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2年6月郑光路《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2年6月郑光路《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作者】吕周聚  金庸≠贵族文学

作者: -上传日期:2006/7/23

  【原载】 《探索与争鸣》 


  【作者】吕周聚  金庸≠贵族文学——与葛红兵先生商榷 

  --------------------------------------------------------------------------------





  日前.王朔与金庸之争仍是文坛关注的焦点之一。当事人双方都表现出良好的心态:金庸表示与王朔个人没有恩怨.王朔则表示无意对金庸人身攻击;金庸表示王朔文章中的某些观私案是正确的.王朔则承认自己的文风“确有问题”(见《文学报》.1999年11月11日)。这些信息告诉我们.他们之争并非个人之间的私见.而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观念、文学审美观念的冲突。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葛红兵先生的《不同文学观念的碰撞一一论金庸与王朔之争》(载《探索与争鸣》2000年第1期)一文抓住了这次论争的要点.突破了纠缠于是与非的简单模式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予以分析、认识.并就王朔的文章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是难能可贵的。但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偏颇的观点却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金庸的小说是雅雅俗共赏的佳作

  王朔在《我看金庸》中将金庸的武侠小说与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一起归为“四大俗”.认为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不入流”的.这说明他是站在“雅”的立场上来评价金庸的.他用的是一种审美的、趣味的价值尺度。对于任何人的任何作品.每一位读者都有权力按照自己的主观兴趣来选择阅读.你说好.他说坏.这是很正常的文学现象;同时对于“雅”与“俗”.不同的人也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但如果简单地将二者对立起来、看不到二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则是不足取的.由这种方法所得出来的结论也就很难有什么说服力。金庸的武侠小说确实是一种“通俗文学”.但因其作品中含有“雅”的合理因子具备了成为“高雅文学”的可能.当它受到从一般读者到高层次的读者的广泛欣赏、从报纸地摊走进大学的殿堂时.它就己经由“大俗”变成了“大雅”.成为雅俗共赏的佳作。

  葛红兵先生在这一问题上比王朔还要偏激.他用“贵族主义”和“平比主义”来概括金庸和王朔的文学作品和人生态度。“雅”与“俗”、“贵族主义”与“平民主义”是两组含义不同的词刻 .。如果说前者属于审美范畴.那么后者则明显地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用意识形态观点来分析这场论争会产生两种不良的后果:一是超出了文学的范围.有将论争引向歧途的危险;二是这两个词语无论是对金庸还是对王朔的概括都极不准确。将金庸当作“贵族主义”者.那么他的文学也就是一种“贵族文学’,。“贵族文学”不应仅仅以其是否具有传统的语言形式作为唯一的标准。我认为.贵族文学至少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作品内容格调高雅、优美;二是读者对象主要为贵族阶层。用这两个条件来衡量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说都不沾边。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内容上写武林各派之间的你争我斗.历来“不入流”.谈不上什么高雅;其读者对象则主要是广大的民众.“贵族”只占很小的比例.可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才是真正的“平民文学”.它写下层人民的生活.并为广大的民众所喜闻乐见。至少金庸“己经获得了意识形态和学术界的双重认可”.也不应作为判定金庸是“贵族主义”者的依据.将武侠文化简单地归结为“封建文化”则更有失科学。金庸的武侠小说是香港现代商业文化的产物.它最初是一种报纸上的长篇连载.主要功能是娱乐消遣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扩大报纸的影响和发行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媚俗”的倾向.他本人追求的就是“俗”.他没有想到他的作品会有如此多的读者.更没有想到他的作品会受到部分学术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在港台早就有了“金学”研究).这种由“俗”到“雅”的转变也并不能说明其作品就是“贵族文学”;相反.王朔的作品尽管写的全是平凡的小人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态度就是“平民主义”。他虽然也称自己“俗”.但“俗法”与人不同.他的趣味是“新时期文学”、“摇滚”、“北京电影学院的几代师生”和“北京电影艺术中心的十年”.这种趣味不但不“俗”,.反而“雅”得很.因为这“四大支柱”并不是一般的知识分子所能欣赏的。至于真正的平民百姓就更是望而却步了。因此.称王朔为真正的“平民主义”者是对他的误读或误断。我认为.王朔是当代中国的一位先锋作家.他的作品应归于“先锋文学”的范畴。他以外在通俗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他内心里的那种叛逆意识.反“英雄”、反“崇高”、反“优美”、反“文化”才是他的本质.所有这些都规定了他的作品是一种“高雅”的小说.其读者对象也以青年学生为主。这种“先锋文学”作为一种时尚在社会上流传,其思想观念、语言形式都成为读者的模仿对象,接受者越多,他的这种先锋性消失得也就越快,最后就由一种“先锋”、“高雅”文学变成一种真正的“通俗”文学。王朔为了要维持、保存自己的这种先锋性,就必须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在文坛上,不断地反叛传统,最后是反叛自己,一旦消失了这种先锋性,王朔也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王朔了。

  金庸从“俗”到“雅”和王朔从“雅”到“俗”的转变告诉我们,“雅”与“俗”并非一成不变的,也并不是按照作家或某一部分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受到社会各方而因素的影响。

  ……


  【原载】 《探索与争鸣》 
                浏览次数:704--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作者】袁良骏 “新剑仙派”武侠小说家金庸
----下篇文章【作者】葛红兵  不同文学观念的碰撞——论金庸与王朔之争