879年)”广明元年(公元880年)赐“镇国东禅少林寺”的名称。 据考,清康熙、率雍正年间是该寺的鼎盛时期,约有寺僧五百余人。
蓟县少林寺在河北(旧称直隶)蓟县县盘山的紫盖峰下,元朝至正年间建,世称为北少林寺, 传授梅花门梅花拳,显示出了异乎寻常的功防原理——三角形战术原理。它是现存的七个真 少林寺中影响仅次于河南登封、福建泉州的少林寺。 其余的和林少林寺、长安少林寺、太原少林寺、洛阳少林寺,已不存在。
直隶少林世称北少林所传之梅花拳及三角形战术与成都直隶北少林拳是极其吻合的,成都直隶系 拳的六合战法也是避实就虚左右迂回与对手形成三角形,而成都直隶梅花拳拳谱也指出该拳出自 少林。
梅花拳拳歌曰: 一只虎成扎一座山,白猿猴专打穴拳。 猛张飞扎下虎势,黑旋风又来相参。 左打秦王腰挂剑,右打杨六郎紧闭三关。 中打姜太公钓鱼,下打步步相连。 五花掌逍遥起腿,沉香子斧劈华山。 若问此拳名和姓,一树梅花出少林。
成都直隶北少林拳自河北人(河北旧称直隶)传拳于四川己历数代,近代之传系分二支,一支为 马绍堂传成都詹品山,詹传李福成,胡绍义,刘正南,刘俊义,扬天鹏,张立显……等。詹品山 号称醉拳王,其杨五郎醉打山门拳,棍,出神入化,随意出式都是法,其弟子李福成的梅花地趟 双刀,梅花凳(板凳拳)更是有功夫,解放前数次擂台折桂荣获金牌。武林界称之双刀李福成。 胡绍义更是以博击见长,解放前也数次擂台折桂荣获金牌。刘正南枪术见长,武林雅号“小花枪”。 解放前也数次擂台折桂荣获金牌。刘俊义单刀见长,武林雅号‘单刀刘’,擂台监理管摇芊。 扬天鹏乃成都著名骨科医家人称扬骨科,其春秋大刀见长,武林雅号"扬大刀". 张立显(张么爸),以直隶大,小红拳见长。 李福成传刘德贵,刘德富,朱凯,蒋正清,里国高,…等。 以上各师除刘俊义外都有传人。
另一支是马鹤亭传成都丁国基。丁传林宏新、曾全忠、王学如、丁家吉、汪刚、杨拉颇、丁帮新, 熊春云,行栓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