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
|
 |
|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文人末路与世俗功利 》.盛极而衰
文人末路与世俗功利 -------------------------------------------------------------------------------- 作者:李剑宏 来源:剑虹评论首发 类别:文化本体论 日期:2002.04.01 [15:01] 今日/总浏览: 1/237
今日在《江南时报》读到一则消息:
【在20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曾令无数少男少女为之动情的诗人汪国真近日情况窘困,遭遇连串不幸。不仅去年复出以后的新作《汪国真诗文集》无人问津,现在竟连生计也成问题! 日前,记者偶然得到消息后,多方打听汪国真的联系方式,但始终未果,惟一的一个汪国真原工作单位的电话接通,接电话人却称汪国真离开该处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目前没有他的任何联系方法,同时该人士承认汪的情况目前确实不好! 盛极而衰"诗歌"变成"火锅" 曝出该消息的人士自称是汪国真的好友,今年年初还不时到汪国真家中小坐长谈。该人士现为国内某知名杂志的编辑,但他在接受采访时始终拒绝透露其姓名。 该人士说,自从在20世纪80年代在诗坛大红大紫之后,汪国真的诗坛之路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和得天独厚了,以至于在北京某高校演讲时,有大学生递上纸条称:"初中崇拜你,高中喜欢你,大一时很少看你,大二以后就不再读你。"令汪国真当时万分难堪。 由于写作诗歌收入开始逐渐减少,汪国真又在朋友建议下四处筹措资金在北京市区内开了一家火锅店,希望借自己的名气能为这家店带来滚滚财源。但不幸的是这家火锅店由于文人气息十足的汪国真完全不懂经营之道,所以在开张了没多久后轰然倒闭了,伴随这家饭店的倒闭,汪国真的大部分积蓄也赔了进去,汪国真从此境遇日趋"潦倒"。 重出江湖雷声大雨点小 2001年秋,已在诗坛上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汪国真又毅然决定复出。为了给复出造势,汪国真精心为复出准备了一台汪国真诗歌朗诵会,汪国真亲自登台声情并茂地朗诵自己的代表作品。这台"汪国真复出诗歌朗诵会"声势甚大,除各高校中汪国真昔年的崇拜者外,文坛中诸多知名人士也纷纷前往捧场。但令人惋惜的是,虽然复出势大,但复出的作品《汪国真诗文集》在各地书市上却收效甚微,鲜少有人问津,不复当年汪国真新诗一出顿时"洛阳纸贵"的风采。 穷困潦倒卖字维持生计 据了解,众多关于汪国真现状的消息中令人最为感到震惊的是,由于目前每月收入不是非常稳定,为改善这种经济情况本有书法基础的汪国真开始大练书法,并为京城一些店铺撰写店铺招牌,以此换取一些收入。该人士说汪国真当初练书法本是玩票性质,但未料到如今竟成了靠用书法写招牌换取收入,令人感慨万千。该人士说,作为汪国真的朋友真心希望他早日走出困境,重新创作出更多更好并为市场广为接受的诗歌作品来,以便重复往日辉煌。】
在戏文上,演到文人面临绝境时,总是沿街卖字,被称之为"文人末路"。当然,我并不认为卖字就是文人末路,文人末路也并非只有卖字一途。昔年毛泽东与好友在湖南考察时,沿路卖字,替人写对联,甚至乞讨,尝被人称之"身无分文,心忧天下"。至于现代的一些所谓书法家,也是靠卖字为生,当然,以他书法家的名号和书法功力,卖字一词甚为不雅,称其为出售艺术品,更能为人接受。可见卖字被称为"文人末路",也是有所指。卖字纯粹是手段,其志不在此,生计亦不在此,如毛泽东者,不能称为文人末路;专攻书法,已然以书法为业者,卖字乃本行也,亦不能称其为"文人末路"。非以书法为业,亦非以书法为专攻,然为维持生计故,除此行业不能维持生计者,乃"文人末路"也。显然,汪国真现在的情况,称为"文人末路",已经再恰当不过了。 《汪国真诗集》,我读过,是十年前的事情。记得有一篇散文,说水的好处:宁静,淡泊,由于自身的净化作用,杂质往往被其沉淀在下面。这篇文章印象很深,因为思想比较其他文章来,是深刻了一层。更何况,我也是一个老庄哲学的研究者,对于水的论述,有特殊的敏感。然而他的多数诗作,是平淡无奇的。后来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习,听了王东成先生关于现代文学评价的演讲,王先生谈到汪国真的诗作时说,"是可以印在中学生的贺年卡上的。"全场大笑,可见赞同者居多。 在学者和一些诗歌大家那里,汪国真是不入法眼的。真正欣赏汪国真诗作的,是中学生,包括一些诗学爱好者(特别是初学者)。 以上的看法是存在于大多数曾读过汪国真诗集的读者当中的。可以说汪国真的诗作读者应当是那些中学生,情窦初开,敏感多情,对生活充满着玫瑰色的幻想和憧憬。从这个角度看,汪国真的诗作纯净、干冽,有一种真味,没有人能替代。 我们不能要求一个诗人一定是超越于时代,超越于读者的。那种晦涩,暧昧,用一种撕裂的语言表述的东西让中学生读,恐怕没有几个人喜欢。在一个象牙塔里,大家可以互相吹捧,然而在象牙塔外,自有塔外人的评判。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汪国真热,不能简单的归结为读者群的幼稚。 然而汪国真的诗作终于消沉了。汪国真辍诗从商,干起了火锅行当。然而诗人毕竟是诗人,他的社会角色和文化心理决定了他从商的失败。这时候他才从经商转回创作诗歌,而此时文坛已经物是人非了。 汪国真的沉沦是和世俗功利分不开的。从这篇报道里面,我仔细的看啊看,以我恶意的揣测看,汪国真走了一条他不该走的路。他从单位退下来经商了,经商是想凭借他诗坛的名望赚取利润,然而他经商是失败了,工作也丢了,诗坛也消失了,他一无所得。 据说原来曾经有一个邯郸人,看别人走路姿态极美,想学习,结果没有学到,反而不会走路了。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价值定位,定位定不好,说不定哪天就走到"文人末路"上了,社会功利意识是人们变得浮躁的根源,本来汪国真应该如他散文中所写的:宁静,淡泊,由于自身的净化作用,杂质往往被其沉淀在下面。然而他没有做到,他还在迷失,还在大练书法,至于写诗,也许又抛到一边了。 但愿汪国真能醒悟,能找回自己,以他的才气,生计是不难的,花费精力练书法卖字而不去淬炼诗文,值得么?! 是为戒。
作者: 李剑宏 来源: 剑虹评论首发
--------------------------------------------------------------------------------
剑虹评论网 ©版权所有
|
|
|
浏览次数:1368--
 |
----上篇文章:已经没有了
----下篇文章:!《文坛三狂犬:王朔、余杰、伊沙 》.中国文人都有病,而最严重的莫过于“狂犬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